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弱者逞强,强者示弱

 雅博学苑 2019-01-12

文 | 辉姑娘 · 主播 | 韩丹

本文摘自:《无所谓,无所畏》


前些天看新闻报道,一名身体瘦弱,性格懦弱的中年男子为了义气,参与了一场群殴,结果被打到胳膊骨折,鼻青脸肿。还好邻居及时报警,才制止了事态恶化。


男人的女儿也赶到了现场,目睹了父亲被抬上救护车的场面。女儿又气又急,哭着冲父亲吼:“看看你这个样子,怎么还敢去打架?”


男人羞恼,眼圈通红:“对!你和你妈都觉得我是废物!从来没人觉得我中用!只有他们看得起我,我就答应了!”


女儿眼泪不住地流:“看得起你就答应?就这么要面子?看看你身上,还文了什么青龙白虎,瘦得一阵风就能吹倒,何必呢?”


男人吼:“我也是要强的!有什么不对?”


旁边的护士姐姐看不过去了,冷冷插了句嘴:


“你这不叫要强,叫逞强。”



上大学时,班上的同学去郊外远足。大约是有女生在的原因,一名男生非常积极地跳了出来,称自己常常野外烧烤,到时候可以给大家烤肉吃。


这男生成绩一般,外形和情商也不佳,平时还总喜欢口花花地到处撩女生,性格轻浮。所以班上同学都不太喜欢他。


但见他自告奋勇,也不好扫兴,便说那我们大家买肉,到时候就拜托你了。


当天到了野炊地点,男生拒绝了所有人的帮忙,称可以一个人轻松搞定。实际却笨手笨脚,两个多小时都没有生起火来。


有些同学已经看出他毫无经验。可他脾气渐躁,又坚称没有问题,大家不好意思戳穿,索性坐到一旁树林里聊天等待。


谁知一晃眼,他居然把旁边的帐篷给点着了,火腾起几米高。所有人连忙从旁边的河里打上水来拼命救火,可算是把火苗浇灭了。


收拾好残局,大家又累又恼,已经饥肠辘辘。那男生吓得呆立一旁,没人再理睬他。



有同学忽然看向班长,说班长你会烧烤啊,要不你来烤?他这么一说大家都想起来了。


上次系里老师过生日大家聚餐,就是班长在院子里给大家闷声烧烤,忙到最后自己都没吃几口,这次却一直也没出声。


班长人长得帅还是学霸,性格很温和平实,经常健身,热爱户外运动,参加过很多次野外生存夏令营,有一次还在攀岩比赛中拿了一等奖。在很多女生心里是无所不能的男神。


我们期待地看向班长,他却笑着摇了摇头说:


算了,我烧烤技术也不怎么样,肯定搞不定。还是就近找个饭店大家吃饭吧。


于是我们就随意找了个旁边的农家院吃饭,菜很香,大家吃得舒服开心。

我后来问班长,为什么不干脆露一手?


班长摇头,说就算自己会烧烤,一个人也根本忙不过来,折腾得人仰马翻,没必要。大家那么疲惫,早早吃上热乎饭菜才是真的。


而且那个男同学已经很尴尬了,又何必让他更难受呢?不如自己也认怂,示个弱,没什么大不了。


的确,即使认个怂,在所有人的眼里,可靠的依然可靠。



一名很成功的富商,家中开了几个矿,据说在国外有十几套别墅。可每次见面他都要哭穷。


不是说最近做生意又赔了个底儿掉,就是说谁欠他货款没还,手头紧得不成样子。“累得要死,赚点小钱,够吃就行,没什么大志气。”


他很少请客,过生日好不容易请吃饭,居然选了一家路边摊撸串,还声称“这是我最喜欢的摊子,不是真朋友都不请他们来”。


有次喝多了,我们又笑他吝啬,他被挤兑得狠了,才说自己是有苦衷的。


他说有钱其实是最大的负担,许多富商都把“哭穷”当成一种日常。


“财不露白”是自我保护的方式,太过张扬往往会引来觊觎、绑架、抢劫等灾难,同时让自己成为“打秋风”的对象。



“有很多人因为你有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借钱。不借,他说你不近人情,借了,他不还,你也不好意思催。


时间久了,我跟谁见面,开篇一句就是最近生意不好做,亏了一大笔。先把对方的嘴堵上,也就避免了很多麻烦。”


“那说得这么夸张,不怕被瞧不起吗?”


他大笑起来:“我有多少底,自己清楚,别人爱怎么想随他们。”


“那一再强调赚得不多,小本经营,不会影响到真正的合作吗?”


“要强不能在嘴上,是不是真的够强,明眼人都看得到。”



在英国小住时,隔壁邻居是一位年迈的老者。


起初并不知其身份,后来经朋友介绍,才知是一位著名的社会学家。几位友人提起他时,都肃然起敬。


也难怪始终不曾察觉,因为他平时表现得实在太过谦卑。听说我从中国来,就热情地要跟我聊天,认真地拿了个小本子记录,问我中国的环境、人群、美食,甚至流浪猫狗的生存状况……仿佛是一个一无所知的孩子在虚心求教。


他最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是:


“谢谢你,请再多分享一些吧,我对此一无所知。”


这简直让人无从拒绝。


我很困惑地问朋友:“他完全不必这么放低姿态啊,直接来问我,我也会说的。”


友人道:“这就是他的行事风格,他说这样做,别人才乐于分享。”




我仔细想想,果然,当一位看起来气质不凡的老者向自己谦逊求教,甚至目露渴望,语气诚恳时,的确非常满足虚荣心,愿意打开话匣子多说几句,能帮的也多帮一把。


“再说了,”朋友笑起来:“当你知道他的身份以后,你会怎么想呢?会看不起吗?”


“当然不会。只觉得老人家不耻下问,实在可敬。”


“没错,示弱的强者,反而更得尊重。”



一位著名心理学家在演讲中说到“服输法”。


他说如果一个人在聊天中经常会问:“为什么呢?”“我不清楚哎,可以告诉我吗?”“这个我第一次听说,是什么呢?”往往会引发对方的好感,输出内容也会成倍增长。


“好为人师”的想法存在于所有潜意识中,一个人主动坦承弱小,会激发别人的保护欲和讲解欲,自尊和自信得到满足,自然“多说几句”。


强者很喜欢示弱,而弱者却愿意逞强。弱者希望用逞强来博得关注,强者却情愿用示弱来减少关注。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然而弱者呈现出来的那一点点强,在外人看来,只是一种努力支撑的偏执罢了。



真正的强大,是无须勉强自己,成长到可与对手平等对话,得到发自肺腑的尊重。在没有彻底变强之前,即使博取一时的存在感,也不过是虚张声势,泡沫而已。


脚踏实地的“要强”和“坚强”,远胜过贻笑大方的逞强。


而强者适当的示弱,不但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我心态的调整。


但“弱”也需有度,符合身份就好。


过度的示弱,就成了另一种形式的炫耀,反而不美。


逞强是弱者的伪装,示弱则是强者的特权。毕竟,示弱者真不弱。


而扮强者,是因为不够强。

内容简介

作家辉姑娘历时两年收集素材,34个真实的世情故事,34则实用的处世智慧,教你在这个焦虑的时代,做个不较劲的明白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