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间世2》:戳人泪点的纪录片,请记得“人间值得”

 心本心123 2019-01-12

还记得三年前那部让人泪崩的《人间世》吗?一幕幕生命不能承受之沉重和鲜少被聚焦的医患矛盾问题,都在当年创下了巨大的话题。盼望着这部纪录片的续集终于在2019年伊始开播了。不出所料,《人间世》第二季首播就一举创下豆瓣9.5的超高分。如果说第一季重在连结,提供医患之间互相理解的渠道;第二季则重在科普,每集聚焦一个病种,让公众重视罕见病的存在。

/素材聚焦/

▽她们的故事不是个例

话题关键词:病痛、纯真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某病房里,全都是患有骨肿瘤的孩子,一个每年约有10000名孩子会得的罕见癌症。它发病率低,转移率却奇高,并且在中国医学研究投入非常得不够。很多都被家长忽视为了生长痛而耽误了治疗时机,导致近30年来患者生存率无明显提高。于是,《人间世2》第一集便全程用一位患病女孩的旁白。用最欢乐稚嫩的语气,讲着“美少女病房”里最无力回天的故事。

天真的孩子总是最乐观的,又总是最清醒的。9岁的子涵,会安慰病友“化疗时吃一颗糖会好受些”,会要求医生给自己截肢的时候用美容缝合,会和小姐妹们一起在自拍时加上猫耳朵。也会在一遍又一遍地问手机里的汤姆猫,自己的病会不会好的时候,告诉自己“它不会回答的”。

 

11岁的安仔,喜欢像自己一样失去了左手的香克斯(《海贼王》中的动漫人物),因为妈妈不让他吃鸡腿而赌气,还擅长用一只手打王者荣耀。最喜欢模仿香克斯那句经典台词:“如果癌症还没闹够的话,来吧,让我们奉陪吧。”也会在肺部感染让他水肿了一圈又一圈的时候,说,“游戏里的人物有很多条命,输了重来就好了,不像我只有一条命。”

 

12岁的萌萌,是病房里的乐观使者;也会在看着长长短短的针和管子埋进病友身体里、头发从黑色变成黄白色再到慢慢掉光时,默默说一句“都是这样的”,冷静得好像把一切都看透。

 

片段速写>

不谙世事的他们拥有最强的求生欲望,但不是每个人都活的了。谁能想到前几分钟还有哭有笑的孩子们,在片尾却成了被悼念的人。正如片中这一幕,坐在轮椅上的孩子想坐上医院楼下的秋千,是最近的愿望,也是最远的奢望。又正如第一集的片名《烟花》,他们不顾一切的冲向天际,然后在夜空中绽放,最后消失。即便是你早已准备好了百万吨直面生命的勇气,可面对这种最灿烂而残酷的绽放,也只能接受看五分钟就哭湿三包纸巾的准备。

镜头下真实的诉说

话题关键词:真实、直白

 

《人间世2》的“好”,是观众看之前就预料到的。面对陌生人的生老病死,我们竟然会如此失态,曾经这是很多人没有预料到的。毕竟它没有美感,太真实,太惨烈;又正赶上医患矛盾愈发严峻,很少有人愿意花大量时间精力去捅医疗类纪录片的马蜂窝。这种稀缺的勇气,也正是2016年《人间世》第一季火起来的原因。它是卫视频道自主拍摄的纪录片里第一部进入公众视野的,摄制组蹲守上海各大医院拍摄了126T的素材体量。

 

《人间世》的镜头从不避讳医疗制度、体系、流程的种种问题,用镜头讲述着一个个真实冰冷的数字——中国每年有30万患者等待器官移植,而每年器官移植手术仅为1万例;平均1名急救员,要为1.25万人口提供服务,有人因为交通拥堵都没撑到医院;更告诉人们,充分理解医学的局限性,才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科学素养;只有双方之间信息对称,患者才能不被猜疑和偏见阻塞,正确地做决定。

 

片段速写>

不像《舌尖上的中国》,“食物片”带来的爽感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更不像央视常做的历史、地理题材纪录片,气势辉煌又厚重。《人世间》这部纪录片,穿梭在底层带来最亲民的感动,并且永远在强调两个字——人味。比起戏剧性地渲染,用不加修饰的镜头记录,反而更让观众触动。在观众看腻了千篇一律的真人秀的时候,便会来这里窥见残酷而真实的人间百态。

纪录片存在的意义

话题关键词:辨识度、传递性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在《人间世2》中说,“每个骨肿瘤患儿背后,都藏着复杂的社会问题。”13岁的思蓉,就是因为是留守儿童,到了癌症晚期才发现。做手术对她而言甚至是唯一和长期在外打工的爸妈相处的好机会,“终于找到人撒娇了”。摄制组还特地还原了孩子做的一个梦。在梦里,他们亲手用锤子砸烂了写着“cancer”(癌症)的牌子。对传统的纪录片而言,这段难免有些出戏。但从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笑容就能看出,这一幕给圆梦的他们带来的快乐,却是难以言语的。

 

人间百态里除了泪水,当然还有笑声。比如《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里,除了胆战心惊的生死营救,更经常发生患者报错地址、医生到了找不到人,阿婆叫救护车只为叫醒保姆、把120当出租车等让人哭笑不得的闹剧。比起带着滤镜的国产医疗电视剧,这种体现病人的多样性的纪录片其实才是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才能向观众传达正确使用急救车的理念。

 

片段速写>

毋庸置疑的是,在任何一个时代,纪录片永远有它存在的意义。诚如那部24小时拍摄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急诊室故事》片头所讲:“我们带着对生命的敬意与爱意,为您讲述最真实的今日中国。”纪录片的独一无二性就在于,它时时刻刻都在提醒你这一切都是赤裸裸发生在这片大地上的。虽然有时真实得令人恐惧,但至少没有人敢说假话。在没人看到的荧幕那头,你可以窝在被子里尽情地为陌生人的喜怒哀乐而大笑,而感动,而放声哭泣。在这个审美无底线下沉的时代,这便是最大的安全感了吧!

/时评佳作/

还请记得,人间值得

 

无论是《人间世》的第一季,还是聚焦产妇的《生门》,镜头带来的感动、冲击、震撼,都让人久久难以释怀。从刚刚播出的第一集来看,《人间世》第二季延续了记录患者之苦和医者之难的真实,继续追问生死、探寻意义,拥有同样催人泪下、感人至深的力量。

 

很多影视剧里的主角都有主角光环,一切困难似乎最后都能迎刃而解,但这条规律却不适用第一集里这群可爱的孩子们。他们并没有做错什么,却被骨肿瘤百万分之三的不幸抽中,早早经受生与死的考验。其实,去掉骨肿瘤的标签,这些孩子们和普通人一样,他们爱美、热血,他们单纯、敏感,他们冷静、成熟,都在好奇地打量世界。

 

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直面生死,忍心直视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然而,倘若纪录片停留在苦情的记叙,那也不是完整的生活,更不是真实的人生。实际上,坚强写在他们的脸上,乐观洒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孩子们的日常里依然有欢声笑语。即便是在观众眼里痛彻心扉的日子,依然是他们最珍视的时光,有他们最留恋的记忆。如同这一集的标题“烟花”那般,记录他们存在的痕迹,记住他们求生的努力,就是在诠释生命的意义。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爱它,他们无愧为人生的真英雄。

 

更难得的是,纪录片试图引导观众进行思考,当面对近乎无解的疾病,当遭遇几乎注定的结局,该为生命做些什么?又能做些什么?我们看到,妈妈们笨拙地表达爱意,用尽力气记录孩子生前的画面;医生们见过了太过失望,依然在努力创造希望,想方设法满足每一名患者的特殊需求。剧里剧外的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挽救生命、寻觅可能。

 

对更多的剧外人来说,感动、同情乃至泪流满面只是体悟剧情的起点,何以克服绝症、何以促进医疗、何以尊重生命才是真正要读懂的镜头语言。“谁家里还没个病人,你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吗?”电影《我不是药神》里的一句台词,戳中了无数人的心。其实,现实主义电影也好,医疗纪录片也罢,表达的都是普通人对更好医疗资源、更先进医学手段、更完善医疗保障的渴望。在消除疾痛的路上,我们需要丝丝温情,更期待点滴改善,这才是更深沉更长远的意义。

 

纪录片的简介中写道,“有时候,一句话就可以泪流满面,但很多时刻,咬着牙,也走了很长的路。”是啊,生活可能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但也不会像想象的那么糟。当“人间不值得”已经成为不少人偶遇挫折时的无病呻吟,还请记得,“人间值得”是对生命最深的眷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