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探双龙峡

 卧听风铃 2019-01-13

  几弯清水蓝天碧,大峡谷,龙飞急。举目极天秋万里,纤尘不染,衰草风立,并肩树相倚。

  枝头红叶风细细,欢跃鱼儿水花戏。醉眼婆娑无归意,长空鸿雁,阑亭旧事,多少乡音忆。

 

  时光如白驹过隙,似行云流水,从指尖上不经意流过,再过一周左右的时间,秋便悄然离去,冬天不请也来。几场秋雨过后,把山城大大小小的植物洗刷得格外干净,几阵风把天空刮净了,那是久违的天之蓝。在明媚如醉的周末,从九仙山西门过检票口,再次来到龙潭大峡谷上游,那浓醉的秋意,已经从群山褶皱的谷底,溢满了坡坡梁梁,苍茫而深厚。

     沿路边指示牌徒步去大峡谷,首先欢迎我们的是喜鹊,喜鹊“洽洽洽”的欢叫声,划破静寂的山林,然后转身飞向大山深处。望着远处的马耳山,路过一片柞树林,已经从一片深绿变换到青黄、淡黄、橘黄,丛林中不时会窜出几棵已经红透了的火炬树,艳红得醉人。

 

  

        这里到处是秋风染过的红韵,红的艳似火,黄的美如霞,绿的浓如流墨,各种色彩交织在一起,异彩纷呈。一年只有在深秋,丛林中的草木,从春的苍翠欲滴到夏的油绿,慢慢地被秋风秋雨吹吹打打,最终会装扮得娇娆多姿。远远望去,仿若一匹匹色彩斑斓的锦绣,想必是天上的仙子下凡,一夜之间织出来瑰奇的缎绸。


     美不美,看秀水。沿着九曲十八弯古色古味的人工山道下山,那哗哗的水流声音呼唤你加快脚步,那秋韵十足的景色从你眼帘一幕幕弹过,挤满了道路两侧。一路仰望着红满枝头的红叶,快步来到了谷底白龙潭处。

 
 

     早有三五成群的游人在此戏水。在木栈道上观望,虽然不是雨季,没有轰轰隆隆的巨响,但一条白龙自上而下哗啦啦勇往直前的气势已经让人震撼。在这里能清楚地看到龙潭湖新开通观望白龙潭瀑布的步行道,已经与云香池对接。站在木栈道上往北望,有一怪石耸立,似一渔翁身披蓑衣抬头朝东。大自然的神工鬼斧造就了这些嶙峋怪石,也不知道在这里饱经沧桑了多少年。

     沿“之”字型陡峭的悬崖小心翼翼攀上对岸的高处,站在无尽旷野的山林里,柔情的静水从眼前闪过。站在高处,那山中的一抹褐、一弯深绿、一簇红尽览无余。正欲下去时,突然丛林中有一奇石高高兀立从眼前闪过,与周围浓密的植被形成鲜明对比,似仙女发髻髙绾,面向新修的木栈道,好象欢迎来这里的游客,也许是多少万万年前的仙女,因这里的幽美,宁愿身化孤石也不愿意返天宫受禁律管,她整日不知疲惫地站在这里欢迎四方的游客。思绪被从木栈道鱼贯而下的大队游人打断,与这队人凑热闹再次来到谷底,原来他们是来自青岛的游客。欢声笑语自谷底、自水里、自卵石、自弯道,回荡在山涧的峭壁上,给幽美的山谷增添了无穷的生命活力。

 
 

     融入随行的队伍中逆流而行,都说静秋宜人,哪如这一弯弯的清水更惹人心醉。“秋水日潺缓”,在静水处,弯弯秋水明波如镜,倒映着两岸石壁与植物,对影重重。水下的青苔碧绿,偶尔有几尾小鱼从青苔底下钻出,不知道是由于水温比较低,它们隐在水深处,还是游人众多吵闹了它们,不肯到水面上游动欢跳。

     一阵山风飘过,几枚落叶也自上而下飘落,落在静静的水面上打转,惹起了圈圈微澜,等叶片静下来又如同小舟一样有的顺水漂浮,有的停滞不前。那铺在水中成弯弯道的石头,因岁月的雨水、人的践踏磨洗得愈见光滑。不时听着潺潺流水,不知道经过几弯清水来到一静水潭,这里相对前面走过的道路宽敞,有微风拂过水面,阵阵涟漪细浪波微,心也随着这波动荡起来。朱自清先生曾经惊诧于梅雨潭的绿,而此时的我却惊诧于双龙峡的清水了,这里的水,无论怎么深,也可以见到底,那底下的石头,那水中的鹅卵石,甚至连水中石头的花色纹路都能看清,那青苔(水绵)的根部,青苔的长度顺着流水的方向依次展现在水中。

 
 

     沿一被洪水冲垮重新修过的小路继续前行,来到了岸边长有芦苇的葫芦潭。葫芦潭的上游,有一处麻片状两块长花岗岩石,石中间有三条辉绿岩脉,它们是由78亿年前由地幔的岩浆垂直断裂侵入而成,这样的断裂侵入辉绿岩脉在这谷底还有好几处。走在这两壁对峙的谷底,脑海天马行空呈现这里山脉隆起、断裂切割,在重力作用和新构造运动影响下,塑造了各种奇形怪石、悬崖峭壁、深谷峡涧的画面;又呈现轰轰隆隆咆哮如雷的滚滚洪水自高处而落,浊流奔腾婉转。原本这里的谷当年没有这么深,是历史的久远,流水侵蚀,使这里越来越宽,越来越深吧。

     科普着地理知识来到了艮仙门,再次惊诧这里的清水,平静的镜面上倒映着西岸色彩斑斓的植被,水底下的青苔依然青翠,碧绿,水面上竟然没有一丝涟漪。

     踏着两只石龟的脊背来到了太谷摩崖。这里有2位国画临摹师在此写生,那番孜孜不倦对景的创作,细到一块石头一株草的情景,不禁令人万分起敬。

 
 

   经过万卷书,到铁壁峰下。铁壁峰有一泓深潭清澈见底,由于这里峰高的缘故,水深绿,也称砚潭。潭的上游有两块天然而成的石头,相距约半米,高1米,称石门。听当地的农人说,今年8.7号那场大雨从上游冲下的洪水漫过石门,水深约3米高,想想那黄水滚滚,金涛澎湃一泄千里的气势,真的敬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敬畏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

  潭的两岸依旧有写生的老师,与他们交流,得知来自临沂不同的学校,共17位,已经在此住了4天。是九仙山的灵山与秀水把他们从远方吸引而来,临摹自然,把这里对山水的真实感受,描绘在一张张宣纸上,是那样的逼真地呈现在眼前,不禁惊叹人类艺术力量的伟大!

 
 

     告别他们,来到龙王庙。300多年树龄的银杏树上挂满了祈福的红布条,与青色略黄的树叶相得益彰。龙王庙的西侧“柿柿”如意挂满枝,令人惊奇是生长在东南侧的一棵荆棵,不知在这里生长了多少年已经成了树,那枝叶茂密,那粗壮的树干,已经分出两根直径约2公分左右的侧枝。或许是离得龙王太近,它的根须永远吸着龙王庙附近的灵水才得已成为荆“王”吧。

   路经佛顶岩,一弯碧水映摇柳,更映那茅花秀。听着淙淙的水流声,远观着一挂白练宛若一条小白龙从上窜下,来到观阑亭。这里,虽然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魄力,却有“遥看瀑布挂前川”的画面。在深秋,来这里能看到一挂瀑布真乃上天赐予,应该是龙王显灵使这里风调雨顺,来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聚集在这里的人群无不惊诧于瀑布的壮观,纷纷摆各种姿态、各种动作与这一挂瀑布定格成永恒的画面。

 
 

  再次沿用无数小拳头大小的石头砌成的“之”字型道路攀升,来到卧象山顶。放目八方,醉意随风升起,那一簇簇的红在眼前舞动,那串串的黄如黄金般闪耀,在秋日的阳光下如同蝴蝶会般飞舞着,这是积霜谷平视而成的深秋,是九仙山的深秋,是五莲的深秋!

     听着流水声继续前往,从高处观望刚才那挂瀑布是动水与静水的融合体,那淙淙的流水声淹没了路人的笑语,底下的静潭边玩水的人群别有一番情趣。他们如同站在巨型镜子边对镜自照,顾影自怜,镜子面上不时被风吹起浅浅的额纹,他们的脸是不是也会变形呢?这深不见底的潭水呀,在阳光下,是不是有着如同梅雨潭般的绿呢?

     再次来到曝画台,上次经过时自上而下漂流的水,已经漫过曝画台,今天总算是有缘一睹这里的真实面目。这里的水有缓有急,是幽谷的最后一景点,天空也逐渐宽阔,在阳光的朗照下,水格外活泼,急流处的水欢唱着抛出朵朵雪白的浪花,与之汇流在一起的一汪清水,泛起层层波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银光碎碎。有的流过一微坝顺势成一横瀑,股股细流肩并肩欢唱着,静处的水明波入境,敞开胸怀拥抱自上而下的流水,竟然惊不出一丝波澜,该是多么仁慈多么容忍,才有如此宽广的胸怀容纳瞬息万变的流水!

 

     跟随游人来到漂流的终点,这里汇聚众多来来回回的游人。再赏最后一弯清水。水面波光粼粼,倒影着岸边已经红黄绿相间的植物,微风轻抚水面,凌乱了水中倒影在阳光下的五彩纷呈,远处是逆流而上的人群,纷纷感叹今天饱眼的秀水。

啊!幽美的双龙峡,有多少人慕名纷至沓来,这里,是文人墨客天堂般的好去处,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用最美的词藻赞美你,留下多少唐风宋雨;又有多少神笔把你涂抹,绘成了仿真的图画一幅幅。想为你写首诗,叹才疏,找不出句逗描述,离去,来年重顾。(3168字)写于2016.10.3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