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植保经】控释肥的释放原理与优点

 海底丛林 2019-01-12

【植保经】栏目

努力做农资人的百科全书!

近几年,作为肥料科技创新的重要前沿,新型肥料的研制及应用日益受到重视,新型肥料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产品多样,百花齐放。


所谓缓控释肥,是指通过各种调控机制使其养分最初缓慢释放,延长作物对其有效养分吸收利用的有效期,使其养分按照设定的释放率和释放期缓慢或控制释放的肥料。突出特点是其释放率和释放期与作物生长规律有机结合,从而使肥料养分有效利用率提高30%以上。由于缓控释肥具有减少施肥量、节约化肥生产原料(煤、电、天然气)、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生态环境污染等优点,因此被看做肥料产业的发展方向。


通常我们所说的缓控释肥料包括了缓释肥与控释肥两大类型,按照生产工艺和施肥原理的不同来分,缓控释肥主要分为四大类:树脂包膜控释肥、脲甲醛缓释肥、硫包衣尿素、稳定性肥料。本文将对缓控释肥主要四大类产品的使用和发展进行梳理。


树脂包膜控释肥:长效、缓效优势明显


原理:树脂包膜尿素的作用机理是用高分子树脂在肥料外形成一层致密的膜,控制肥料的释放。树脂包膜的尿素是采用各种不同的树脂材料,主要由于释放慢,起到长效和缓效的作用,可以减少一些作物追肥的次数。


推广效果:玉米采用包膜尿素可实现一次性施用底肥,改变以往在小喇叭口期或大喇叭口期追肥的不便,水稻田可以在插秧时一次施足肥料即可以减少多次作用的进行。蔬菜上,特别是一些地膜覆盖栽培的蔬菜使用长效(缓效)肥可以减少施肥的次数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节省肥料。


发展前景:在树脂包膜尿素的生产工艺和应用上还有一些问题有待完善。一些包膜尿素包层很脆,甚至在运输过程中就容易脱落影响包衣的效果,包膜的薄厚不均匀。释放速率不一样也是影响包膜尿素应用效果的一个因素目前包膜尿素还存在一个问题,有的包膜过程比较复杂、包膜材料价格比较高,从而增加成本。影响肥料的应用范围,有些包膜材料在土壤中不容易降解,长期连续使用也会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容易在土壤中残留,有的树脂包衣膜甚至可以在土壤中残留100年以上。目前很多人都在进行包膜尿素的研究,通过新工艺,新材料的挖掘使得包膜尿素更完整。


脲甲醛缓释肥:根据作物需肥规律释放养分

 

原理:脲醛肥料由尿素与甲醛缩合而成,根据配比不同,可以制成不同释放期的脲醛肥料。它是在一种与碳相连接的聚合体中提供缓释氮的,具有较低的盐份指数,氮在12到16周内被水缓慢分解。健康的土壤需要高比例的微生物,脲甲醛类缓释氮可作为营养与能量被微生物所消耗。很小比例的氮可通过水的溶解性立即提供给植物,剩下的氮则通过微生物吸收分解来逐渐释放,具有可靠性与安全性。


推广效果:常见脲甲醛肥料的品种有脲甲醛缓释氮肥、脲甲醛缓释复混肥料、部分脲醛缓释掺混肥料等,既有颗粒状也有粉块状,还可配制液体肥供施用。在国外,脲甲醛肥料的生产和施用历史已久,主要用于草坪、蔬菜和园林等,在日本脲甲醛肥料用于水稻田。


脲甲醛肥料的优点在于:1.可控,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通过调节添加剂多少的方式可以任意设计并生产不同释放期的缓释肥料;2.高效,养分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求释放,大大减少养分的损失;3.环保,养分向环境散失少,同时包壳可完全生物降解;4.安全,较低盐份指数,不会烧苗、伤根;5.经济,可一次施用,整个生育期均发挥肥效,同时较常规施肥可减少用量,节肥、节约劳动力。


发展前景:有专家提出,脲甲醛施入土壤后,有一部分化学分解作用,但主要是依靠微生物分解释放,不易淋溶损失。可分解为甲醛和尿素,尿素再水解为二氧化碳和氨供植物吸收利用,而甲醛则留在土壤中,在它未挥发或分解之前,对作物和微生物均有副作用。因此,专家建议,由于脲甲醛中含冷水溶性氮较少,施在一年生作物上时,必须配合施用一些速效氮肥,以免作物前期因氮素供应不足而生长不良。建议配施有机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