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 攻人之恶,勿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勿过高,当使其可从。【个人理解】
责备别人的过错,不要太过严厉,要考虑他能否接受; 教导别人向善,不能要求太高,应当使他可能做得到。 
【心得体会】
1、2017年昆明一对情侣上医院看望生病的外婆,进医院时被一个拎着酒瓶的醉鬼给撞了,这对情侣居然跟他讲起道理来了,这个酒鬼拿出刀,将两个人一顿砍杀。有道是“秀才见了兵、有理说不清”,你讲道理,他用刀回答!千万别把有些人过高的估计。 2、今年上半年,青岛一对情侣在饭店吃饭,因为女友长得漂亮,吸引了邻桌几个醉汉,几声调戏的“流氓哨”,吹得女友怒火中烧。男友觉得不必计较,吃完了就走吧,女友反问:“你怎么这么怂啊!是不是男人?”男子起来训斥那伙人,被对方连捅三刀。这样算男人了吗?对畜生是不能说人话的! 3、宋仁宗时,为人比较直的滕子京上言指责仁宗说:“作为一个皇帝,天天居于深宫,流连于酒席宴会,上朝的时候一副无精打采、哈欠连连的样子,这哪里有一点圣上的样子!”明知道仁宗皇帝没有一点皇帝的样子,还这种方式上言。果然,仁宗皇帝大发雷霆,把他外放到凤翔府做知府,脑袋没丢就算不错的了。 4、前些天有个12岁的孩子跟母亲动刀,悲哀之极,究其原因,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父母管教还过于严厉,方式简单粗暴,还是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老一套,青春期极具逆反的时候,把他当成能听懂话的大人来管理,极容易引发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强烈冲突和对抗。 5、在教人向善方面,也不要要求太高,要考虑别人能否做到。有位学佛的师姐,在家庭聚会的时候,弟弟买了好多螃蟹给大家吃,大家吃得正起劲,她喃喃自语“这吃多少将来都是要还的呀”,这一盆冷水,被弟弟一顿奚落,结果闹得大家心情都不好。一片好心,可忽略了有些人的认知和觉悟程度。 6、我们单位有一位年轻的妈妈,孩子4岁学习视唱练耳,和另一个六岁的孩子一起学,那孩子学的快,这妈妈有点受不了,领孩子整天反复练习,给孩子练得直上火,高烧打针6天后,姥姥听说了出面制止才算完事,再心切也得看孩子情况。 7、身边有个老大姐,今年58岁,为了手机的“运动排行榜”名次,她每天都要走上两万多步。可最近她觉得自己的膝盖疼得厉害,到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膝关节损伤。许多人运动盲目追求效果,过量运动致使运动损伤。运动是好事,得看看自己身体的承受极限啊! 8、我们都有攀高的习惯,比如就我这个学识水平、定力素质,让我去当市长,几天还不给我火出一场大病啊!一定要清楚自己是哪块料。有的孩子就是个上技校的材料,能成长为一个熟练的技术工人,养家糊口一生无忧,可是父母非让他上高中,考大学。我有个小姨子,她家孩子体育、钢琴、画画各方面素质都相当好,可学习成绩一般,她给送重点高中去了,非要考重点大学,学习跟不上,差点没了自信,后经高人指点,改学艺术类了! 9、修行也是一样,有一位佛教中的善知识,对于佛法有很深的造诣,一天到素食馆吃点便饭,正巧邻座一伙居士在大谈佛法,一听全是错误的知见,风马牛不相及,可是他啥也没说默默的吃完就走了,讲起这件事,他说实在没有办法,不是我不慈悲,我倒是想度他们,可是他们不是那个法器,不能堪受! 10、律宗道宣律师有段话“凡夫学道法,唯可心自知,造次向他道,他即反生诽。”对于不适合谈法的人而谈法,那是错误的!《大乘密严经》这么说:空性随应说,不应演非处,若演于非处,甘露即为毒!——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高深的佛法,千万别高看有些人,好东西,对他来说,可能是毒药!
11、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