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家庭有个真佛,日用有种真道。人能诚心和气、愉色婉言,使父母兄弟间,形骸两释、意气交流,胜于调息观心万倍矣。【个人理解】家庭成员父母兄弟都是真佛,真正的“道”就在日常生活中! 如果一个人能够真诚待人平心静气,和颜悦色,使父母兄弟间不分彼此,情投意合,比自己静坐调息观心强上一万倍呀。 【心得体会】
1、单位同事的二姨老两口都在政府上班,二姨55退休早,回家悟起佛道,老两口开始分居,二姨也不给做饭,每天在家小屋房门紧闭,敲上木鱼,烟雾缭绕,说拜佛朝山一走一个月,二姨夫自己做饭洗衣,形单影只,苦不堪言。 2、也有夫妻佛弟子,为了小事而僵持不下,妻子就是不能善待丈夫,放生倒是挺积极,丈夫不能为妻子做一点小事,到寺院做义工却很勇猛,两个人严重的内耗,可是在佛前却都显得很精进,早晚课不落下。 3、这都是做表面文章,佛之法身无处不在,那里没有佛?佛在《大方等如来藏经》开示:【如是善男子!我见众生种种烦恼,长夜流转生死无量,如来妙藏在其身内,俨然清净如我无异。】每一位众生都有“如来藏”,都有成佛之性,都是未来佛! 4、学佛人都喜欢在佛像前行七种最上供养,为了修积广大福德资粮,可是忽略了每一位众生都是未来佛这一事实,家庭中就是道场,成员就是真佛,佛看一切众生平等,没有高下之心,而我们还心有高下取舍,那岂不是在巴结逢迎吗?那不正是跟解脱相背离吗?南辕北辙。 5、民间有句俗语“堂上双亲你不孝,远庙拜佛有何功?”看佛陀怎么尽孝,父亲净饭王去世时,佛陀亲自为父亲抬扶棺木。为了报答母后摩耶夫人的生育之恩,去忉利天宫为母亲说法三个月。佛陀为了感激姨母大爱道夫人的抚养之恩,广开方便慈悲法门,允许女众出家。 6、修行就在于日常生活中修正身口意行,而不一定是课诵持咒,我们所处的环境就是我们的道场,一切众生就是真佛,看我们自己心中的“寺院”有多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分分秒秒“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利益众生,则能成就智慧花果。 7、那天有位师兄问一位老师“不破初关不入关,不过重山不进山”这句话对不对?老师大吼一声:这是什么逻辑啊?你都要成金毛狮子了,你不去利益众生,你还闭什么关?这就是大乘菩萨行者以众生慧命为己任的济人利世精神。 8、“静室关房”静坐调息观心,为什么不得力?就是一部分福德的欠缺,福德有如水一样,智慧有如船一样,没有水,只是造船,有什么用?像蒙古国也组建海军,也有几条船,根本没有用,所以我们修行者必须以修福为重,福德又能化解前路上的遮障,我们的福田就在一切众生身上,利益众生就是在供养“真佛”! 9、“甘愿做菩萨”——难行能行,非忍能忍,人生来是以服务为目的的,为了更加高远的理想,甘愿于三大无量数劫,愿我们生生世世,紧紧追随大觉智者说法的脚步,聆听无上道。 10、人为就是为修行而来,看有些人的所作所为就知道他是来修福的?还是来消福的?我身边有个人,从来不能为别人付出一点点,没见他搽过地,没见他烧过水,一切都是别人为他服务,一看就知道这一辈子是来消耗福德来了,其实很可怜,一贯性的被别人服务是最可怜的! 11、一定要学会“侍候”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