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学习者为中心、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如何实践?

 老苏读书 2019-01-13


导读

新课标、新教学的背景下,什么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核心素养为本,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的教学?真实的语文新教学课堂是什么样的?南京教研室徐志伟老师根据《普通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 学习指南(必修)》第一单元《我的文学三国》这一学习任务展开课堂教学解析,由新课程观察整理,供一线教师实践新教学借鉴参考。



如何实践新课标、新教学?

高中语文典型案例展示


这次我分享的语文典型样例的课程设计,依据是教育部最新颁布(也就是2017年版颁布)的课程标准。很多老师都知道,2017年版之前的课程和教学,语数外等所有学科都用的是模块的概念。那时模块的概念是所有学科共有的。而2017年版的课程与教学设计,明确提出了任务群的概念,这是一大突破,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语文学习任务群概念的提出,将客观的内容和主观的学习在一个任务群中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更加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过去,学生的听说读写往往处于一一对应的状态,在任务群的学习中,则强调听说读写一举多得地实施。


按照我们课程专家、教学专家的课程设计,任务群的提出已经超越了原来的模块学习。这在中国语文学科教学史上是一个里程碑。


什么是语文学科的任务群?它有什么特点?在陆志平老师的带领研究下,我们总结出了语文学科任务群的三大理念:


一、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的大单元设计

二、真实语文生活情境中的深度学习

三、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过程


下图来自徐老师讲座PPT


围绕这三句话,我们开发了一个以语文任务学习群为构成核心的模型。在这个模型,有目标、主题、情境、任务、活动、评价等元素构成,要在任务群设计和教学中贯穿大主题、大情境、大任务,在教-学-评一致的前提下展开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这样就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模型。


编委会:朱慕菊 张民生 崔允漷 杨向东

主编:陆志平

副主编:徐志伟 戴晓娥 周於 朱念

主审:王云峰


目前我们研发了十七个样例,目录如下:


下面我以《我的文学三国》为例谈谈我们实践新课标、新教学的经验。


样章源自陆志平主编《普通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 教学指南》


明确主题


在《我的文学三国》中,第一个元素是主题。《三国演义》的切入方式有很多,可以从语文、政治、历史、文化等维度切入。在高一必修阶段,我们就从文学的视角切入,把它定位为相对基础的层次,到高二、高三再以更高的维度切入。由于我们的切入视角是文学鉴赏,每个学生欣赏的角度、水平和层次不一样,所以彰显的是“我的”,即个性化的阅读。


古今结合,情境带入


以个体化,主观主体的方式介入,这个主题隐含着两层含义。第一,《三国演义》是一部历久弥新、流传至今的经典名著,在现代生活中也有很大的影响力,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所以《我的文学三国》选择这个情境,能够将历史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第二个基于小说中的基本元素:人物。《三国演义》中先后有一千多个人物形象,构成了一个烽烟滚滚的三国乱世景象。对应地,学生就有了很大的人物选择空间。


任务驱动


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喜欢的人物,那么谁是一号人物呢?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究竟是曹操、刘备还是诸葛亮?抑或是司马懿?……这是个有趣的话题,非有一番辩论思考不能服人。所以在《我的文学三国》中谁是一号人物,就成为我们探究的主要任务。


自主学习,聚焦探究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需要进行第一个环节:展开整本阅读和宏观把握。比如可以合理安排阅读内容和进度,制定一份适合自己的阅读计划,可以以回目为线索,绘制小说情节发展线路图,编制简明扼要的人物关系图表,提炼核心故事,概括主要人物事迹,编辑成小组阅读成果集,在班级交流等。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初步要确立自己感兴趣的若干人物形象,为后面筛选出自己的“一号人物”做准备。


第二个环节是文学三国的鉴赏与分析,主要是从人物、场景、情节、手法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来评点,来跟文本进行对话,或者鉴赏评析。在这个过程当中,原来有若干人物供选择,现在则聚焦于一个人物,写一篇赏析文。


第三个环节,每个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一号人物,就可以进行谁是一号人物的论坛活动。这个论坛不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不然就会导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混乱局面。关键要形成判定一号人物的标准,它的艺术创造性、关联度、审美价值、文学影响力,等等,都可以纳入一号人物的评价标准。依照这些标准,再让学生畅所欲言。


《我的文学三国》

观摩课视频节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