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命运?鬼谷子这句话解释得很清楚,希望你不再迷茫掌好运

 疯癫史鉴 2019-01-13

文|疯癫史鉴

人们经常说的命运是一种玄之又玄的东西,命运对有的人来说是温柔体贴的亲娘,一出生就附赠了可以挥霍一辈子的新手大礼包。对有的来说却是冷漠狠毒的后娘,缺啥啥不给,抢啥啥不剩。

音乐节贝多芬耳聋后,曾说过一句震颤人心的豪言壮语: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让命运所压倒。确实,命运对我们只有一半的设定权,她将另一半支配权留给了我们。就像鬼谷子说的那样:所处环境是命,所逢机遇是运。

按照这个理论,历史上明朝第二个皇帝朱允炆应该是有名的好命错运。开国皇帝朱元璋一直想把皇位传给嫡长子朱标,朱允炆作为朱标庶出的次子,正常情况下几乎没可能继承皇位,可他却偏偏命中了那渺茫的小概率事件。

洪武十一年,太子朱标的原配妻子常氏去世,朱允炆的生母扶正上位让他有了嫡子的身份。洪武十五年,朱标的嫡长子夭折。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病逝。朱元璋非常痛苦,将守孝时哀伤到消瘦的立为皇太孙,成了皇位的直接继承人。

强叔弱侄,朱元璋也担心自己百年之后,朱允炆镇不住他那些镇守边疆的叔叔。闹得像晋朝的八王之乱那样难以收拾,临死前朱元璋托付女婿梅殷和一些大臣好好辅助朱允炆,还留下遗嘱不让那些儿子到京师给自己送行。

朱元璋为了朱允炆煞费苦心,一连留下许多保险。叔叔们在外面抵抗敌军侵犯,他只要稳坐中央做一个太平皇帝。那时候明朝建立还没多久,仍处于上升发展的阶段。理论上朱允炆如果能稳妥,甚至软弱一些,以他的品德性情,基本上可以当一个中庸的守成天子,在历史上留一个不错的名声。

如果说太不幸的人很难出头,让世人知晓。那么太幸运的人,往往会认为自己天命所归,不知道自己是谁。朱允炆也是一个有抱负,想有一番作为的人。登基后,他迫不及待的开始削藩,拿自己这些叔叔开刀。在狗头军师的建议下,朱允炆没有选择擒贼先擒王,而是先挑软柿子捏,结果给了势力最强的朱棣非常充分的准备时间。

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发起靖难之役的时候,朱允炆手里仍有很大的优势,手里还有一副好棋,只是臭棋篓子下棋,越下越臭。朱允炆派去剿灭朱棣的人越来越多,结果不仅没打赢,反倒把对面养的肥肥的。真是千里送人头,礼重情更重。

尤其是那句:毋使负杀叔父名,更是朱棣好好的秀了一把传说中的王霸之气。根据明史《成祖本纪》记载:王以十余骑逼庸营野宿,及明起视,已在围中。乃从容引马,鸣角穿营而去。朱棣带着十几个骑兵就敢闯营,与其说是突袭不如说是嘲讽。朱允炆在占据大优势的情况下,歪招百出最终失去帝位,在燕军打破京城的时候失去踪迹至今成谜,真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好运的人会让人羡慕,而战胜厄运的人却让人佩服。相比于朱允炆这种顺风翻盘的臭棋篓子,他爷爷朱元璋的逆袭操作,却将鬼谷子话里"运"字演绎的出神入化。朱元璋的命非常不好,小时候穷的放牛,父母死了都没钱葬。为了生存流浪了许多年,可以说是尝尽了世间的酸甜苦辣。一开始参加起义军,可能也是混口饭吃。

朱元璋入伍后奋力杀敌,靠着自己在底层摸爬滚打出来的智慧,很快就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一般的人凤凰男,经过艰苦奋斗很容易就会膨胀起来纵情享乐。但是朱元璋却偏偏忍住了这种本能式的需求,他把自己拼命打来的战利品交给了郭子兴,还说功劳都是大家的连赏赐都分给了跟自己奋战的士兵,只给自己留了一个好名声。

后来朱元璋见那些起义军首领,不思进取整天窝在濠州城那一亩三分地争权夺利。果断的放弃了自己当时的地位,带着仅有的几个铁杆儿从新开始打造自己的班底。朱元璋以战养战,势力向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朱元璋手握大权已经算的是上一方诸侯,这个时候他反而没有在乎自己的名声。朱元璋没有像秦末起义领袖陈胜那样,急不可耐的称王沦为众矢之的,最终一败涂地。朱元璋虚心的听从了别人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如果说命是一副牌,那么朱元璋就是一个擅打牌的好运人,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出手,什么时候该退让,什么时候该装怂。命运虽然变幻莫测,但却不会伤害智者。命已定,运可掌。只有对那些不求掌运的人,所谓的命才会显示碾压式的威力。

感谢你的耐心阅读,感觉还不错的话还请花费几秒钟时间点赞或评论支奖励一下,如果愿意关注那就更好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