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思源 我祖父那代人日常打扮,腰窝里束条布腰带,右肋下别个长烟袋。想吸烟了,腰里一掏,两个指头撮一撮儿烟丝,按到烟锅里点着了,“吧嗒吧嗒”吸得滋润。也有随身配备烟袋锅子的,就装在上衣内里,伸手口袋里一探,取出锅子,再摸出一拃多长的烟袋杆,对接上,锅子里装上金黄金黄的烟丝,燃着,一口一口慢慢吸,“吧嗒”到不再冒烟了,就在布鞋帮上“咔咔”磕两下,烟灰弹了一地,飘散开去。 烟似乎是男人标配。累了吸烟,是为解乏。饭后一支烟,赛似活神仙,这是享受。爷们儿见面,先递烟,非亲非故、素昧平生、半生不熟者,一支烟后都成了熟人。烟是男人们的交往方式。多年前我有个老师抽“红塔山”,两毛五一根。教师群体虽贫,但我老师家里有生意,就较了一般的人富,他能吸“红塔山”,其他老师只能吸便宜得多的“沙河”——那是当地一个大众消费款。老师夹烟的两根指头被熏得发黄。他快速有力地甩着两根黄指头说,为嘛要吸烟?为嘛?人家让给你吸你不吸,不礼貌,抽了人家一根,总不能还过去两毛五分钱吧。他弯腰比划着向对方口袋塞钱,那样子看着滑稽,我们哈哈大笑。他继续甩着手说,要礼尚往来,还一根“红塔山”去,这样才不失礼。老师为人厚道,这里烟成了礼尚往来的道具。老师吸的是卷烟,可以互让一根。祖父那时烟怎么让,莫非你一口我一口替换来吸?应该不用,人手一个大烟袋或烟袋锅子,各吸各的,顶多互让个烟丝什么的。 我弟少时偷着吸烟,被我爹发现,狠命揍了几次,终是不再敢吸。弟长,爷俩再见面,父亲主动递烟给我弟,他很自然地接着,打火,点上,“嘬嘬”,“嘬嘬”,满足地吸上两口。原来吸烟是男人的事情,跟男孩子无关。 我祖母也吸烟,她常常端了长烟袋,倚门而站,“滋滋滋”吸得痛快。那代人对吸烟对象是男是女,似乎并没有泾渭分明的界定。我村里就有不少女性老人会吸烟。我喜欢看祖母吸烟。大冬天夜里,烟火忽明忽暗地闪烁,烟圈儿从鼻子里冒出,飘飘忽忽往头顶上旋,抓也抓不住,赶也赶不走,一会儿变成一只绵羊,一会儿变成大片的云朵,说不出的意境。祖母吐出来的烟圈儿是香的,是草木的清香。我好奇祖母吐烟圈儿,趁她不注意,拿过烟袋锅子来猛吸一口,烟圈儿倒没有吐出来,眼泪呛了一脸。恋爱时,喜欢那人身上的烟味儿,那天任性,要来一支尝,只一口,嘴巴鼻子眼睛一瞬凝在一起,呛花了妆。终于明白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不要勉强。 现代女人吸烟,电视电影里常见,生活中不常见,但见一个,只既敬又畏。大概能吸烟的女人多聪慧伶俐,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最起码也是个性张扬、不畏人言的女人。 有友在朋友圈留言,说东北大烟袋叫大烟斗,大姑娘小伙子都会吸。若真,一个大姑娘穿红着绿往门牙子上一蹲,吧嗒吧嗒吸烟、吐烟圈儿、磕烟斗……这画面有点烧脑,太挑战想象力,倒也真让人开眼。中原文化虽不算拘谨,倒也没那么粗犷。到底是东北大地,更能放养女人的直率和豪放。 在我老家的民间语言中,吸烟不叫吸烟,叫“吃”烟。祖母说,我要吃烟了,英妞儿去拿烟袋给我。我乖乖取下挂在屏风上的烟袋递给她。祖母说吃烟,而不说吸烟或抽烟,为什么对吃字情有独钟?方言土语,多来自地域里某些因素。我老家豫东一带,仅关于吃晚饭的说法就有大区别。黄泛区的尉氏县叫“喝汤”,鹿邑叫“喝茶”,隔壁县太康比较富裕,古时有“金杞县银太康”之说,称吃晚饭为“吃剩馍”。敢情您富得流油,连馍都能剩几天。这一“吃剩馍”未免有点土豪的炫耀。那个时代的“吃”“喝”二字,确是能看出贫富差距来。为何称“吃烟”,大概有形的能塞到嘴里的都叫吃,烟虽不能当饱,到底可当一个富来炫。我姨母家安徽亳州也说“吃烟”,她从婚后二十岁左右开始吃起,一直到年近古稀脑溢血去世,吃了大半辈子。她吃烟吃的是乡人的劳苦,农忙下地回家,蹲坐门槛上先点支烟,烟雾环绕着她端庄秀丽的脸,什么话都不用说,一天的辛苦便消散了一半。 我祖父母吸的大烟斗,烟丝是自家种的烟叶细细切成。我小时候老家大面积种烟叶。育苗、抚育、炕烟叶、卖烟叶,过程约略三个多月,一家老小都在烟叶地里忙活,满头满脸都是苦苦的烟叶油。孩子的学费和大半年的油盐酱醋,全部从烟叶油里来。我少时最大的愿望就是不再种烟叶,不再去烟叶地里劳动,那种辛酸言之不及。烤烟叶是个强调技术的活儿,有经验的烤烟师和一般的烤烟师收入差远了。技术好的烤烟师烤出来的烟叶,用祖母的话说,就像金砖一样。没有烤好的烟叶看起来一片焦糊,如秋后飘到沟沟坎坎的落叶,弃之可惜,卖起来又不值钱。每个男人都是家里的烤烟师,一年的大半收入由烤烟师的水平来决定。有一年我爹把烟叶炕坏了大半,那年没钱交学费,我两个弟弟都退了学。 前段时间我在露台上养菜,菜上结虫子,需烟叶泡水灭虫。电话跟千里之外的父亲要烟叶,他找遍老家的亲友也没有能够找到一个烟叶片子——人们已放弃烟叶种植。烟吸起来香,辛劳却是苦的。外出打工比种烟叶挣钱来得快、来得多。 烟草源于美洲,印第安人最早栽培烟草,最早把烟供奉到祭祀场合。西班牙人潘氏所著的《个人经历谈》,记载了印第安人吸食烟草的情况。明清古籍中烟草称谓五花八门,淡巴菰、但不归、金丝醺、还魂草、相思草之类雅名,流传至今,最终定格为“烟”。烟有致幻作用,能让人苦中作乐,痛中思甜。生活毕竟是实实在在的酸甜苦辣,催眠亦该醒来。况且,人们的健康意识在不断提高,吸烟有碍健康,烟草绝迹了才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