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爱新觉罗·溥仪 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字耀之,号浩然。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他是道光帝旻宁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摄政王载沣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统治结束。九·一八事变之后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年号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称“康德皇帝”。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7日,溥仪在沈阳准备逃亡时被苏联红军俘虏,被带到苏联。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后因毛泽东的特赦令,成为全国政协委员。溥仪著有自传《我的前半生》,其独特的富有戏剧性的经历,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其中电影《末代皇帝》,曾荣获1987年奥斯卡金像奖等众多奖项。 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肾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先葬于八宝山,后迁于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 回复v879收听爱新觉罗·溥仪的一段讲话录音。 2、“她拉着我的手,望着我微笑,还亲了亲我的两颊”——裕德龄 裕德龄(1886-1944),笔名德龄公主。德龄公主其实并不是公主,而是大臣裕庚的女儿。 德龄公主不仅漂亮而且非常有才,从小上的就是外国人办的学校,后来还跟父亲到日本和法国呆过几年,过早被和平演变了,会讲几门外语,西方礼仪也学的很好。1903年德龄公主回国就和妹妹容龄一起被慈禧召入宫中,成为慈禧泰国的御前女官,深受太后的喜爱。1905年因父病重离宫。 后“应亲友的要求和催促”,用英文写下了她在宫廷内两年生活的所见所闻——《清宫二年记》。她的众多回忆性质的作品,因其亲历亲见的特定身份,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下了清宫生活珍贵的史料,为后世的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提供了佐证和参考。1944年在加拿大死于车祸。 以下是德龄公主的一段英文演讲录音。 3、“出了宫我才感受到作为人的尊严!”——孙耀庭 孙耀庭(1902-1996),天津市静海区西双塘村人,中国最后一位太监,小名留金,公元1916年净身为封建王朝太监。他的自传《中国最后一位太监》于1988年被改编为电影。 孙耀庭出身于天津市静海区一个贫农的家庭。儿时在私塾读了四年的书。后来孙耀庭失学了,父母沦为乞丐。迫于生计,孙家只好把这个儿子送去当太监。后来经历了一系列的历史变迁与屈辱的经历,“文革”后,孙耀庭住进广化寺,直到1996年逝世,终年94岁。 他在93岁时书写“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的条幅,以表达自己的情怀。他的自传《中国最后一位太监》,1988年被改编为电影。作为皇帝皇妃的身边人,宫廷政治的参与者,他见证了最后的宫廷奢华,亲历了最终的王朝崩溃,成为独一无二的“活历史”。 回复v881收听孙耀庭谈宫中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