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京国立博物馆中国文物陶瓷玉石篇:九州铜人分享

 乐艺会 2020-11-06


东京国立博物馆中国文物陶瓷玉石篇

九州铜人分享

东京国立博物馆位于东京台东区上野公园北端,内有本馆、东洋馆、表庆馆及法隆寺宝物馆4个展馆共43个展厅,陈列面积1.4万余平方米,约有11万件收藏品,其中国宝87件,重要文物634件,以及一些受委托保管的文物。

这里展出中国·朝鲜半岛·东南亚·西域·印度·埃及等国家和地区的工艺美术品和考古文物。地下1楼有TNM&TOPPAN博物馆剧场,分馆设有餐厅。本馆由建筑设计师谷口吉郎设计,于1968年竣工使用。

东京国立博物馆门口


雕塑馆

东洋馆

“东洋馆”是1968年开放的新馆,设10个陈列室,分综合陈列、埃及艺术、西亚、东南亚艺术、中国艺术、朝鲜艺术和西域艺术等部门,展出日本以外的东方各国各地区的艺术品和考古遗物。

其中,主要展出的是中国艺术品,占5个陈列室,展品有史前的石器和彩陶,商周的青铜器,汉代的陶器和画像石,魏晋南北朝的佛像,唐代的金银器和三彩,宋、 元、 明、清的瓷器和书画等,有些文物已被列为“国宝”、“重要文化财”级文物。露天陈列有迁移来的黑门、校仓等建筑,还有石棺、石像、石兽、石柱等。日本最大的博物馆。馆内的9万多件藏品中,包括有上万件中国文物,上自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玉器、唐宋元瓷器,下迄清代的瓷器字画,可谓无所不包。马远的《洞山渡水图》、《寒江独钓图》,梁楷的《雪景山水图》、《李白行吟图》 、《六祖截竹图》、李迪的《红白芙蓉图》等等都是旷世名作。此外,日本各地上千座博物馆收藏有中国文物,珍品也是数不胜数,数量估计在数十万件。

东洋馆

东洋馆门口雕塑

中国文明的起源

此处介绍约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200年左右的陶器和玉器。中国在一万年以前已经开始制作陶器。中国的陶器除了煮炊和储藏等日常生活中使用之外,有在红色器物表面用褐色颜料绘画纹饰的彩陶、整体为黑色或是白色的黑陶、白陶等,也有为祭祀神灵和祖先盛放供物或是作为礼器之用的特殊陶器。除陶器外,富有润泽的石材磨制而成的玉器也备受珍重。玉器被认为具有神秘的力量,并且是君子所应具有的品德的象征。通过陶器的造型及色彩、玉器特有的光泽等,请欣赏古代中国人所追求的审美情趣。

中国墓葬的世界

此处介绍公元前200年至公元800年左右的墓葬陪葬品。中国人视孝敬尊长和敬慕先祖为美德。从公元前二世纪开始,为逝去的先人在阴间也能享受生前的富裕生活,而在墓室内部的营造上用尽心思。其中代表性作例当属陪葬的明器和俑。明器是指烹调用的厨具以及马车・牛车等交通工具甚至包括厕所等在内的各种道具或设备的模型。俑多为佣人、艺人等为主人服务的各种人物的偶人,与明器同样多为陶质。通过展示可了解古人们寄托于明器和陶俑的理想生活。

中国陶瓷

此处介绍七世纪至十九世纪的陶瓷器。中国在商代前期(公元前16世纪)开始出现经过人工施釉的陶器,东汉时代(25-220)制作出青瓷。唐代(618-907),反映富有国际色彩的贵族文化的华丽白瓷和三彩最为流行。宋代(960-1279),器形端庄、追求釉色精美极限的青瓷、白瓷烧制而成并达到了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顶点。进入元代(1271-1368),江西省的景德镇窑烧制出青花瓷器,此后施以图案的瓷器成为主流。明代(1368-1644)以后,烧制宫中御用品的官窑设在景德镇,开发出各式施画技法,创作出图案精美色彩鲜艳的瓷器。各个时代的陶瓷器富于变化,引人注目。





以下为乐艺会艺术图库资料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图文由作者提供


乐艺会延伸阅读


丝路最奇珍:九州铜人分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下篇

西域最神采:九州铜人分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造像

古代南方丝绸之路遗珠:施隆多夫分享雅安博物馆

后汉至宋时代中国瓷器上篇:老山羊分享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

大辽五京文物首博特展瓷器篇:石为云根分享

邓彬:古家具探微两例

邓彬《金缮:以温柔尊重残缺》

沈嘉禄:沉埋在碗底的婴戏图

杜文:陆羽与唐宋时期的道教衣冠男子形壶

姚鑫华:朔州广武“六郎城”遗址访古记

来自大唐的雪——6至10世纪的中国白瓷展

杭间:从《手艺的思想》到“民艺馆”

杜文:一件拨开历史迷雾的金代刻马钰诗词梅瓶

闳庐老鱼:文雅与侘寂——东方器道美学的圆满(上)

闳庐老鱼《文雅与侘寂——东方器道美学的圆满》(下)

曹昊:龙吟细细 凤尾森森——漫谈竹和竹文化

文房约

拨云轩:投壶礼赞

拨云轩:云岭

那时我们正青春:唯美读物《尚物》燃烧的岁月

老银:李旭的真实世界

镜台玉骨映香腮

兩塊舊墨

闳庐老鱼:茶匙之辨

刘馨蓬:与郎眉目传情意,付与落红流水知

刘馨蓬:风流才子美人缘 夹竹桃映吴娘靥

"江南草圣"王大濛:从“蒲草文心“到“花事未了”

陈原川:让湖石生长在生活空间之中

刘馨蓬:《九天閶闔开黄道 千岁金盘献寿桃》

南薰:我常与石倾谈许久

施晓:时间和文人赋予茶则真正高级境界

邓彬《金缮:以温柔尊重残缺》

妙品印香炉

1508:小众收藏的印香钟

拨云轩专栏:风炉

悠云乡茶舍獒品居:《黑石城 . 珠子 . 物的呼吸》

聂娜:寂寂一器

苏迅:长安访梦臣

沈倩如:十八世纪诗意栖居之地——《圆明园四十景》原件再造

郑朝晖:装得下生活的器物

彩:《故宫上博明清贸易瓷联展》系列一

宫苑撷珍——院藏清代宫廷艺术珍品展:鬼方分享沈阳故宫瓷器篇

且行且珍:王公子分享哈佛艺术博物馆绘画瓷杂

海外遗珍:王公子分享弗利尔艺术馆瓷玉书画杂件

越洋寻根:王公子分享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中国瓷玉等文物

走进世界中国古艺术品最重要收藏家:王公子分享赛克勒吉金

礼玉之汇:王公子分享哈佛艺术博物馆下

刘馨蓬:历史谜团 汝窑窑址寻踪

同光风和: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赏瓷上篇

1508:《金光灿烂的徽章瓷》

1508《瓷杂随谈1:晚明漳州五彩之辨识》

1508:[瓷杂随谈2]民国瓷竖写右行的现象

绿宝之光:康熙五彩

青岛李国梁先生分享:韩国国家博物馆赏瓷

青岛李国梁先生分享:韩国国家博物馆赏陶

故宫陶瓷馆赏珍(壹)

最近《国家宝藏》“瓷母”火了——故宫陶瓷馆赏珍(贰)之清瓷

南越王墓葬博物馆藏瓷枕欣赏(贰)

南越王墓葬博物馆藏各代瓷枕欣赏(壹)

定州静志寺、净众院塔基出土定窑瓷器精萃

刘馨蓬:《九天閶闔开黄道 千岁金盘献寿桃》

邓彬《金缮:以温柔尊重残缺》

瓷杂集萃:无锡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中)

徐文宁《风,你在哪里---读明清瓷上画》

闳庐老鱼:文雅与侘寂——东方器道美学的圆满(上)

闳庐老鱼《文雅与侘寂——东方器道美学的圆满》(下)

陈海波 : 我看中国近现代艺术陶瓷的收藏

大明仪卫俑联赛三场:西安市博开阳王PK上博潘允徵

大明仪卫俑联赛第一场:川博蜀庄王PK鲁博鲁荒王

大明仪卫俑联赛第二场:宁博司礼太监PK陕博秦简王

王华东分享:洛阳博物馆唐三彩藏品选赏

近代俄国日本与西方的异域情调:周倜分享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之三

朱超龙:江苏扬州西汉刘毋智墓出土釉陶熏炉发微

典雅清秀高丽瓷:青岛李国梁先生分享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陶瓷


如愿意接受本微信号信息,可按右上角“乐艺会”订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