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遣唐学习 在日本社会最高层,也是日本人心目中的顶峰是日本天皇。还有不得不说日本是一个学习力超强的国家,随着日本求知欲的日益高涨,他们已经不满足仅靠朝鲜半岛来过渡中华文化了,干脆派出巨大的使团直接到天朝来学最正宗的。 日本遣唐使团多数都是留学生和学问僧。他们学成回国后,为日本文明作出巨大贡献。比如担任过大唐回聘日本使节的阿倍仲麻吕。是在开元四年(716)作为留学生来到大唐的。当时他十九岁,以优异成绩一举考中进士。 公元839,唐武宗四年,有一艘驶往大唐的船只在连云港靠岸。谁都没有想到,有位僧人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偷渡大唐,非法居留。这位僧人就是后来日本佛教天台宗山门派的创始人:圆仁法师。 吸引日本的是财富,机会,制度,文化 对外开放是隋唐两代的基本国策,而且在炀帝时代就已经确定。逐利而居的商人当然是冲着赚钱机会而来的。 日本使团每次遣唐,都会大量搜集唐人的诗作,还有书法和唐代舞乐带回日本。在面对大唐的强势,弱势的日本和新罗,选择了全盘汉化的文化战略,不惜在日文和韩文创造之前大量直接使用汉字,他们唯恐不能与中华文明有着共通的文化标识。 最终,选择决定命运。全盘汉化的日本和新罗则最终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蓦然回首,真让人感慨万千。 大唐却选择了开放和包容 开放是对外而言的,包容是对内而言的。历史学家已经发现,一个王朝和国家,越是政权不稳统治动摇,就越是对内拼命钳制,对外顽固排斥。相反,如果相信自己的政权稳如泰山,自己的文化浩如沧海,那就会打开所有的门窗,对外来文化一视同仁地照单全收。 我们不能不钦佩唐人。因为他们的相信,任何文化都不能颠覆我们的传统,只能成为自己的养分;他们也相信,文明不是私有财产,它属于天下人。这才真叫大国风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