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术男”鹦鹉逆袭上位呈现励志爱情神话

 法客友 2019-01-11

Problem-solving males become more attractive to female budgerigars  (Science 11 Jan 2019: Vol 363, Issue 6423)

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在站博士后陈嘉妮为第一作者,孙悦华研究员为通讯作者的科研成果“Problem-solving males become more attractive to female budgerigars”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上刊登,论文于2019年1月11日在线发表。


这是一个关于“技术男”逆袭上位的励志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生活在国家动物博物馆的一群虎皮鹦鹉Melopsittacus undulatus),它们在每日迎接着一批批游客参观、承担着科学传播重任的同时,也肩负起为祖国科研事业奉献终生的艰巨使命。所以,它们和国家动物博物馆的职工一样,是依靠“情怀”在国家动物博物馆生存的!


正是这群生活在国家动物博物馆的鹦鹉,给了科研人员灵感,他们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最终发表了这篇重量级论文。


每一项科研工作都是基于对科学问题的思考,本项研究也不例外。思考的起因是这样的:相信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能找一个聪明能干的伴侣,这不仅意味着你的另一半有更高的可能性为家庭贡献更多的利益(如资源及财富),还可能为你的后代提供聪明优质的基因。在我们的婚配过程中,认知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择偶标准,因此与认知能力相关的进化不仅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也是我们通过选择一个怎样的老婆或老公而产生的结果。然而认知能力是性选择结果这样的假设虽提出的很早,却难有确凿的证据来自于其它动物,更多地停留在推测和理论层面上。探讨这一问题,有利于我们了解认知的进化,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需要我们变得更聪明。


我们知道鹦鹉的智商在“鸟界”中也是名列前茅的,虎皮鹦鹉虽然排不上高级战斗机,但是好歹也是战斗机级别的。雌性虎皮鹦鹉在孵卵期和暖雏期间依赖于配偶为自己和孩子们提供食物,因此找一个聪明能干的老公来解决食物供给的问题似乎是拥有美满生活的重要保障。 

虎皮鹦鹉在洞巢门口喂食伴侣。图片来自:http://www., rbuddy

 


虎皮鹦鹉是实行一夫一妻婚配制度的鸟类。在此项研究工作中,虎皮鹦鹉雌鸟首先被给予一次“相亲”的机会,在两只雄鸟中选择一位。经过连续4天的“相亲”流程,雌鸟完成第一次“相亲”,选出一只受偏爱的和一只不被偏爱的雄性。在此期间,对于受偏爱的雄性,雌鸟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它呆在一起,就像人类恋爱中的情侣一样。那么,问题来了,不受偏爱的雄鸟能否逆袭和如何逆袭?


在接下来的实验中,不受偏爱的雄鸟要接受学习训练,看是否能为“逆袭”增加筹码。在训练中,雄鸟要学习打开特制的食盒从而获取食物。从一步操作就可打开食盒到最后的三个步骤操作才能打开食盒,这是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学会了这项技能之后,就可以让雌鸟观察原来不受偏爱的雄鸟打开食盒并获取食物的过程,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原来受偏爱的雄鸟在食盒面前手足无措。经过几天的观察之后,雌鸟再次被给予第二次“相亲”机会。在第二次“相亲”中,雌鸟的行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它们改变了心意,把自己的时间更多地花在原来不受偏爱但现在“身怀绝技”的雄鸟身上。你们说这是不是“技术男”成功逆袭的故事?也许有人会说,不是,或许和某些人类一样,虎皮鹦鹉也只是贪财(吃)而已,有钱花的(有食物吃的)就是“老公”,不管你是不是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取得的,技术不技术根本不重要!

 

A:特殊食盒,被观察者通过打开食盒获取食物。B:雌鸟观察“技术者”。C:雌鸟观察“无技术者”。

 

对于这个可能性,科研团队设计了一个对照实验加以排除。在实验中,另一组雌鸟观察的不是雄鸟打开食盒获得食物,以及另一只雄鸟打不开食盒获取不到食物,而是观察原来不受偏爱的雄鸟直接从开放的食盒中获取“免费”食物(即不用“技术劳动”获取)。另外,原来受偏爱雄鸟得到一个空食盒。在这种没有“技术”加持的情况下,光坐拥资源也赢取不了美人的芳心,雌鸟并未改变原有的选择,还是坚持偏爱原有的偏爱对象。 

A:雌鸟在技术表现组(Problem-solving)中产生偏爱改变,原受偏爱的雄鸟(P)在第2次“相亲”中得到雌鸟较少的“赏光”,而原不受偏爱的雄鸟(LP)在第2次“相亲”中更受欢迎。在对照组(Control)B:“闺蜜”组中,雌鸟的偏爱没有显著改变。

 

然而这样的选择和性选择的挂钩又有多紧密呢?或许这只是社会偏好,既社会成员都喜欢聪明的个体,那么两性的成份就没那么值得强调。为了搞清这个问题,科研团队设计了另一个实验。在此次实验中,另一组雌鸟被安排观察“技术女”和“无技术女”,以检验雌性是否以聪慧论“闺蜜”。这一组实验与第一组流程一致,只是把两只被选择的雄鸟换为雌鸟。实验表明,雌鸟并不像观察了“技术男”一样因为观察了“技术女”的技术表现后改变对伙伴的偏好。看来“闺蜜”的认知表现并不影响同性伙伴对她的态度。也就是说,“闺蜜”傻不傻并不影响友谊的长久。


这项研究结果向我们展示了,认知表现影响配偶偏好不仅在人类中得以论证,还拥有更广泛的生物学基础。正如中国古诗所写: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认知能力不仅能让生活变得更美好,还能让我们更好地找到理想的对象。所以,傻小子们!你们在看到“小鲜肉”在炫耀他们大白脸的同时,别忘了表现你们自己的智慧之美。

孙悦华研究员的团队长期从事鸟类生态学研究,并较早与国际同行开展国际合作。自1991年开始,孙悦华研究员在长白山地区对花尾榛鸡(Bonasa bonasia)进行了种群生态学研究工作。自1995年以来则一直在甘肃莲花山地区对斑尾榛鸡(Bonasa sewerzowi)进行了持续的研究,涉及生活史、种群动态和保护生物学研究等。除了对斑尾榛鸡的研究工作以外,目前还涉及了莲花山地区雀形目鸟类的繁殖生物学、行为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工作。第一作者陈嘉妮博士期间师从荷兰莱顿大学行为生物学教授Carel ten Cate,研究鸟类对语音语言规律的认知。博士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做博士后工作,是孙悦华研究组星光璀璨的团队成员中非常出色的一员,这篇论文将成为其入行动物学研究的点睛之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