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末年,项羽、刘邦纷纷起义,并先后入关灭了秦朝。随后不久,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并分封了十八路诸侯,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将天下都掌控在自己手中,每个诸侯王都是自己手中的一枚棋子。但项羽没有想到,他的这一做法不仅没能稳住政权,反而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最终导致在楚汉战争中惨败。
项羽之所以失败,因为在分封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弊端。他嘴上说着要按照军功分配地盘,但却将是否入关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其次,在分封过程中一意孤行,很多人都曾给他提出一些建议,但他却丝毫没有理会,这也引起很多诸侯的不满;除此之外,虽然在分封前就已经制定出一套方案,实际上,他却并没有严格按照方案实施,而是自己想怎么改就怎么改,别人有不同意见也没办法。 总体说来,在分封诸侯的问题上,项羽在这三个人身上犯的错误最为严重。 首先就是失封了田荣。田儋、田荣一直都是反秦中的重要力量,田儋死后,田荣就成为齐地最高统帅。田荣是一个独立性很强的人,项梁起义时曾受到秦军围堵,于是向田荣请求救援,田荣提出一个条件,要项梁杀掉与自己政敌的田假。项梁为人正直,从来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所以就没同意,田荣被拒绝之后,果然没有发出一兵一卒。 后来田荣也没有随军入关,所以项羽在分封时认为他对反秦没有贡献,便拒绝分封。项羽以个人恩怨来对待有功之臣,实在是犯了一个大错,这也导致田荣在后来公然反叛项羽。田荣不仅自己叛变,还顺便带走了陈馀和彭越,这对项羽来说是个致命打击,正是因为他率军到齐地剿匪,才给了刘邦韬光养晦的机会。
其次就是失封彭越。之所以彭越愿意跟着田荣一起叛变,他也有自己的原因。彭越在楚汉战争时期是出了名的游击司令,但项羽和他并没有太多接触,再加上彭越没有大的军功,所以自然也被排除在分封诸侯王之外。而就是这样一个不被项羽放在眼里的人,在投奔刘邦之后,便一直在项羽后方活动,频频侵扰项军粮草,导致项军时常面临粮草不足的问题。 除此之外,陈馀也是一位杰出将领,他曾参与了陈胜吴广起义,在他的协助下,赵地很快发展壮大。陈馀在巨鹿之战中贡献很大,是城外盟军主要力量之一,而他之所以没被分封,因为当时正与结拜兄弟张耳反目成仇,一气之下愤然出走。虽然陈馀劳苦功高,但只因没有随军入关,所以也不在分封之列,而张耳却被分封,这让陈馀很难接受,所以也选择背叛项羽。 项羽的一意孤行导致他失去了多位大将的支持,这些人大多投奔了刘邦,并协助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由此可见,项羽的失败和他的性格也有很大关系,他不按军功分封导致手下将领产生异心,而刘邦唯才是用,最终夺取了江山。 |
|
来自: 潇潇雨ekg9m5f4 > 《中国史一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