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私享]:传记电影的故事(1)

 老骆驼4753 2019-01-13

文/孙海帆


传记片属于电影类型中的一个分支类型,它可以以史诗电影、现代励志故事、纪实人物片、心理救赎类型甚至惊悚片的样式出现,但是,无论它归属于什么电影大类型,它有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以一个真实的人物作为故事发展的基础。


传记片是以历史上杰出人物的生平业绩为题材的影片。主要情节受历史人物本身事迹的制约,不能凭空虚构,但允许在真实材料的基础上作合情合理的添加和润色。优秀的传记片具有史学和文学价值。


影史上,经典的传记电影不胜枚举。

 

《公民凯恩》

《甘地传》

《莫扎特传》

《埃及艳后》

《安德烈·卢布廖夫》《巴顿将军》

《阿黛尔·雨果的一生》


这电影不单单是记录了史上英雄的个人编年史,而本身就是电影艺术的瑰宝。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因为这些伟大的电影,才让更多的普通人知道、记住了历史上这些伟大的人物。目前以手头的资料,大概可以判定影史上第一部传记电影应该是法国导演阿贝尔·冈斯于1927年拍摄的《拿破仑》。



法国导演阿贝尔·冈斯


集中了当时法国最优秀的摄影师、美工师、演员,足足拍了4年,在这个过程中,他制造了一些从未见过的摄影机和镜头。其中,为了展现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为了将该片的某些部分扩大到像壁画一样的效果来放映,他使用了一种三面银幕来打破白色长方形银幕的单调,此时,是在宽银幕电影出现之前的30年。传记电影一开始登场就如此高调,可能是许多人没想到的。


而从此以后,在电影百年中,无数传记片被拍摄出来,可以说,那些对人类的历史、科技、文学、艺术和其他领域有着重要贡献的人物,几乎都可以在传记电影中找到。因为传记片,历史中的人物永远活在银幕上,也因为传记片,我们可以随时和这些人物保持最紧密的接触,在敬仰、欣赏他们的同时,也在他们身上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当然,传记电影也不仅仅是拍摄已经盖棺定论的历史人物,现实中的人也是传记电影中的常客,《社交网络》中的扎克伯克、《改编剧本》中的查理·考夫曼,《罗纳尔多》中的罗纳尔多,《万物理论》中的霍金,包括《中国合伙人》的人物原型都还健在,所以,传记片不一定就是专门拍“死人”的,活着的人也可以成为传记片的主角。


传记片从来就是电影世界的主角,1940年美国导演奥逊·威尔斯以一部《公民凯恩》确立了当代好莱坞的电影叙事方法,在影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后有许多传记电影也为世界电影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时至今日,世界传记电影已经是个非常成熟的电影类型,它对故事设计、人物的塑造乃至一些重要的叙事方法都有着属于类型化要求的设定。


清了清自己的“片库”,也通过各种渠道搜罗了各国传记片的信息,整理了一个世界电影传记片的清单,目前有1000多部,可以肯定,虽然实际拍摄的传记片一定大于这个数字,但目前这个清单基本上囊括了世界上最优秀的传记电影


这份清单多少透露出了传记电影的一些秘密,起码它告诉我,世界上哪些国家是传记片的生产大国,什么样的人物更受到传记片导演的青睐,哪个历史人物被拍成电影的次数最多等等。


《宾虚传》海报


无疑,那些对人类历史或者宗教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是传记片的重点,粗略统计,这些影片在目录中约占20%左右,比重虽然不大,但却非常醒目,《拿破仑》、《万世流芳》(耶稣)、《摩西十诫》、《宾虚传》、《列宁在1918》、《宫本武藏》、《甘地传》、《斯特凡大公》等等。除了这些人物具有永载史册的价值之外,他们的故事和展现故事的场景具有史诗的意味,也是他们能被拍成传记片的重要原因,所以,一般来说,这些影片都采用大制作,场面恢弘,其中许多电影也有很高的票房。


《一曲难忘》剧照


有意思的是,在传记电影的片库中,文学家、艺术家,尤其是画家和作曲家、歌唱家的影片占了很大的比例,其中有关作曲家的《莫扎特传》、《翠堤春晓》(斯特劳斯)、《贝多芬传》、《一曲难忘》(肖邦)、《威尔第》、《马勒传》,《一曲相思情未了》(李斯特)、《永远的卡拉斯》和表现画家的《罗丹的情人》、《克里姆特》、《透纳先生》、《莫迪尼阿尼》、《挪威之歌》(格里格)、《柴可夫斯基》、《至爱梵高》等等都是传记片中的精品。同样,除了这些人物在人类艺术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之外,他们的故事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音响、音乐和画面等电影要素,这也是导演在电影化表达中所需要的内容,通俗点说,这些人物是比较适合拍电影的。


《勇敢的心》剧照


由于战争片是电影中的重要类型,所以历史上那些著名的将领也常常成为传记片的主角,《巴顿将军》、《沙漠之狐》、《麦克阿瑟传》、《三本五十六》、《阿拉伯的劳伦斯》、《勇敢的心》等等,而体育明星因其丰富的动作性也同样受到电影导演的喜爱,因此,关于体育明星的传记电影也为数不少,如《点球成金》、《拳王阿里》、《愤怒的公牛》、《铁拳男人》、《金牌》、《罗纳尔多》、《力道山》。


《愤怒的公牛》剧照


由于文学与电影之间说不清的情缘,加上文学本身为电影提供了丰富的可供想象的素材,所以,许多文学家也成为电影中的主角,表达文学家的电影虽然银幕动作性较弱,但对于心理动作的表现却有更高的要求,所以,文学家传记电影的艺术性往往更高,表达也更细腻,而这类电影也往往和爱情类型有紧密的联系,比如《左拉传》、《托尔斯泰》、《恋爱中的莎士比亚》、《王尔德》、《勃朗特姐妹》、《洛尔迦,诗人之死》、《诗人莫拉埃斯》、《巴尔扎克》等等,几乎史上著名的文学家都有属于自己的传记电影。


《恋爱中的莎士比亚》剧照


无疑,美国是世界上生产传记电影的大国,他们几乎为每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物拍摄传记电影,将传记电影作为记载国家历史和文化发展的重要的手段,其中甚至包括一些有争议的人物,他们也为其“树碑立传”,如《邦尼与克莱德》、《米尔克》、《马丁路德金》、《猫鼠游戏》、《华尔街之狼》,当然,中国也拍摄过不少传记电影


电影诞生于1895年,而据我手头的资料,目前能查到的最早的传记电影是在1927年由阿贝尔·冈斯拍摄的《拿破仑》,由于电影丛书中和其他电影资料中有关传记电影的研究文献和文章非常少,加上本人的视野的局限,可能我的信息也不准确,所以在此希望有人指出谬误,以正视听。

 

《拿破仑传》(1927年)


 
在上世纪的20年代,电影正处于青年时期,电影业一片欣欣向荣,而电影艺术也不断的在给人们制造着惊喜,可以这么说,那时的导演对电影的理解丝毫不逊于将近100年后今天的电影人,而且有许多电影美学的原则在那时就已经逐渐确立起来。


今天介绍的20年代的3部传记电影,每部都是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从这几部电影,我们就可以窥见20年代的世界电影艺术已经到达了怎样的高度,这3部电影是《拿破仑》(1927年)、《圣女贞德的受难》(1928年)、《英宫外史》(1929年)。

 


《淘金记》剧照

 

20年的的世界电影,正处在电影工厂和个人风格并存发展的年代,华纳兄弟(1923年)、米高梅(1924年)都成立于这个时期,而卓别林的《寻子遇仙记》、《淘金记》、基顿的《将军号》、弗拉哈迪的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斯特劳亨的《贪婪》、希区柯克的《房客》、茂瑙的《日出》、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普多夫金的《母亲》、布努埃尔的《一条安达鲁狗》等一大批电影经典作品都是在20年代拍摄出来的。法国电影导演阿贝尔·冈斯的《拿破仑》也诞生在电影的这个伟大的时期,而且,这部电影也是一部伟大的传记电影,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在技术上,《拿破仑》都值得在影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

 



《拿破仑》剧照

 

冈斯这部《拿破仑》耗时四年,影片长度4小时,描写了拿破仑的早年生活及悲剧英雄的故事,在这部电影中,冈斯创造性的运用了摄影机的运动,要知道,那时候的摄影机是多么的笨重,而冈斯竟然可以运用运动镜头表现拿破仑的马上英姿、战场冲锋、海上摇曳等动态画面,其电影运动被当时的评论认为“可以作为其他电影的标杆”,此外他还创造许多电影的视觉奇观,其中最著名的是他用三部放映机同时放映的巨大的战争场面,这种超宽银幕的的影像直接导致了日后宽银幕电影的诞生,而直到今天,我们还能在很多地方看到这种超宽银幕的视觉效果,而这只是冈斯在近百年前就玩过的东西。

 

《拿破仑》中的超宽银幕

 

同样,由丹麦电影导演德莱叶拍摄于1928年的《圣女贞德的受难》也是一部影史上伟大的影片,这部电影不同于片厂制生产的商业电影,而有着强烈的作者的印记,正因为此,《圣女贞德的受难》却走向了世界,它技术优异、影像简约、表演精致、气氛肃穆,在一种别致的影感中表达出深刻的哲学思维和美学意趣,其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特写的应用,如今,许多导演已经不知道怎么拍特写、用特写了,如果看看这部电影,或许能知道特写之于一部电影是多么的重要。

 



《圣女贞德的受难》剧照


 和前两部作者印记鲜明的作品不同,拍摄于1929年的《英宫外史》则可以说是片厂时期的传记片代表作,它获得了第三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和最佳男演员,可以看出,它在电影工业中的重要的贡献,而关于这部电影的美学特征和艺术贡献,现在则很少有人谈起。

 

《英宫外史》剧照


我试图按照年代的编年史来梳理传记电影的前世今生,讲述传记片的故事,从中也许可以看到传记电影的发展轨迹和规律,从而也为传记电影的研究提供一些资料和信息,可以算是抛砖引玉,也可以看成兴趣所致,当然也可以认为有某些实用的目的,反正怎么看没关系,就权且将此当做一番娱乐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