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木香草堂 2019-01-13
 
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黄梅县八角亭中学 宋学文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人的一生最早接受的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和奠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而且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面对21世纪新的挑战,未成年人需要极强的心理素质。现在的学生从小在家长的呵护下成长。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素质已趋于弱化,也缺乏心理锻炼和意志磨练。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尤其是家长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家长的言传身教和和谐融洽的家庭人际关系及氛围。那些心理健康存在明显缺陷的学生往往与家庭环境和家长的行为个性有直接关系。如果家长能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会自觉主动地创造有利的家庭环境并注意自己的行为方式,帮助、影响孩子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起到学校和社会教育不可能起到的作用。可见,心理健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将成为家长们共同面临的重任。

 

孩子的青春期,家长要善于观察、沟通、引导

青春期是个体由童年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年龄范围大约为1112岁——1516岁,大体相当于初中阶段。青春期属于特殊时期,由于这个期间的发展是非常复杂、充满矛盾的,又称为“困难期”、“危机期”。其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不平衡,成人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的错综矛盾所带来的心理和行为的特殊变化。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大体具有如下几个特征: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达到成熟水平;进入成人社会,承担社会义务;生活空间扩大;开始恋爱、结婚。青春期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冲击着心理的发展,使身心发展在这个阶段失去平衡。生理上的快速成熟使孩子产生成人感,心理发展的相对缓慢使他们仍处于半成熟状态。认为自己已经是成人,认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属于成人水平,应该被社会、环境和周围成人平等相待,便要求有与成人相应的社会地位,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而实际上我们孩子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社会经验等都处于半成熟状态,于是就出现了自己认为的心理发展水平与现实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即成人感与半成熟状态的矛盾,这是青春期间孩子不能回避的最基本的矛盾,也是人生必经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善于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正确对待,切不可回避,更不能急躁处理。

成人感使孩子们的独立意识强烈起来,他们要求在精神生活方面摆脱成人,特别是父母的羁绊,而有自己的独立自主的决定权,事实上,在面对许多复杂的矛盾和困惑时,孩子们依然希望得到成人在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有的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出现心理的闭锁性,使他们往往会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不向外袒露,主要是不向成人袒露,这是因为成人感和独立自主意识所致。另外的原因是这时的孩子认为成人不理解他们,而对成人产生不满和不信任,又增加期闭锁性的程度。但是,与此同时,孩子们的诸多苦恼又使他们备感孤独和寂寞,很希望与他人交流、沟通,并得到他人的理解。其实他们也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向他们认为可信赖的父母谈吐心声。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多与孩子沟通,消除其心中的阴影,使之有健康的心理。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通常还表现出成人式的果敢和能干。如获得成功或良好的成绩,就会享受超越一般的优越感与成就感。如果遇到失利或失败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的挫折感。这两种情绪体验常常交替出现,一时激情满怀,一时低沉沮丧。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多给孩子信心,多给孩子鼓励耐心引导,切忌过分赞扬、评价或大发脾气。

 

与孩子沟通从倾听开始

有一位母亲对女儿欢欢高要求,严管理。理想也是,虽然母亲对女儿定的目标都不高,但当女儿达到目标时,母亲却很少表现出满意,而是水涨船高,又抬高了标准。当女儿以优异成绩考入本市的一所重点中学以后,母亲仍然无满意感。有一次,在餐桌上,女儿欢欢欲言又止,想跟母亲说些什么,又忍住了,拿眼瞅了母亲足足五秒钟。而那天母亲刚好在工作上碰到点烦心事,思维还在绕来绕去,母亲下意识地避开女儿期待的眼神,当没看到,把脸埋进饭碗里。迟疑了一会儿,女儿还是开口了:“妈妈,我们班里很多同学说我是‘才女’,其实我并不觉得呀!”女儿欲扬故抑,想引起母亲的好奇,但母亲像波澜不惊的湖,激荡不起半点涟漪,“哦”了一声便无话,女儿语气又递进一步:“妈,您想知道为什么吗?”此时,母亲只觉得她像一只聒躁的蝉,冷硬而斩钉截铁地回应:“不想!”后来,女儿在QQ签名档中写了两句话:妈妈,为什么您永远对我不满意?为什么您总是不想听我说话呢?这个案例给我们所有家长一个反思,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家长们每天在有意无意之间,要听孩子说很多话,不要小看这些看似琐碎的回应,它们对孩子的自信心和人际交往有着深刻的影响。困此,家长要学会倾听,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的爱抚就很容易使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爱。但当孩子长大后,已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有自己的爱好和社交圈,被聆听,被了解是孩子的日益强烈的心理需求。父母会倾听,使孩子感受到被了解,被接纳,才能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关怀和爱,使家长与孩子之间沟通保持通畅。

中国有句俗话——“会说的不如会听的”。常常有父母抱怨孩子有事不对他们讲,把内心完全封闭起来。细究起来,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在平常生活中,家长们只关注孩子的学习,不给孩子机会去聊他的生活和内心世界,或忙于自己的工作。对孩子的分享心不在焉,结果让孩子受伤,把自己封闭起来。还有一些父母,孩子一张口,就忙于讲道理、作判断、下结论,导致孩子产生强烈逆反心理。

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从倾听开始。但是倾听不是一种被动的沟通,而是要鼓励孩子把他的感触和情绪表达出来。父母对孩子所说的一切,不管是不是能够接受,都应该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只有这样,家长们才不会觉得孩子所说的无聊,没有意义,浪费时间,才能学会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其感受和想法,真正成为孩子的朋友,赢得孩子的尊重。

 

孩子的学习需要稳定平和的心态

在家访时,一位沮丧的妈妈告诉我,她女儿从小补课很多,但从未见效。中考前,她抱着幻想孤注一掷,花了近一万元给女儿一对一辅导,结果却完全打了水漂。无独有偶,今年暑假,我接触到一位母亲,她告诉我,她女儿暑假后读九年级,离中考只有一年时间,但女儿依然一副散漫,拖沓的样子,仿佛天塌下来都与她无关。女儿作业之余,或者作业做烦了,依然偷着画漫画、上网、写荒诞小说。于是,这位母亲不得不与女儿约法三章:九年级一年中,不准画画,不准写小说,不准玩电脑,不准看电视……十年磨一剑,关键时候哪能掉以轻心!道理讲了一堆。在足够的道理铺垫下,女儿似是而非地点点头,翻转一下眼珠子,有点不情愿的样子。

以上只是两个案例,但这样的案例却在生活中普遍存在,案例中家长的做法并得到了许多家长的认可,有的甚至效仿。然而,作为家长,我们是否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的心里去想想,孩子们能否堪此重负?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有句话曾经很盛行:“压力可以变为动力”。在这种初衷和剧烈竞争的教育体制下,学校、老师和父母都在不断地给孩子加压,为了考高分,考重点,许多家长严阵以待,赤膊上阵,特别是在孩子的补课方面,相互攀比,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愿望和动机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效果往往不大理想。

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压力水平与学习思维活动之间呈“U”形曲线关系,即压力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学习。适度的紧张有助于集中注意力,充分调动个人潜能,所以,孩子在学习中应该有点“精神压力”和“紧迫感”。但是,压力超过一定的阈值,就会出现反向的曲线,即压力越高,学习效率越低。

长期压力过高对孩子的学习影响是巨大的,首先扼杀了孩子求知欲和学习的快乐感。在学习方面变得越来越被动和抵触,因此,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孩子补课很多,成绩却难以改观。

其次,学习效率与情绪和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情绪稳定,心态平和,大脑皮质才能积极稳定运作,孩子在学习和考试中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操作力、意志力才能处于最佳状态,才能思维敏捷灵活,想象力丰富,记忆的运作和提取迅速准确,容易出现灵感和顿悟。

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这方面,家长对孩子的正确指导更是无足轻重。同时也是时代的需求。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材。那么就让家校联合,共同努力,健全孩子的心理,让孩子能拥有一份良好的心理状态,去迎接属于孩子们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家长、指导、沟通、重要性、鼓励

参考文选: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王登峰等:《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技术》;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家庭医生》(中山大学主办  20129月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