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刘裕开启了一个最恶劣的先例,自他以后前朝末帝再无善终。汉献帝禅让曹丕,受封山阳公,献帝一脉一直传到东晋,曹奂禅让司马氏,得封陈留王,传嗣二百余年。一直到南齐。但刘裕诛杀司马氏一族,这既是最丑陋的表现,也是刘裕不自信的体现。 都说中国的历史上只有两个平民出身的皇帝,一个刘邦,一个朱元璋。其实还应该有一个就是刘裕,只不过刘裕没有统一华夏而已。所以才没有提他。刘裕和朱元璋十分相像。都是社会最底层出身,他们残忍,宽厚,恶毒,仁慈。各种难以融合的性格在他们的身上完全体现出来。但就个人能力,军事才华,治理国家,驾驭百官,刘裕比起朱元璋还是差的很多。 公元420年刘裕已经58岁了,此时的刘裕已经没有了当年大摆却月阵,灭南燕,平卢循,定蜀中的气魄了,此时的刘裕是志得意满,肆无忌惮。在朝中无人臣之礼。刘裕之前的权臣都是贵族出身,如王敦,恒温,谢安,廋亮等等对皇室还有一个面子上的尊重和拥护。但刘裕草莽出身,军痞起家,对于贵族和豪门有一种本能的反感和厌恶(和朱元璋相仿)。就本身而言,刘裕已经老了。就好比一个守财奴一样,就希望把自己开创的基业传给儿子,也是因为自己太老了。怕熬不住。也就就加紧篡位登基。 刘裕在公元421年。派人毒死傻子皇帝司马德宗。封建历史上就两个傻子皇帝,正好东西二晋一朝一个,刘裕毒死皇帝,当时的世家门阀屁都不敢放,可以说,自刘裕秉政以后,高门大户,豪门士族是一辈不如一辈。而且自身随时都会被抄家灭族的危险。寒族与平民逐步登上历史舞台。刘裕毒死安帝司马德宗以后,立司马德文为皇帝,史称恭帝。恭帝登基以后,恭帝加封刘裕为宋王,但宋王刘裕假惺惺的上表退休。中书令傅亮脑瓜灵活,明白咋回事,知道刘裕要当皇帝了。立即安排皇帝禅让,天命在宋的把戏。 刘裕自所以杀前朝皇帝,首先是不自信,寒门出身他和朱元璋一样,强烈的自卑感,和不安稳全感,使得刘裕想把一切危险消灭在萌芽中。而曹丕,司马炎,包括短期登基的恒玄,以及谢安,王敦都是贵族出身,良好的教育和和高贵的气质。使得他们不愿也不想,更不懈于这样去做。教育和出身的不同才使得处理方式的不同。再就是南朝是世家门阀顶峰时期,如果不把司马氏铲除的话。一旦有世家门阀的野心家借机造反。刘裕完全有可能失败。但刘裕的作为开启最无耻的先例,华夏贵族的最后一丝气息就此断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