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首先遇到的事便是每个字篆法必须正确无误。对于篆刻的评价和批评,某法正误是一个焦点问题,人们常常会为入印一字的正误而聚讼纷纭,争论不休,并且可以预料这样的争论将永远不会休止。 我们先看一下文字发展变化对篆刻用字的影响。从甲骨文至今三千多年间,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小、隶书、楷书以及行草书的许多变化,再加上文字地域间的差异等。尽管如此,汉代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仍是今天评判小正误的主要标准但如果我们用一部《说文》来做刻艺术创作用字的“大法”,就会发现古今有许多印文是与《说文》不合的。 张根私印 我们用《说文》去衡量一些印例中的用字。汉印“张根私印”(图1)中的根”字,用了隶化后的写法入印,想来应该是当时的通行实用文字的写法。 麻乡 汉封泥“麻乡”(图2)中的“麻”字,也是隶化后通行文字的写法。 利乡 再看封泥“利乡”(图3)中的“利”字属于为使印面充满而采用的装饰性变化。 吴涚 亲晋羌王 如秦印“吴涚”(图4),魏晋印“亲晋羌王”(图5),印中每个字都是缺胳膊少腿,但我们站在篆刻艺术立场上去看,却是两方妙趣横生的印,妙就妙在不拘绳墨,妙就妙在离经叛道。6 道家印封泥“天帝之印”(图6),这种汉代印式又带有边框,采用带有装饰特点的篆法,似为道家印的特色所在,这类字,在《六书通》中能找到。 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印工有不同的选择和变化方式,有时为了印面装饰需要,很可能会破坏篆法的纯洁性。 对于“如何判断篆法正误”有疑问或新的见解,欢迎各位书画印友留言交流。 |
|
来自: 摄影姥 > 《5...篆刻.边款.名章.印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