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晋王珣行书《伯远帖》赏析:笔力遒劲,俊丽秀雅

 木易斋 2019-01-12
图片
王珣行书《伯远帖》 纸本 纵25.1cm 横17.2cm 5行 47字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伯远帖》释文,47字,写尽心中苦闷
释文:“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志在优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瞻临。”
《伯远帖》 卷前引首有乾隆御书:“江左风华”四大字,上有“乾隆御笔”一玺。并御题:“唐人真迹已不可多得,况晋人耶!内府所藏右军快雪帖,大令中秋帖,皆希世之珍。今又得王珣此幅茧纸家风信堪并美!几余清赏亦临池一助也。御识。”钤“乾隆宸翰”、“涵虚朗鉴”二玺。
《伯远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珣,给亲友伯远书写的一通信札,因为其行笔自然流畅,俊丽秀雅,被称为行书早期的典范之作。且是东晋王氏家族存世的唯一真迹,一直被历代书法家、收藏家、鉴赏家视为稀世瑰宝。
此帖行书,笔力遒劲,态致萧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书风,是帖明末在新安吴新宇处,后归吴廷,曾刻入《馀清斋帖》,至清代时归入内府,并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同列为三希堂法帖之一,是代表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平的书法字帖。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单字放大欣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伯远帖》的艺术特点——疏可跑马,密不透风
《伯远帖》一共五行,47个字。行笔流畅,洒脱自如,大小参差,疏密有致,又毫无安排雕琢的痕迹。
《伯远帖》的章法布局独特,被人称为:疏可跑马,密不透风。“疏”是空的地方可以跑马;“密”指密集的地方,连风都透不过去。东晋以前传统的书法布局,比较工整,尤其是纵向排列,都是行一行之间留的非常宽。而王珣在章法布局上打破了以往常规的布局方法,给后世的书法布局,创造了一种新的格局。而且有些字明显带着舞蹈性的动感。
董其昌曾评价这幅贴说:潇洒古淡东晋风流宛在眼前。
王珣,字元琳,幼时小字法护,为东晋著名书法家王导之孙,王洽之子,王羲之之侄。王珣生于晋穆帝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卒于安帝隆安四年(公元400年)。孝武帝司马昌明,雅好典籍,王珣与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均以才学文章受知于孝武帝,累官左仆射,加征虏将军,并领太子詹事,安帝隆安元年(公元397年)迁尚书令,加散骑常侍,寻以病卒,终年五十二岁,谥献穆。董其昌评:“王珣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然在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