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禹锡——落花时节又逢君(六)

 旧时斜阳 2019-01-12
 


三月的桃花差不多落完了。

好好一个逢君的日子却改成了送君的日子。

两人一同出长安,一路走到衡阳,不得不分别。

一个广西、一个广东,虽然都带一个广字,但怎么看都不是一条路。


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

今日临岐别,何年待汝归。


——《三赠刘员外》


老刘啊,今日你走了,什么时候能回来啊?


年方伯玉早,恨比四愁多。

会待休车骑,相随出罻罗。

 我还年轻,迟早会回来的,到时候咱们一起出罻罗返回长安城。

但他没想到这次的分别,竟是两人的永别。

比起刘禹锡的豁达,柳宗元的性子就要内敛得多,这位大唐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却没能挺过去。

两年后,他带着内心的忧郁永远的留在了柳州。

这一年,刘禹锡也不好过,他的母亲刚刚去世,他正扶着母亲的灵柩北归,到了衡阳,听人说好像有个叫柳宗元的信使找他。

这是他去往连州两年来头一次听到柳宗元的消息。

他本能的以为这定是个好消息。

却不想得到的是柳宗元的遗书。

变化太过突然,让他有些措手不及,他不是没想过柳宗元会钻牛角尖,但没想到他会死。

他才四十七岁。
正是干大事的年纪。

许久,他才回过神来,捏着遗书嚎啕大哭。

这份痛苦,他如实的记录了下来


  马嘶循古道,帆灭如流电。
  千里江蓠春,故人今不见!

多年后重新提起,仍忍不住悲痛大哭。

柳宗元,我的朋友,我的兄弟,从此我们再也见不到了。

悲痛完他才想起柳宗元的遗书,慌忙打开,信很长,内容很真切,但写了什么,却不得而知。

但我们从后来刘禹锡的种种举动来看,柳宗元大概是给自己的好兄弟留下了两件事。

第一是照顾好自己的孩子,自己算是老来得子,孩子还小,又在柳州这地方,没有我在身边,也学不到什么东西,教育跟不上,成才就别想了,我们当初的理想,我算是实现不了,

只能留给下一代的了,你作为长辈的,多多帮衬帮衬。

第二,人活一世总得留下点什么,我这人没别的本事,永州、柳州的这几年文章倒是发表了不少,只可惜至今尚未出版一本合集,是我的一大遗憾。

我本想等咱们的理想实现了,我再去做这件事,如今看来是没机会了,所以还得麻烦你了。

你我是兄弟,这辈子是,下辈子还是,多余的话我就不多说了,我想你一定能为我做好这两件事的。

“兄弟,你放心,我一定帮你完成,你的儿子从今日起就是我的儿子,(誓使周六,同于己子),你的诗稿就是我的诗稿,我砸锅卖铁也给你出本书。让子孙后代都能读得到。”拿着遗书的刘禹锡痛哭不止。


这两件事并不好做,但刘禹锡做到了。

非但做到了,还做得很好。

在柳宗元去世后,他又活了二十年,二十年里他没有在做其他的事,抚养柳周六,编辑柳宗元的文章。

他没有辜负柳宗元的信任。

他把柳宗元的抚养得很好,史载柳周六就是日后中进士的柳告,官一直做到了仓部员外郎。

至于书稿,刘禹锡尽心尽力的编了四十五卷《柳河东集》使其流传后世。

至于曾经的理想——致大康于民 , 垂不灭之声。早已被他忘得干干净净。

艰难的余生,他只做两件事。

大唐开成年间,刘禹锡已经垂垂老矣,当年的敌人也走了干净。

他得以返回长安,做了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

他的朋友很多,白居易、裴度、韦庄等当代江湖高手纷纷来看望他。

 与他交游赋诗,唱和对吟,日子过得很不错。

但他并不十分的高兴,因为这些人当中少了一个人。

他时时想起数年前的那个早上,阳光温柔,风儿也吹得人舒坦,人堆里,那张熟悉的脸就那么看着他。

这一看就是一辈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