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口述宁夏——汝箕沟的煤运岁月

 戈壁风神 2019-01-12

口述宁夏——汝箕沟的煤运岁月

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宁夏汽车运输公司是宁夏最大的国有汽车运输企业,下属 3个客运队,10个货运队,23个汽车站,共有货车 1138辆,客车 347辆,在岗职工 3400人,客货车通行半个中国。

据参加煤运最早的第一任大队长罗振荣,支部干事霍建言,老司机孙海清、吴维国,老师傅杜宗年的讲述,从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宁夏汽车运输公司调度当时车次最好(清一色墨绿解放牌)、领导班子强、技术力量过硬、党团员最多的汽车一队进驻黄草滩,从汝箕沟往西大滩火车站转运太西煤。

直到 1969年才撤回,十余年共转运煤炭 200万余吨。

1970年,8个货车队开始轮换上山,每队 3个月,到 1985年终止运煤,在这前后二十多年间,共转运煤 500余万吨,对宁夏经济建设和城乡人民生活作出了重大贡献。

口述宁夏——汝箕沟的煤运岁月

安营扎寨黄草滩

黄草滩是平罗县崇岗公社长胜大队的一个生产队,只有十几户社员居住在这里。黄草滩距离矿井 16公里,距沟口 8公里,是煤运的必经之路。

汽车一队有近百辆车,200多人,来到黄草滩,首先得解决吃饭住宿的问题。

在车队党支部的领导下,党团员带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租社员几间旧房子作办公室、材料房,先把“司令部 ”和“弹药库 ”建立起来。

住宿问题得自己解决,于是有的人住进车马店,有的住进旧羊圈,有的则在山坡上挖条沟,用从矿上搬来的旧巷木搭在上面再盖上篷布,周围用石头压住。有次刮大风,几家 “屋顶”被掀翻,东西全被沙子填埋。

为了搞好职工伙食,车队领导专派给食堂一辆生活车拉粮运菜。

有了这趟第车,食堂的伙食改善了不少,饭菜花样多而且不贵,素菜 5分,肉菜两三角。

可司机很少能四平八稳地坐在食堂里吃顿饭,一般都是趁着上山装煤或下山卸煤,车开到门口跑进食堂买上几个馒头边走边吃。

1960年的冬天,粮食供应减少,司机和修理员减到 30多斤,干部只有 20来斤,油和肉类的供应基本没有,多数人都吃不饱。

在这一时期里,多亏食堂生活车时不时给农村社员带车煤从而换回几只羊或几只鸡,为职工解解馋。

黄草滩没有浴室,职工们也没处洗澡。热天,水沟就是天然洗澡堂;冷天,只能打盆水凑合擦擦身。

口述宁夏——汝箕沟的煤运岁月

千难万险无所惧

当时车队下达的任务是单车每月拉运 300吨煤。一辆载重 4吨的车要跑 75趟,平均每天拉两车半才能完成任务。

从矿井到西大滩火车站全程 38公里,若是现在的高速公路,用不了一个小时就可到达,但在 50年前的汝箕沟,那可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儿。

从汝箕沟到沟口,全长 24公里,山大沟深,坡陡弯急,路面基本上是原始的牛车路。这儿不分昼夜车来车往,尘土飞扬,能见度不到 50米。

行车时,司机的精神必须高度集中,时刻注意安全,特别是装好煤下山时,车重,刹车就不容易,而且在下山时千万不能熄火,不然就有可能发生意外。

当时的司机,夜晚行车都会及时关闭大灯,严格按照各自的道路行驶,车辆有一丁点问题都不敢马虎放过。

即使这样,在当时的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汝箕沟里摩擦碰撞的一般性事故仍旧时有发生。

从沟口到西大滩火车站有14公里,虽然是平坦的下坡路,但在春季和雨天也常会发生翻浆陷车的事情。

一旦汽车被陷入泥里,司机就得把整车的煤卸下,再把车弄出泥潭,既耽误时间又浪费汽油,最让人烦恼的是装卸排队耗费时间。

当时装煤是溜槽,卸煤是人工活,装卸一次,快则半个多小时,慢时,车等两三个小时也很平常。有时,司机趴在方向盘上一觉睡醒了也还没轮到自己装卸。

有经验的司机会选择车少时出车,有天刚黑出车的,也有鸡叫时就上路的,但不论何时出车,他们每天工作都在 12~18个小时,有的甚至超过 20个小时。

谁也不是铁打的,在这么强的劳动强度下工作,总要有休息的时候。

为此,车队规定,司机每月往银川送两趟煤,顺便可以回家探望、休整。

修理工和干部星期日不休息,每月连续休4天。

虽然多数都是青年人,银川都有家,但为了完成煤运这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有的人放弃休息,加班加点;有人把老婆叫到黄草滩相聚几天,不回家多拉几趟煤;还有的人回银川住院,病没痊愈就偷着出院跑上山投入煤运。

口述宁夏——汝箕沟的煤运岁月

口述宁夏——汝箕沟的煤运岁月

劳动竞赛

劳动竞赛是激发群众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展合理化建议,推广先进经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本方法。

宁夏汽车运输公司在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就广泛地开展了群众劳动竞赛,有组织发动劳动竞赛的优良传统。

汽车一队从 1958年进驻黄草滩就开展了“以煤运为中心的安全节约多拉快跑”为内容的分队与分队、班组与班组、单车与单车的劳动竞赛。每月评比,流动红旗,年终总结,奖励,上光荣榜。

在煤运劳动竞赛中,培养出了一批先进模范人物。

据资料记载,被评为先进生产者上过光荣榜的有司机柳忠义、李朋信、胡子勋、宋伯华、吴维国,修理杜宗年、王述斌等。

据大队长罗振荣回忆,柳忠义那时 20多岁,特别能干,刚放过一天出 5趟车的“卫星”,过了几天又放了一天 6趟的“卫星”。按每趟最快得3个半小时计算,6趟21小时,基本上是昼夜连轴转。

特别是他创造的“用合风线控制手油泵节油法”,安全简便,容易操作。在全队推广后效果很好,多数车都能节油。

这在当时汽油十分紧缺的时期,他的节油与铁人王进文喜的产油有同等重大的意义,因此于 1959年 9月赴京出席了全国工交财贸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并聆听了刘少奇、周恩来的报告。

柳忠义 1962年被提拔为副队资长,后调交通厅任处长,直至运管局长,是全国劳动模范,入选宁夏交通博物馆先料进人物。

李朋信 1977年 5月出席全区工业学大庆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后被提拔为汽车四队书记,自治区劳动模范,入选宁夏交通厅博物馆先进人物册。

胡子勋先被提拔为客运二队队长,后又提为银川汽车站党总支书记。

套用那句老话: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从 1958年开始的汝箕沟煤运,转瞬间已近半个世纪。

当时黑发白脸的年轻小伙,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先后退休。

他们中有的已经去世,健在的也都年过古稀,两鬓若霜。但作为曾为宁夏煤运事业贡献过自己力量的一员,他们无怨无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