分享

专题研讨

 木香草堂 2019-01-11
 
专题研讨—亲子关系案例(转载)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专题研讨—亲子关系案例

壹、前言

今日社,已由農業會進入工,工商繁帶給正面的肯定,相亦衍生面影,青少年在今日五光十色,多元化境中所接受、所感染的比成年人容易,身心的影也比成年人大。小到大,我在家庭中成及茁,有了家,使我們獲得了情的滋體驗包容,家是社會與國家的基,有了幸福的家庭才有幸福的家,但代的變遷,家庭傳統倫念日瓦解,傳統家庭教育功能也日式微,於是青少年犯罪不提升,關係出不,令人引以為憂。

往昔,父母愛子女而管教子女,希望他們將來成龍成鳳,多按成人行為規範為標準,當時學校只為少數人而設,教師教導學生,也以傳道、授業、解惑單向要求學生,青少年在行為表現上,則多能遵從成人的指導,循規蹈矩,努力實現成人對他們的期望,而今社會開放,教育發達,學校教育改變,力求配合學生需要施教,一般家庭也普遍重視子女教育,使他們受到更多、更好的學校教育。然而,令人困惑的是,青少年問題及親子關係並未因教育普及而減少,相反的,青少年行為偏差及親子關係衝突反而有增無減,形成這種矛盾現象的原因是什麼?是家庭管教不當?是學校教育失敗?或是社會教育不良因素?這種錯綜複雜因素中,比較持平又讓大家能接受的理由是「種因於家庭,顯現於學校,惡化於社會」家庭教育對個人的影響既早且深,因此如何讓父母能積極培育下一代,建立一個溫馨和諧與民主的家庭環境與氣氛,使父母與孩子快樂成長,為當前我們必須正視的主要課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教師,稱職的父母,不但要具有愛心,更要有教育理念及知能,在善意的基礎上,激發孩子正向發展,樂觀進取,同時要有良性互動的親子關係,了解孩子、關心孩子、扶持孩子,隨時吸收新知,增進教養孩子效果,進而建立一個相互悅納、和諧、幸福的家庭。本小組研討方式多樣化,如看影片,發表觀後感、專題演講、角色扮演、相互討論、心得分享,最後綜合撰寫總報告,本文係從小組成員從各種不同角度探討親子關係各種實際問題,針對親子關係標題貳至肆三大主題綜合各學員意見,供同工在處理親子關係或面對自己孩子實際運作之參考。

貳、親子關係衝突及應因之道

隨著年齡的增進,孩子逐漸有自己的主張、見解,但卻未必與父母的想法相同,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永遠是孩子,現代父母必須了解孩子的想法,進行良好的溝通,以避免產生親子衝突。

一. 親子間衝突的原因:

(一) 親子間較容易因觀念及作法的差異起充衝突,如一般家長希望孩子在放學後,要先做功課、練琴才可以玩耍,但孩子卻希望能先有半小時玩的時間之後再做功課、練琴,衝突就自然發生,若父母能徵求孩子的意見,讓他們先選擇自己作業時間,偶而提醒孩子,豈不皆大歡喜。

(二) 兩代之間若站在各自立場,堅持己見,常使親子關係陷入僵局;換言之,缺乏相互思考彼此的立場,也是引起親子衝突的一大原因,如父母只注重孩子課業重於一切,只要功課好,其他的無所謂,即使做錯什麼事也較可以通融,但在孩子心目中除了功課外,仍然有許多他關心、想做的事,再如孩子交朋友是父母認為不好的,則未經關照即阻止交往,但孩子卻有他一套交朋友的方式與想法,諸如此類不勝枚舉,父母常說:「我明明為了孩子好,孩子怎樣不領情」,類似的情況常發生在許多家庭中。

(三) 管教子女方法,未能隨孩子成長做適度的調整。一個人的人格發展,必須經過幼兒期、兒童期、青春期、青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等階段逐漸發展而成,一般而言,幼兒期是親子衝突紛爭最少的一個階段,隨著年齡的增長,親子衝突逐漸增多以國小、國中為例:

(1) 兒童期、小學階段:進入學校,子女有新的煩惱產生,學業、人際關係,而親子關係面臨新的考驗是:子女已將崇拜的對象,由父母身上移開,而有新的資訊、支持對象,如老師、同學,由於受同儕影響,時有不同的家庭價值觀的言論或行為產生,使父母深感威脅。

(2) 青春期、國中階段:青春期由於生理的變化及子女介於大人、小孩的分界點,常使孩子有許多矛盾又不通情理的想法出現,而父母親驚覺孩子一夕之間長高或言語上有更多的頂撞時,更無法了解這個看來像大人的孩子,該以什麼眼光去看待時,在言語上舉動上更容易產生糾紛。「做父母難為,做現代父母更難」,這是父母經常感嘆的,由於時代變遷,很多價值觀念也跟著改變,沿襲上一代養育子女的方式更要因時、因地、因事制宜,巧妙運用,相信對避免親子衝突會有所改善。

二. 如何處理親子衝突:

如果父母用強制性的方法讓孩子聽話,初期可能會有效,但在孩子「心有未甘」的情況下,許多類似的狀況還是一再重演,有些家庭他們在解決問題時常常是父母親贏或常常孩子贏,也有些家庭,他們用特殊的方法,就是沒有輸贏的方法,當問題解決時,沒有人輸,大家都是贏家了。

1)雙贏策略與方法:

基本上「沒有輸贏」的方法有六個步驟:

步驟一、找出問題(衝突原因)開家庭會議,討論內容具體,有特定主題,每個人都有說話的機會,尊重他人的發言權。

步驟二、思考各種解決的辦法,用腦力激盪法,每人至少想出一個解決辦法,不管辦法可行與否,不能批評別人的意見。

步驟三、評估並討論這些解決辦法之可行性。

步驟四、選擇一個解決的辦法,這個辦法必須是每個人都贊同才行。

步驟五、決定行動的計劃,如何去執行?需要做些什麼事?誰去執行?都可能要一一列出。

步驟六、執行,而且事後檢討。若發現執行後困難重重或根本行不通,再依上述步驟從新來過,週而復始,一直到大家皆大歡喜為止。

2)傾聽孩子說話,鼓勵並讓孩子表達他的看法與意願:許多父母常犯的毛病就是還沒有深思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時,就一口加以否決,這樣抹殺孩子的需求並不能讓孩子心服口服,反之若孩子是對的,父母要虛心接受,若孩子看法有偏差,則大可不必認同。

3)軟性的處理方式:父母心中感到生氣時,稍微留幾分鐘或深呼吸,讓自己的情緒紓解一下,冷靜下來,不要情緒的話語,且就事論事不翻舊帳,不做人身攻擊。

4)父母子女雙方要勇於承認錯誤,誰不對就該道歉:一方面讓孩子知道,父母也是人,也有喜、怒、哀、樂的情緒,父母做錯事勇於道歉,給孩子一個良好的身教示範,另方面也培養孩子負責任的態度。

(五)設身處地去了解彼此的感受:以同理心對待,父母要站在孩子的立場考慮孩子的想法,也希望孩子能體諒父母的苦心。一切無謂的爭端,自然能化解於無形。

 

參、良好親子關係之要素

父母親最常犯的毛病是以權威的態度要孩子聽從,時常濫用權力,通常使用代表權力的家法,但必須要先瞭解「權力是親子關係,甚至夫妻關係最大的障礙」若以權力來對待孩子,並不能禁止他們偷偷的抽煙或幹其他的壞事,只要他們想做的,他們總會找到適當的時間和機會去做,所以,父母親必須以其他方式和孩子相處,而其中最重要就是和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

良好親子關係的要素有下列幾點:

一. 尊重:不論小孩年齡的大小,父母都應以獨立個體的態度待之。

二. 信任:父母要相信孩子有處理問題及分析判斷的能力,父母可以從旁協助,但不是「取而代之」,如此孩子才有機會學習獨立自主及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三. 關心但不干涉:孩子隨年齡的增長,對父母的依賴會逐年遞減,有時為了彌補那種「失落感」和「被需要」的感覺,父母會付出更多的呵護與關心。但也容易造成孩子有被干涉、被束縛的感覺,若雙方的互動是彼此關心不干涉對方,讓彼此都有自己的自由空間。

四. 享彼此之間的感受:分享彼此的感受是維繫親子關係的要件,也是了解的基礎,許多無心的表現常會造成親子間不必要的隔閡,妨礙正常互動過程,若能經由相互坦誠的分享感受,不但能夠化解不必要的誤解,更能促進彼此間的關係與默契。

五. 培養孩子的價值觀念:公平是孩子很重視的一種感受,上一代的價值觀不一定是錯的,但社會變遷,可能使上一代重視的價值觀,變成下一代永遠解不開的謎語。其實,塑造孩子價值觀最好的方法莫過於以身作則,只要親子關係良好,子女自然會模仿父母的行為舉止與觀念,但仍須孩子自己去做判斷與選擇,多提供孩子相關的資訊,以「共同參與的問題解決」方式,和孩子討論出他們的價值觀,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肆、如何做好親子溝通

親子之間有效溝通方式是「彼此了解,共同學習」,在家庭中,人與人的關係是非常微妙的,由於人與環境經常在改變,親子關係的溝通方式就必須隨時作適度的調整,以求彼此真誠地相互了解,一方面讓孩子了解父母的行為及動機,而在父母方面也能了解子女心中真正的感受,幫助他們愉快度過所謂的青春期,親子有效溝通的內容廣泛舉凡了解、接納、鼓勵、傾聽、親切……等均屬之。

因此,如何做好親子溝通,則有下列原則可做參考:

一.同理心

以對方的感受來衡量或了解對方的感受,父母以同理心與子女溝通,在給予建議之前,先要確知子女真正需要是什麼,才能避免溝通不良、磨擦等。

二.唯有全然被接受才能覺得他被重視

和孩子溝通,不要祇偏重學業、健康、交友,應該擴展到其他方面,讓對方對自己、家庭、父母看法都能表達他的看法及感受,因為一個人唯有全面被接受時,才能真正感到自己是受到父母的重視。

三.避免負面、尖銳的用辭

如父母罵孩子說:像豬、像呆子、不孝子、女、笨蛋等,一些心理學家發現我們用「字」影響自己和別人的情緒很大,久而久之,會有「鼻馬龍效應也就是自我應驗」。不笨也會變笨。孝順的孩子也會變成不孝子。

四.管教要有原則

1) 一定要有合理的規範,談到合理規範必須做到以下數點:

a.父母雙方有一致的要求原則,不論雙方心情的好壞,都不受影響。

b.兩代之間的管教也要一致,保姆或祖父母帶的孩子往往不盡理想,是管教方式不同的結果。

2)多鼓勵,少獎勵:

鼓勵是不牽強比較,以個別的個體為鼓勵的對象,我們重視的是努力的過程,而不僅僅是成果的表現。

五.尊重孩子是個獨立的人格

孩子需要父母的指導、教誨,但不能專橫強迫,鼓勵孩子說出內心的感受,是保持親子關係最好方式,承認父母孩子都有不完美的權利,而且不拿兄弟姊妹做比較,尊重個人的人格給予肯定,讓孩子親自體驗生活的考驗,適度的磨練,避免過度的保護和教導,讓子女建立自律的生活並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六.溝通是雙向、互動的
  (1)在父母方面:應體會到威權、唯命是聽的教養方式已不合乎現代社會,親子溝通重質不重量,父母平常就養成談天、分享心情的習慣,扮演傾聽者、陪伴者,亦師亦友的角色,而不是下達命令的指揮官或金錢、物質的供應者。
  (2)在子女方面:如能體會父母在嘮叨、干預背後也許包含著父母的擔心與關心,若與父母意見、看法起衝突時,能放下抗拒的心理去思考父母的勸誡是否合理,而不是一味的排斥,莽撞行事,親子關係良性互動的溝通應非難事。

 

伍、結語
西方社會常將青少年階段視為「與父母分離,成為獨立個體」的重要時期,子女在這個階段,由於生理與認知發展都逐漸趨於成熟,一方面不再那麼依賴父母的照顧與保護,另方面又強烈需要建立獨立的自我認同,因此青少年時期的親子關係變化是很受重視的課題,很多研究文獻指出青少年與父母的關係有親密度減低,衝突增加的傾向。
  每個父母都想克盡職責,做個好父母,提供孩子快樂的成長環境,但卻不一定能達到此目的,家庭還是會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子女頂撞父母,嫌父母嘮叨,孩子在家裡經常爭吵不休,為了愛子心切,父母常做出他們不能做的事,說了他們不想說的話,結果適得其反,真是父母難為,可見父母管教子女只有愛心是不夠的,還需要講求方法,才能處理親子間的衝突與不快,建立親子之間的和諧關係。
  當親子關係面臨衝突時,究竟應該遷就子女的意見,抑或子女順從父母的看法?湯麥士.哥頓博士在「父母效能訓練」一書提出了化解衝突的「共同參與以解決問題」的方式,他建議父母對子女的態度要作根本上的改變,父母要學會「積極聆聽」以及忠實的傳達自己感受的技巧,當親子間發生衝突時,父母能夠不以權威的態度,心平氣和的與孩子一起討論,以找出一個能為雙方共同接受的解決辦法。如此既不需要犧牲任何一方,更不需要使用權威去強制執行,完全由雙方坦誠相處,共同決定,如此不但可以發展孩子思考能力,也易於發覺真正的問題所在,此外因孩子參與作決定,也會自願的實施雙方所決定的解決方法,孕育孩子自律、自制的個性。
  許多專家學者在提出親子溝通時,必然提出:
   父母雙方應受適當的訓練。
   父母角色需要學習。
   父母有教育子女的權利,但也有接受再教育的義務。
  所以有些父母坦白承認「做父母要學的,跟兒女一樣多,讓我們一起來學」這是促進家庭和諧的第一步。
  誠然父母可以學習溝通的技巧,來改善彼此間或親子間的關係,但是仍需以愛為出發點,無論父母或子女只要心存對彼此的愛,則凡事將抱持一種彈性和可諒解的態度,則親子間的衝突、障礙將消弭於無形。

 专题研讨—亲子关系案例(转载)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96a0390100tx99.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