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 马六甲,英文名称为 Malacca,马来文为 Melaka。中国古籍中称此地为满剌加、麻六甲、麻喇加、麻六呷、马拉加、哥罗富沙等。16 世纪,葡萄牙占领马六甲后,中国史家依照葡语发音将对其的称呼由“满剌加”等改为“马六甲”。关于马六甲名称的由来,有多种说法。最主要的一说为源自马六甲 树。1377 年,爪哇的马加帕王国军队和移民逃亡至此,看见到处长满一种大戟科的树,问询当地人树为何名,当地人回答说是马六甲树,遂将此地称为马六甲。另外一说为源自梵文,maha 是大的意思,lanka 意思为岛,合起来 即“大岛”之意。
区位 马六甲位于马来半岛西海岸的南部,与苏门答腊遥望相对,马六甲河穿城而过,南面濒临马六甲海峡,北距吉隆坡 148 千米,南距新加坡 245 千米。城区总面积约 307.86 平方千米。马六甲市是马六甲州的首府,其所在的马六 甲州,北部与马来西亚的森美兰州交接,东部与柔佛州相连。
历史 马六甲最初是一个小渔村,1403 年,出生于苏门答腊的拜里迷苏拉在此 地建城,将其作为他所创建的满剌加王国的都城。满剌加王国与中国明朝政府一直保持密切关系。1405 年,明成祖册封拜里迷苏拉为满剌加王国国王。1411 年至 1433 年,拜里米苏拉及其子孙曾经多次赴中国访问。郑和七下西洋,曾五次在满剌加停靠。1459 年,以满剌加城为中心的满剌加王国统一了 马来半岛,满剌加城也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东西方贸易集散地之一。 1511 年至 1957 年,马六甲遭受了 446 年的殖民统治。1511 年,葡萄牙 殖民者攻占马六甲,满剌加王国灭亡。葡萄牙遂将此地作为其在东印度群岛扩张的战略基地。1641 年荷兰殖民者击败葡萄牙,接管统治马六甲。1824 年依照《英荷条约》,荷兰把马六甲割让给英国,换取了苏门答腊岛上的明古连地区。二战期间,日本进攻东南亚,在 1942 年攻占马六甲。战后英国继续统治马六甲直至 1957 年马来西亚获得独立。1957 年,马来西亚政府设立马六甲州,将马六甲城定为马六甲州首府。
地理 马六甲处于武弄山脉的末端,其西部沿海为狭长的平原地带,大大小小 的渔村在漫长的海岸线上绵延不绝。 马六甲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炎热而湿润。与马来西亚其他地区相比, 马六甲的年降雨量较小,将近 2000 毫米,而马来西亚全国年均降雨量则为 2500 毫米。白天气温大致在 30℃—35℃,晚上气温则在 27℃—29℃。大雨之后一般比较凉爽。 马六甲市区分为新城区与旧城区两区,旧区的古董街多为两层楼的白灰 墙、青瓦房,建筑拥挤,历史古迹众多。新区则摩天大楼林立,显示出浓烈的现代化的气息。据统计,2016 年马六甲人口数量约为 18 万。
经济 旅游业是马六甲的经济支柱。马六甲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拥有丰富的 旅游文化资源。2008 年 7 月 7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马六甲市列为世界文 化遗产。目前在建的大型填海综合发展项目——马六甲皇京港项目,被列为马来西亚国家级二号工程。该项目总投入约 400 亿马币(约 800 亿元人民币),占地总面积 609 英亩,由三个填海岛屿构成,共分为住宅、商务、文化、娱乐和时尚生活等 12 个区域,具体项目有 288 米高的地标灯塔、大马眼(摩天轮)、数座酒店和度假村、遗产走廊、时尚购物区和东南亚最大的游艇码头 等,计划在 2025 年全部竣工。该项目将使马六甲实现由单一的旅游景点向综合性旅游城市的转变。 马六甲有热电厂、锯木、食品等工业。马六甲还是东南亚最早进行橡胶种植之地,咖啡、棕油、胡椒、甘蔗及各种热带水果产量很大。马六甲也是农产品与林产品的集散中心,输出产品有橡胶、椰干等。此外,马六甲渔业产品在马来西亚享有盛名。锡矿、铝土与金矿储量也很丰富。 文化 马六甲居民汇集了马来西亚的主要族群,有马来人、华人、印度人、葡萄牙人后裔及欧亚混血儿等,使用多种语言。历史上,中国、阿拉伯、印度、 波斯、缅甸、高棉等地的商人纷至沓来,自 16 世纪起,葡萄牙、荷兰、法国、 英国等西方殖民者在此统治,使得马六甲既具有浓郁的东方气息,又带有鲜 明的西方气息。四五百年的长期交流使马六甲在语言、宗教、习俗、文化等方面呈现出独特的多族群文化景观。 马六甲的节日除了马来西亚全国性的主要节日如春节、大宝森节与国庆节外,还有复活节、海神节、圣胡安节等。其中海神节在每年 6 月末举行, 主要是纪念葡萄牙渔业的保护神,节日期间,马六甲圣彼得教堂举行大规模 的自由游行活动,以及钓鱼、手工艺、烹饪和狂欢等活动。 教育方面,马来西亚技术大学位于马六甲市,建于 2000 年,是马来西 亚第 14 所公立高校,以“实践及应用为中心”教学法而闻名于马来西亚。目 前该校有三个校区,主校区在榴连洞葛,另外两个校区分别位于马六甲市中心汉都亚街和爱极乐的马六甲国际贸易中心。共包括 7 个学院,设置工程类、 管理学科和信息通信技术等专业。马来西亚多媒体大学在马六甲也设有校区,其前身是马来西亚电讯大学,成立于 1997 年,是马来西亚比较著名的私立大学,学生来自世界各地 60 多个国家,是马来西亚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大学。 文化设施方面,马六甲拥有多个博物馆。位于马六甲市区东部、马六甲 河畔的马六甲博物馆曾是荷兰总督的官邸,1650 年竣工,是东南亚最古老的荷兰式建筑物之一,因其墙与木门均为红色,因而又被称为“红屋”。博物馆 收藏了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及马来西亚人的历史文物,并展出马来人和华人的 传统结婚礼服等。此外还有马来西亚建筑博物馆、郑和纪念馆、巴巴娘惹遗产博物馆等。 马六甲重视城市之间的国际交流,先后与葡萄牙的里斯本、智利的瓦尔 帕莱索,日本的雾岛市,中国的海口、南京和长沙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
旅游 马六甲是马来西亚重要海港之一,美丽迷人的海滨风光和丰厚的人文旅 游资源交相辉映。马六甲城内保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许多历史古迹,其中以传统建筑最具特色,古代修建的街道,至今依然保存完好。街道曲折狭窄,屋宇参差多样,既有传统中国式的住宅,也有荷兰式的红墙房屋以及葡萄牙式的民居。很多住房的墙上镶着精美的瓷砖,门上装有瑞狮门扣,处处显示出这个历史古都的独特风貌。 马六甲主要旅游景观有青云亭、中国山、三保庙与三保井,还有圣地亚 哥城门、圣保罗教堂等。青云亭原名观音亭,始建于1645 年,位于马六甲西南,是全马来西亚最古老的华人寺庙,为典型的中国传统式建筑。该寺庙主 要用马来西亚楠木建造而成。寺内藏有一块石碑,上面记载着郑和于 1406 年曾访问马六甲。中国山又名三保山,明朝公主汉丽宝于 1459 年嫁给马六甲苏丹满苏沙,苏丹由此命令在山上修建宫殿并将山命名为中国山,又因三保太监郑和下西洋期间曾驻足此山,所以又称“三保山”。由葡萄牙殖民者于 1521 年建成的圣保罗教堂是欧洲人在东南亚地区修建的最古老的教堂,该教堂 1670 年被荷兰人占领,在 1753 年被改成荷兰贵族的墓地。著名传教士方济各被埋葬在这里,教堂前面立有方济各的全身塑像。在市中心的城市广场有一 座建成于 1753 年的基督教堂,这是荷兰殖民者为取代圣保罗教堂专门建立的祈祷圣地。1511 年由葡萄牙人建成的圣地亚哥城堡曾被誉为东南亚最大、最坚固的城堡,后来毁于荷兰人的炮火,仅古城门保存了下来。 马六甲以出产工艺品著称,手杖和藤器是马来西亚著名特产。其他如煮熟晒干的虾干、咸鱼、虾酱、虾仁等则为风味特产远近闻名。马六甲最繁华的街道是古董街,原名为“琼克街”,是购买诸如明代瓷器、印度铜器、英国 挂钟等古物的必去之处。此外,马六甲海边有许多出售马来西亚各种特产的摊位。 马六甲以美食闻名。最有名的菜肴是带辣味的海鲜,味道鲜美,深受游客喜爱,海边的丹峦默迪加路集中了大量熟食摊档。马六甲市区内中式餐厅很多。 马六甲住宿方便,从国际水平的高档型酒店直至中型及比较经济的饭店 和旅馆,可以有多种选择。经济旅馆大多位于马六甲巴士总站以南约 3 千米的丹峦马六甲拉惹区。华人开设的旅馆一般集中于巴士总站以东不远的拉耶花路,价位适中,此处还集中着一些高档酒店。马六甲交通比较便利。距马六甲市区 9 千米处的白林丹镇有一个小型机场,可飞往新加坡以及首都吉隆坡、怡保等马来西亚国内城市。马六甲虽不通铁路,但可到距其最近的 30 千 米外的汤平镇火车站乘坐火车。该站在吉隆坡 - 柔佛这条火车主干线上,因 此可以搭乘到所有火车。巴士车站位于基兰路,有定时班车开到吉隆坡、新山及马来半岛其他城市。马六甲市区较小,游览市区可乘坐三轮车或步行。 |
|
来自: 陆一2 > 《世界国家地区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