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似高富帅其实小可爱,“大黄蜂”竟是一辆甲壳虫!

 野田高梧 2019-01-12


相信《变形金刚》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里面的各种汽车人简直不要太帅,尤其是在他们变身后和大反派进行战斗的过程,更加让人热血沸腾。其实在《变形金刚》系列电影中,一直存在着一个误区,而这个误区直到现在才被另一部电影《大黄蜂》所修正。



在之前的电影《变形金刚》中,我们所熟知的汽车人“大黄蜂”,一直以雪佛兰科迈罗的形象存在于电影中,也正是因为“大黄蜂”的形象塑造,才让科迈罗的销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其实在《变形金刚》原著的漫画中,“大黄蜂”的原型车是一辆大众甲壳虫。这点在电影《大黄蜂》中得到了还原。



其实导演也是别有用心,在刚开始拍摄《变形金刚》的时候,电影组曾找过大众公司表明想要用甲壳虫来进行拍摄,但是却遭到了大众方面的拒绝,无奈之下选择了科迈罗。这也就造成了为什么在电影《变形金刚》中,山姆为了买到人生中的第一辆车而来到二手车市场,却因为种种因素最终选择了摆在甲壳虫旁边的科迈罗的原因。



而在电影《大黄蜂》的末尾,甲壳虫版本的“大黄蜂”在与女主告别时,变成了一辆科迈罗,这一细节,将《大黄蜂》和《变形金刚》完美衔接。可能是因为甲壳虫的停产,电影中的这一细节是在向这近百年的经典车型致敬吧,让甲壳虫像电影中的“大黄蜂”一样,成为一段美好的回忆。



其实甲壳虫车型从诞生之初,就是为了给人们带来欢乐的。那时候的德国,希特勒刚刚上台,他看到了美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迅猛。决心要大力发展本国的汽车产业,并以此来带动经济和就业,不甘心自己作为汽车发源地,却被美国远远落在后面。他要设计一款汽车,并像福特一样用流水线来进行生产,造一款大家都可以买得起的国民小车。



也就是在那个时期,斐迪南·保时捷因为造车理念不同,与高层领导意见不合,辞去了奔驰设计师的工作,开始自己研究小型车。他在1934年写了一篇有关平民小型车的文章,非常巧合地是,这篇文章居然被希特勒发现了,希特勒很赞同他的观点,在同年就亲自会见了斐迪南·保时捷,两个人一拍即合,开始设计小型车。



然而一开始保时捷的设计,并没有得到希特勒的认可,希特勒觉得车辆的外形应该更流线,更动感,于是大笔一挥,画出来一个优美的线条,保时捷根据希特勒的优美弧线,改进了自己的车身设计,并以此为蓝图,最终设计出了甲壳虫汽车。



1935年,经过希特勒和保时捷共同设计的甲壳虫问世了,它采用了结构更为简单,可以适应多种气候的后置后驱1.1L风冷发动机,采用了四速手动变速箱。流线型的外形设计,也让甲壳虫拥有了更小的风阻和更好的油耗。1936年至1937年间,德国汽车协会针对甲壳虫汽车进行了测试,并进行了评分和考核。测试过后,汽车协会一致认同,这款甲壳虫汽车性能优良,耐用性也很好。



时间到了1938年,甲壳虫经过一系列的测试后,准备开始量产。其实早在1936年的时候,美国的汽车产量就已经达到了445万辆,而那时的德国,却只有30万的产量,美国的汽车早已进入了家庭,相比之下的德国,却依然差的很远。现在的德国要想追赶,也必须向福特学习,建立生产线,进行批量化流水线生产汽车。沃尔夫斯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地建立了起来。



然而命运总是在捉弄有才华的人,就在甲壳虫量产后不久的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拉开了二战的序幕。这时的沃尔夫斯堡工厂被迫停止生产民用车,国民汽车甲壳虫的命运,也到此暂告一段落。二战结束后,被盟军连番轰炸的沃尔夫斯堡开始了修复和重建,直到1945年,甲壳虫才开始重新投入生产。



那时的战后世界,百废待兴,经济十分萧条,而重新投产的甲壳虫,却正好凭借着低廉的价格和超高的可靠实用性,赢得了大家的追捧。在那以后,甲壳虫在全球的销量一路攀升,直到2003年7月30日,全球最后一辆一代甲壳虫驶下了大众汽车在墨西哥工厂的生产线,将近2200万台的产量,也预示着这一代经典的光荣落幕。



在后来,不论是在1998年上市的第二代甲壳虫,还是在2011年上市的第三代甲壳虫,他们给人的感觉都已经不再是国民车了,自然也没有了当年第一代车型的韵味。这两代车型均采用了更现代化的设计,配备了前置的水冷发动机,虽然比起第一代来说更加科技化,各方面性能都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却丢失了第一代车型的亲切感。



当然了,市场的反应也验证了这一点,惨淡的销量导致大众集团不得不将甲壳虫停产,辉煌了近一个世纪的甲壳虫,至此画上了句号。不过,大众的首席设计总监也曾透露过,甲壳虫车型不会就此消失,也不排除未来会推出四门纯电动甲壳虫的可能性。但那时的甲壳虫,还是甲壳虫吗,怕只是虚有其名了吧。



其实纵观甲壳虫的发展历程,它的成功与受欢迎,离不开它简洁大方的设计,以及其非常符合人们需求的定位,毕竟最简单,最符合人们要求的东西,才是最美,最受欢迎的。而后两代车型,却完全抛弃的这些点,只是继承了甲壳虫这一个名字和相似的外形,丢掉了精神理念的传承,亲手葬送了自己的前程。


其实不仅是造车,做人也是一样的道理,在不断发展向前迈步的同时,不能忘本,要时刻牢记自己内心的目标和宗旨,才能毫不动摇的一直向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