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应你们的,来交作业了。 侄女考上当地最好的私立中学,全额奖学金,学得最好的就是数学,小学一二年级没觉得怎么样,四年级起就总考第一了。 数学这么好,有什么秘诀吗?除了听课专注、做题认真之外,数学的课外阅读功不可没——阅读除了提高她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能力、读题能力,更激发她的数学兴趣。它并不能立马看得见成绩,但随着能力的日积月累,一定会助推孩子去快乐发展、进步。 下面这份书单,我总结了侄女读过的一些好书,也综合我家两娃用得不错的数学启蒙书,有误打误撞的经典,有名师、牛娃家长推荐一一分享给大家。 本数不多,都精心挑选过,给大家聊聊推荐原因,爸爸妈妈们心里大概有个底儿,方便做选择^_^ 数学启蒙类
一开始给大家推英文书,大家可能有些蒙?但这是我认为培养数感最好、最有效的一套。 Kindergarten阶段有4本小书,通过一些简单练习,由易到难地从生活中发现寻找、总结归纳数学概念的。学前将这些练习好,完全够用了~ 比如“什么都可以数”:高楼有多少层,火车有几节车厢,等红灯的车有几辆,拍球拍了多少下…… “鸡蛋盒猜数”是我特满意的数感练习。 给鸡蛋盒的每个坑贴上1~10的标签;将标签对应数字的豆子放进去;猜猜共多少豆子?然后看猜的接近不。 练习的是估算,以及数字相对数量的感知。 我从4个坑开始的,用了巧克力豆,当时3岁多的小小坚持“一共10个”的直觉,赢了所有巧克力豆,然后迅速爱上这个游戏。 第二次增加到6个坑。小小准备猜,大大发话:“妹妹别蒙,看第一个数加最后一个等于7,第二个数加倒数第二个也是7……一共3个7对不对?所以是三七二十一。”然后又摆摆手:“算了,你不会乘法,来7+7+7……” 对当时3岁多的小小来说,能蒙对说明直觉不差,另外激励机制很重要。 彼时6岁的大大来讲,观察数字规律并表达出来,动脑子了。
DK系列的书,是侄女的最爱,每一本也都深受我家娃的喜欢。 这本《奇趣数学游戏》已经被大大、小小翻烂了,幼儿园大班就可以开始玩。她们热衷于各种翻转和推拉纸卡片、折叠安装这样来学数学。 加减法就是“爬梯子”的过程;分数就是平均分,相等的分数来感受一下,翻开卡片一对比,1/2=2/4=4/8……很直观。 更精彩的是几何部分,尤其立体几何——让孩子“折一折”、“卷一卷”就装起来啦。这本书就是这么被“毁”掉的,玩儿得停不下来~~ 补充一下:DK三本红书《DK儿童数学思维手册》、《玩转数与形》和《数学魔术师》是送给我侄女的第一套DK,很适合小学娃。 书里有各种讲解图、手绘,还有场景大图、具体切面图等,很多但不杂。 真有那种“DK出品就是精品”的感觉~~
作者安野光雅是世界级绘本大师,在数学、建筑、文学等领域都有颇深的造诣。他设计得很有意境,图文并茂地讲故事、出谜题、做游戏~~ 之前学几何,都不知道三条边那形状干嘛的~~问老师问题也干巴巴:“三角形内角之和为什么等于180度呢?”老师也干巴巴地答:“你去量一下就好了”。 其实三角形多美、多神奇啊——数学是用来探索的,启发孩子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培养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和逻辑思维能力。 如作者所言: “数学”一词是由Mathematics翻译而来的,词源上并没有数学的意思,也不限定于数量和图形,而是更接近于认知和思考事物的方法的意思。很庆幸孩子们在学龄前遇见它。 数学提升类
补习老师推荐的一套书,出版社很牛——美国最专业的儿童教育出版机构,入选了美国各州中小学生课外必读书目。 更功利一点,它与我们小学课标贴合,读这书,就把1~3年级知识点学会啦。 每册都是一个独立的绘本故事,都和日常生活相关,孩子读的不仅是故事,也是很棒的生活经验——非常适合刚开始独立阅读的孩子。
很多数学书单里,都出现《汉声数学图画书》大套系,神一样的存在。 这套书什么都好,唯一缺点就是小贵。【捂嘴笑表情】是将数学在生活中应用讲透的、年龄段跨度很大的一套书。 那时跟侄女讲奇偶数,用“找朋友”的方式:能找到好朋友就是偶数,不能的就是奇数~~侄女能区别开了,但有什么用呢?这书就讲得明明白白。 投票的时候,奇数就很有效啊,因为偶数会打平喽! 拔河比赛时,就需要偶数了,否则就不公平啦! 这套书适合幼小衔接娃及小学生,用来补充数学概念,打牢基础和优化思考方式。一共41本书,出版方列出每本书大概适合的学龄,大家参考一下^_^ 这么重量级的一套书,希望孩子们可以用得好、用得久~~
关于李毓佩教授的书,身边好些牛娃妈几乎是闭眼入。 我在朋友家翻过《奇妙的数王国》,两娃听得津津有味。但要独立阅读的话,适合阅读能力比较强的孩子,故事篇幅都不短,全是生动有趣的数学童话。 李教授用童话形式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写活啦,别说孩子了,父母们都极有可能一口气读完。
这是侄女最爱的数学课外书之一,翻旧了送给妹妹们。这书还是好几所著名附小三年级的暑期阅读作业哦~~我有时间会读给孩子们听,都很着迷。 前面讲的“鸡蛋盒猜数”,大大给妹妹解释“1+2+3+4+5+6”问题,其实源自书中的德国科学家高斯的故事。 高斯的数学教师,一天对同学们说:“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算不出来就不能回家吃饭!” 不到半小时,小高斯拿起答案给老师。老师一开始头也不抬,说算错了。高斯坚持给老师看,老师本想怒吼的,可看到“5050”便服气了…… 有次听讲座,数学教授提议:喜欢数学的小孩多看数学历史书、了解数学家的故事。爸爸妈妈们如果实施起来有难度,也可以搜索“数学家故事”的视频,偶尔让娃看看,很有启发。 ********** 整理过程一直在做减法:首先孩子们时间有限,其次数学阅读也不在多。 总之,孩子读幼儿园的,慢慢开始培养数感吧:
家有小学娃的话,难度需要递进,阅读量要加大啦:
其实这类书还有蛮多不错的,身边老师、朋友推荐过《1001大发现》、《好玩的数学绘本》、《儿童数学思维训练游戏》、《数学在哪里》等,因为自己没有细读、研究,也就不便从细节上推荐了。 欢迎爸爸妈妈们更多分享哦! 一点小建议:大家可以约两三好友,各买一套,孩子们换着读。数学阅读,讨论着来还不错。 数学阅读是不能立马看得见成绩的,是一种能力日积月累的过程。如果你在某个午后,看到孩子学数学跟玩儿似得,眼里有光,我猜,你会觉得值~~而娃的数学,相信他接下来一定不会差。 |
|
来自: 逍遥馆307 > 《各年龄段阅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