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际交往的界限~钝感力

 素子书馆 2019-01-11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写过一本书叫作《钝感力》。

钝感力,不同于迟钝,它是一个心理学范畴的词汇,与“敏感”相异,大意是说外界的敌意和攻击对自己的影响不大,不那么容易被不良情绪操控,总是能保持一种平静快乐的状态,好像生活里到处都充满了“甜”。

在《钝感力》这本书中,渡边淳一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S医生年轻的时候是主任教授的首席助手,主任教授一直发牢骚,大家都非常郁闷窘迫,而S医生每次是被数落的最多的。

但是每次手术一完,他就会轻松泡澡,很快忘得一干二净。

他在挨了训之后依旧可以情绪饱满地工作,就近观看教授做手术,受益良多。

后来成了医疗部手术技术最高超的医生,而再到后来,S医生则成了某所大医院的院长。

S医生之所以能够在面对谩骂、指责等外界攻击的时候,依然保持泰然自若、达观喜乐的状态,实际上就是源于他心理层面的钝感力。

这种钝感力的养成,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本质上就是要建立人际交往中的界限感。

我们经常在生活中会看见一些人,总是会因为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或者别人和自己说话的语气而很容易陷入情绪波动,有的时候甚至会情绪失控。

这样的现象,实际上就是因为缺乏人际交往边界造成的。

人际交往边界,就是清晰地知道“你是你,我是我”,我们以互相尊重为交往前提。有了这样的边界,当对方表现出攻击的时候,你就会在内心非常清楚地知道,“这样的表现是Ta自己的事儿,和我没有多大关系”。

因此,对方说什么、或者做什么,你都不会太放在心上,自然也就不太给自己造成伤害。这就是渡边淳一口中的“钝感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