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瓦拉同志 正所谓“皇权之下无亲情”,皇位的吸引力是如此之大,以至于父子、兄弟之间因争位而互相残杀的事件史不绝书。比如,南陈文帝陈顼与堂弟、故太子陈昌之间的恩怨情仇,便是其中的典型。 陈昌是陈霸先的第六子,生母为章要儿。陈昌出生时,陈霸先还是个卑微的小人物,好在数年后得到南梁皇族萧暎的器重,由此才迎来转机。大同十一年(545年),已升为高要郡守的陈霸先奉命讨伐交趾叛首李贲,因为担心此行凶多吉少,便命章要儿带着儿子返回到老家吴兴。陈霸先历经两年的艰苦战斗,终于平定叛乱,然而就在他率军北返后没多久,侯景之乱爆发(548-552年)。 陈霸先因平定侯景之乱有功,由此威名大振 陈霸先闻讯后举兵讨贼,结果留在老家的妻子、儿女均被乱军扣押,侯景想以此来要挟陈霸先为其所用,但被后者拒绝。陈霸先起兵后,听从湘东王萧绎的号令,与大将王僧辩一起合力讨伐侯景,最终将其击灭。侯景在败亡前曾命令处死陈霸先的家眷,但命令并未得到执行,因此陈昌等人得以生还。 侯景之乱被平定后,萧绎继位为帝(梁元帝),并命陈霸先率大军抵御南侵的北齐军队。此时,梁元帝为了笼络陈霸先,便拜陈昌为长城国世子、吴兴太守。据正史记载,陈昌容貌伟丽、神情俊朗,在出任太守时虽然很年轻,但雅性聪辩、明习政事,很快便显出超强的适应能力。 陈昌不仅长得帅,而且极有才干 陈霸先为了栽培儿子,便派心腹干将谢哲、蔡景历辅佐陈昌,又派吴郡大儒杜之伟做他的老师。陈昌天资聪颖、过目不忘,书本只要读过一遍便能背诵下来,在跟老师讨论经学时,往往能明于义理、剖析如流,令杜之伟赞叹不止。 萧绎称帝后本应还都建康,然而考虑到京师的异常残破,最终竟滞留江陵。就在此时,南梁与西魏间的关系日益恶化,最终给萧绎带来厄运。承圣三年(554年),西魏攻陷江陵并残杀萧绎,同时将城中的人口掳往北方。此前,陈霸先为表示效忠,已将儿子陈昌、侄儿陈顼送往江陵做人质,如今江陵即破,陈昌、陈顼便被劫持到北方。 西魏攻陷江陵,残杀梁元帝 梁元帝遇害后,陈霸先扶立其子萧方智为帝,但仅过了3年时间便篡位称帝。陈霸先称帝后,遥立陈昌为太子(陈霸先其他诸子皆早夭),并多次遣使向北周求和(此时西魏已被北周取代),请求对方释放陈昌。北周权臣宇文护虽然答应南陈的请求,但由于外患方殷、内忧不断,所以直到陈霸先去世,都未能遣返陈昌。 永定三年(559年)六月,陈霸先驾崩,群臣拥戴其侄陈蒨为帝。此时,宇文护出于给南陈制造动乱的考虑,便将陈昌释放。然而此时南梁遗臣王琳据守长江中游作乱,陈昌不能顺江东下,所以只能滞留在安陆,等到王琳兵败被杀后,他才得以启程回国,时在天嘉元年(560年)二月。 听闻陈昌回国的消息后,陈文帝很忧虑 陈昌自恃故太子的身份,在回顾途中便给堂兄陈蒨写信,非常不客气地要求他让位,言辞甚是强硬。陈文帝见到书信后既气愤又担忧,于是对心腹大将侯安都说:“太子要回来了,看来朕要退位做藩王,择地养老了。” 侯安都明白皇帝的心思,于是回复到:“陛下当年辅佐先帝平定天下,立有不世之功,理应继承帝位,而太子连尺寸之功都未建,有什么资格要求陛下退位?况且,自古以来被取代的天子,有得以善终的吗?请将此事交给微臣来处理。”陈蒨会意,很是满意地点了点头。 琳败,昌发安陆,将济江,致书于上,辞甚不逊。上不怿,召侯安都从容谓曰:“太子将至,须别求一籓为归老之地。”安都曰:“自古岂有被代天子!臣愚,不敢奉诏。”因请自迎昌。见《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八》。 侯安都替皇帝分忧,害死陈昌 不久,陈昌渡江进入南陈境内,陈文帝命令沿途各地隆重接待,并派侯安都护送进京。当年三月,就在陈昌行将抵达建康之际,侯安都利用无人之际,将他推入长江淹死。陈昌遇难时,年仅24岁,死后被追封为衡阳献王。陈昌既死,陈蒨彻底坐稳帝位。侯安都因为铲除陈昌有功,进爵为清远公,此后更受陈蒨的器重。 (三月)衡阳献王昌入境,诏主书、舍人缘道迎候;丙子,济江,中流,陨之,使以溺告。侯安都以功进爵清远公。引文同上。 史料来源:《陈书》、《南史》、《资治通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