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廖大卫写经典幻想科研文章:“宇宙时间加速”假设

 物理网文 2019-01-11

[转载]廖大卫写经典幻想科研文章:"宇宙时间加速”假设[转载]廖大卫写经典幻想科研文章:"宇宙时间加速”假设

 

廖大卫写经典幻想科研文章:

大爆炸宇宙”的奇思妙想

宇宙时间加速”假设

廖大卫

在天文学领域里,关于宇宙起源的各种理论中,最完整、最完美、呼声最高,叫得最响,“甚嚣,且尘上”的当属“宇宙大爆炸”理论。这个理论气势磅礴,恢宏雄伟.听起来很玄乎,实际上很简单:在空虚混沌的宇宙空间里,孤零零的游荡着一个“极小体积,极高密度,极高温度,被称为奇点。”的东西,“砰”的一声,象爆竹一样爆炸了,火花四溅,每一个火星都形成了一个”岛宇宙”。这就是我们这个宇宙的来龙去脉。

从百度中可以搜索到奇点爆炸初始的情景和状态的相关数据:——



爆炸开始时:约150亿年前,极小体积,极高密度,极高温度,称为奇点。

大爆炸后10-43秒:约10³²度,宇宙量子涨落背景出现。

大爆炸后10-35秒:约1027(亿?)度,引力分离,夸克、玻色子轻子形成。

大爆炸后5-10秒:约1015(亿?)度,质子中子形成。

大爆炸后0.01秒:约1000亿度,光子电子中微子为主,质子中子仅占10亿分之一,热平衡态,体系急剧膨胀,温度密度不断下降。

大爆炸后0.1秒后:约300亿度,中子质子比从1.0下降到0.61

大爆炸后1秒后:约100亿度,中微子向外逃逸,正负电子湮没反应出现,核力尚不足束缚中子质子

大爆炸后13.8秒后:约30亿度,类稳定原子核化学元素)形成。

大爆炸后35分钟后:约3亿度,原初核反应过程停止,尚不能形成中性原子

大爆炸后30万年后:约3000度,化学结合作用使中性原子形成,宇宙主要成分为气态物质,并逐步在自引力作用下凝聚成密度较高的气体云块,直至恒星恒星系统

不过问题也就随之出现了:

这一列数据是否是科学家在奇点爆炸之初,在现场测到的,亦或是在实验室里复制出来的奇点爆炸时观测到的?如果现在的科学家不可能在宇宙奇点爆炸之时亲临现场测量,也不可能在实验室里复制出宇宙是的奇点并点燃它爆炸,这就充分说明:所谓的”宇宙大爆炸”理论也不过是他们一群”科学家”走火入魔的幻想和虚构.是完全站不住脚的”胡说”.却偏偏要假装着说得如此的精准甚至是毫厘不差.(精确到“10-43秒”的数量级!农村买一包100斤的化肥的重量误差也是±0.5kg哩。)

中国农村的幻想科学家廖大卫在看了关于宇宙大爆炸的理论之后也喜欢作一番别出心裁的思考:

首先,宇宙中的”奇点”是从何而来,怎样形成的?所有的理论都没有说清楚,看来只能归属于上帝的创造,信仰上帝的人们能够接受这一观点,无神论者就说不清楚也讲不明白。

假设上帝首先在空虚混沌的宇宙中创造出一个“极小体积,极高密度,极高温度的奇点”.但此时宇宙中的时间却是静止不动的,既然时间静止不动奇点就不可能爆炸,(我们可以把他理解为没有拧紧发条的“定时炸弹”)这就引出了一个时间的悖论:

奇点不爆炸时间就不可能启动;

时间不启动奇点就不可能爆炸。

究竟是先启动时间呢还是先爆炸奇点?

最后还得请上帝来解决这个悖论:

假设上帝先创造出宇宙中的奇点,然后再点燃奇点使其爆炸,于是——

上帝启动了时间,

宇宙开始了进程.

宇宙从此拉开了帷幕,演出了一幕雄伟壮观的长达150亿年的宇宙演化史。

下面我们再来谈谈时间.

时间实际上是一种神秘莫测无法度量的事物.世间一切事物都受他主宰又无法超越。在我想来:

宇宙中凡是不可逆的不能走回头路的事物都必须受时间的管束,比如地球上的生命和宇宙中的熵。

宇宙中凡是可逆的,可复原可还原的事物都不受时间的约束。比如宇宙中的质子和电子。

一个水分子冻结结冰,融化成液态水,蒸发成水蒸汽,如此反复进行千万次之后,这个水分子应该永远不会变“老”,这就说明时间管不了它。

地球人关于时间“秒”的测量和度量从百度上搜索如下:

1960以前,CIPM国际计量大会)以地球自转为基础,定义以平均太阳日86400分之一作为秒定义。即Second 1/86400 Mean Solar day其稳定度在10-8左右。 1960~1967CIPM改以地球公转为基础,定义西元1900为平均太阳年。秒定义更改为:一秒为平均太阳年31556925.9747分之一。Sec 1/31556925.9747 Solar Year at 1900稳定度约为10-9。 二十世世纪中叶,由于量子力学的发展,发展了诸如光谱超精细结构、镁射及雷射、光磁共振Optical Pumping)、分子束磁共振、分离震荡场等实验及研究,使量子频率标准取代以天体运动为标准之天体时而成为计时标准。1967CIPM定义秒是铯133原子(Cs133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所对应的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所持续的时间。此秒定义一直维持至今。 秒定义可以以铯原子频率标准器来实现,其稳定度依据各标准器的制造方法、维护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商用的铯频率标准器HP-5071稳定度约在10-12左右,法国LPTF实验室以绝对温标10-6度的铯原子喷泉制成的原子钟,稳定度约在10-16左右。
现代科学对时间的测量已经到了非常精准的地步
.但人们关于时间的幻想却层出不穷,最著名的是时间延缓说和时间加速说。时间延缓见“黄梁一梦”的典故:

·沈既济《枕中记》记载:

有个卢生邯郸店里向一道士诉说自己的贫困。道士得知他的情况后便从行李中取出一个枕头来,卢生就枕着这个枕头躺下,不一会儿就睡过去了,在梦中享尽了荣华富贵。最后,卢生一梦醒来,发现小米饭还没煮熟。(百度搜索)

一顿饭的功夫就享尽了人世间几十年的荣华富贵.说明时间在梦中被延缓了。

时间加速见“烂柯人”的典故:

烂柯的传说
晋朝时有一位叫王质的人,有一天他到信安郡的石室山(今浙江省衢qu县)去打柴。看到一童一叟在溪边大石上正在下围棋,于是把砍柴用的斧子放在溪边地上,驻足观看。看了多时,童子说“你该回家了”,王质起身去拿斧子时,一看斧柄(柯)已经腐朽了,磨得锋利的斧头也锈的凸凹不平了。王质非常奇怪.回到家里后,发现家乡已经大变样。无人认得他,提起的事,有几位老者,都说是几百年前的事了.原来王质石室山打柴误入仙境,遇到了神仙,仙界一日,人间百年。(百度搜索)

只是观看下一盘棋的功夫,人间就过了几百年.说明时间被加速了。

假如火星上也有人居住,他们的时间里也有“秒”的单位,请问火星人的秒和地球人的秒是否等长?

木星的质量比地球大得多,假如木星上也有人居住,他们也用铯133原子(Cs133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所对应的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所持续的时间定义为一秒,请问这和地球人用相同方式定义的一秒是否等长?(也就是说:133原子的振动频率在地球和木星上是否相同?若不完全相同,则两处的时间流速就不会是相同的。)

人们对时间流速的感觉往往不是用钟表来测量的。对幸福快乐的生活感觉就象“光阴似箭”;对苦难忧虑的生活感觉就象“度日如年”。(爱因斯坦就用美女的陪伴和火炉的烘烤来进行比喻。)

母鸡孵小鸡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如果把孵化过程中连续拍下的录像片缩短到几秒钟播放,就会发现小鸡是从鸡蛋里”蹦”出来的.同样的过程和同样的感觉:人是从母亲肚子里飞快的长成飞快的钻出来的。.同样的过程和同样的感觉:喀斯特溶洞中的石钟乳也是顷刻之间形成的,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也是顷刻之间隆起的。大陆的飘移就象风暴中的云彩飘动那样快。

如果用高速摄像机把激烈快速的运动拍摄下来再缓速播放,就会发现:子弹在缓慢的行进,炸弹在缓慢的裂开.蜂鸟在缓慢的展翅,闪电的光束在缓慢的延伸。

时间的延缓和加速在在经典力学中是不存在的,但在相对论中却经常提及。按照相对论的观点,物体的质量和密度越大越高,物体的时间流速就会相应的延缓,如果达到史瓦西半径的范围,该物体就形成“黑洞”,连光也辐射不出来,时间自然就停止运行了。

宇宙中初期的奇点按科学家的观点是“极小体积,极高密度,极高温度的”物体,俄国科学家伽莫夫把奇点比喻为“宇宙蛋”.中国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在CCYV9中国国家数字影像资料馆展示的视屏中说”宇宙蛋”中的物体每毫升的质量为几亿吨,如此高密度的“宇宙蛋”按相对论的理论来计算应当属于时间停止的黑洞.若要这时间停止的宇宙蛋爆炸除非上帝启动时间,点燃引信。否则将会在宇宙中长期存在下去。

下面我们谈谈加速度的问题:任何运转的机器从静止到额定转速运转需要经过缓慢的加速过程。包括行进中的车辆船舶飞机火箭也是如此.一辆静止的汽车不可能一启动(0秒钟)立即就达到100码的正常速度。一辆动车不可能一开动(0秒钟)就立即达到400千米/小时。如果火箭一点火立即(0秒钟)就达到“逃逸速度”,那么坐在飞船里的宇航员马上就会丧命。(因为没有人能够承受如此高的重力加速度.)缓慢加速的道理同样可以引申到“宇宙大爆炸”理论中来。

如果我们把车辆火箭慢慢加速的道理引用到宇宙大爆炸理论中来,就会想到:奇点自爆炸开始,宇宙中的时间开始缓慢的运行了.就象火箭点火慢慢上升一样,研究宇宙大爆炸的科学家们一定要相信:不是奇点一爆炸,宇宙的时间就和地球上的时间流速一样快的。(就象体育裁判掐表那样)他也需要一个缓慢的长久的时间加速过程。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加速过程,我想懂数学的科学家们完全可以用相对论理论计算出来,(很遗憾,我这个中国农村的幻想科学家没有这种能力。)

根据各种资料,宇宙大爆炸理论好象是从比基尼岛上的核爆炸联想出来的.科学家们请想一想,在地球一个小小的海岛上进行的核爆炸怎么能够同宇宙奇点爆炸相提并论呢?恐怕连星系中的超新星爆炸也不能相比较,甚至连太阳的一次磁爆也不能相比.无论从规模和能量上都不可同日而语.与天体中的超新星爆炸相比,比基尼核爆炸只不过是擦出了一个火星,划着了一根火柴而己.用比基尼核爆炸来想象宇宙奇点大爆炸,用地球上的时间流速来联想宇宙初始的时间流速.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用一句中国的成语:“以管窥天,以蠡测海”来评判应当是恰如其分的。

既然宇宙大爆炸后,宇宙的时间是慢慢启动,慢慢运行的,我们就可以想象:奇点的爆炸并不是很猛烈的行为,甚至不能用”爆炸”这个词来形容。.在这里我们不妨用母鸡孵蛋的缓慢过程来比喻.伽莫夫把奇点比喻为”宇宙蛋”,自从上帝启动了时间之后,时间慢慢的运行,宇宙蛋开始慢慢的孵化膨胀,逐渐孕育成现在的宇宙模式.随着宇宙规模的逐渐形成,宇宙的时间流速逐渐加速直到太阳系形成,地球产生,宇宙的时就和地球上的时间流速同步运行了。

在中国古典哲学中,我们的老祖宗早在三千年前就提出了与宇宙大爆炸原理完全相同的理论:

<</strong>易经>: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

<</strong>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两种论述实际上是同宇宙大爆炸理论一模一样的,而且比西方的大爆炸理论更完善,更完美更准确.不过是讲述的语句,措词的方式不同而已.我们的古圣贤论到宇宙的生成用的是一个温柔的"生"字,表示宇宙是在一种缓慢的状态下慢慢的生长而成的不象西方理论中用"爆炸"的激烈的字眼产生的.稍微有知识的人都明白:爆炸只能产生破坏性的结果,从有序导致无序和混乱,我们可以用爆炸的方式来开山修路,但要平整路面,铺铁轨浇水泥却需要做精细的工作,这就充分说明宇宙绝不可能是一声爆炸就自然生成了.可是我们中国人对自己历史中的经典理论就是一直不明白其中所包含的奥秘。有些“专家学者”却总喜欢寻章摘句来标榜自己,却又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因为中国古典的宇宙论在文革动乱中,就已经将这些伟大的宇宙理论批倒、批臭、批烂了。现在想重新挖掘并重视起来又免为其难了。这大概就叫自作自受,自食其果吧!(中国的科学界如果想听听民间幻想科学家廖大卫是怎么理解的,不妨给他提供一次廉价的演讲的机会吧。)

如果把西方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引用到中国古典的宇宙论中来,只要把字变换成爆炸二字就行了:这就是:____

<</strong>易经>:太极爆炸成两仪;两仪爆炸成四象;四象爆炸成八卦,八卦爆炸成万物.

<</strong>老子>:道爆炸成一;一爆炸成二;二爆炸成三;三爆炸成万物.

只是这样一改,所有的人都会感到无法接受,因为这样的说法实在是太别扭了.

我把我提出的“宇宙时间加速”假设制成一张粗略的图表,有水平的读者一看就能明白此表的内容和意义。(图中30亿年应为30万年.)

爆炸开始时:约150亿年前,极小体积,极高密度,极高温度,称为奇点。(实际上就是一个黑洞.)

大爆炸后10-43秒:约10³²度,宇宙量子涨落背景出现。(这一段时间相当于地球上的时间经历了1亿年.10-43=1亿年)

大爆炸后10-35秒:约1027(亿?)度,引力分离,夸克、玻色子轻子形成。(这一段时间相当于地球上的时间又经历了1000万年.10-35=1000万年+1亿年)

大爆炸后5-10秒:约1015(亿?)度,质子中子形成。(这一段时间相当于地球上的时间又经历了100万年.5-10=100万年+1000万年+1亿年)

大爆炸后0.01秒:约1000亿度,光子电子中微子为主,质子中子仅占10亿分之一,热平衡态,体系急剧膨胀,温度密度不断下降。(这一段时间相当于地球上的时间又经历了10万年.0.01=10万年+100万年+1000万年+1亿年)

大爆炸后0.1秒后:约300亿度,中子质子比从1.0下降到0.61(这一段时间相当于地球上的时间又经历了1万年.0.1=1万年+10万年+100万年+1000万年+1亿年)

大爆炸后1秒后:约100亿度,中微子向外逃逸,正负电子湮没反应出现,核力尚不足束缚中子质子(这一段时间相当于地球上的时间又经过了1千年.1=1千年+1万年+10万年+100万年+1000万年+1亿年)

大爆炸后13.8秒后:约30亿度,类稳定原子核化学元素)形成。(这一段时间相当于地球上的时间又经过了1百年.13.8=1百年+1千年+1万年+10万年+100万年+1000万年+1亿年)

大爆炸后35分钟后:约3亿度,原初核反应过程停止,尚不能形成中性原子(这一段时间相当于地球上的时间又经过了10.35分钟=10+1百年+1千年+1万年+10万年+100万年+1000万年+1亿年)

大爆炸后30万年后:约3000度,化学结合作用使中性原子形成,宇宙主要成分为气态物质,并逐步在自引力作用下凝聚成密度较高的气体云块,直至恒星恒星系统(经历了10+1百年+1千年+1万年+10万年+100万年+1000万年+1亿年+30万年之后,此时宇宙时间逐渐与地球时间同步同速运行。)

以上就是中国民间幻想科学家廖大卫提出的“宇宙时间加速”的假设。我自己认为是很有启迪和自主创新水平的.对改善当前天文学中的宇宙起源理论基础应当是有所帮助和提高的.但要能取得中国科学界的关注和认可,的确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当今中国的科学界衡量一个科学假设首先是要看发现人的资历和文凭(包括社会关系),在中国的科学界看来,评定一个人才首先得看你会不会操外语,能不能玩数学,中文的好坏则是无关紧要的。如果你操不好外语,玩不转数学,纵然怀李杜之才,执临川之笔,书相如之赋,写屈子之词.也是入不了科学殿堂之门的。这就是中国科学界、知识学术界和文化教育界对待科学人才的现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