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享受孤独(哲理散文)

 昵称16619343 2019-01-13

孤独是一种特殊的享受。不是每一个人都理解孤独的深刻内涵,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享受孤独的幸福。

孤独与懵懂顽童无关,所以那些打打闹闹的小孩子永远是快乐的,永远是无忧无虑的。当小孩子渐渐长大,当无忧无虑的童年渐行渐远,“孤独”这只小鸟就悄然飞来了——有时停歇在他的肩上,鸣叫着眺望苍茫的天空;有时潜入他的心里,躲在皎洁的月光下一声不响;有时欢快地飞鸣着颉颃远去。

有位男孩说,他是十五岁的时候开始体验到孤独的,有时感觉挺好,有时又带来痛苦和惆怅。有位女孩说,孤独感往往在最热闹的时候悄然袭来。这个男孩与这个女孩对孤独的体验,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当你清晰地知晓“孤独”的存在时,说明你即将长大成人了,因为孤独感的产生意味着个性的独立和思想成熟的开始。所以,不要害怕孤独,而要张开双臂,热情地欢迎孤独的降临。

孤独与成熟为伴。思想成熟的人,往往追求“自尊”“自立”“自强”,不愿随波逐流,不愿随声附和,不愿人云亦云,而是有独立的见解,有独立的追求,有独立的人格。当然,成熟与年龄无关。项橐七岁为孔子师,甘罗十二岁为秦国上卿;而《射雕英雄传》里的周伯通须发皆白了还是个“老顽童”。可见,所谓的“成熟”,是指思想的成熟;思想不成熟的人,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现在那些“啃老族”“月光族”“追星族”,哪个不是思想欠成熟的成年“顽童”?思想不成熟的人往往缺乏“自尊”“自立”“自强”的思想意识,患有严重的“精神依赖症”“人格软骨病”,吃不得半点辛苦,受不得半点委屈,总想“傍大款”,总想“找靠山”。这样的人,怎么能享受孤独的幸福呢?

孤独与深刻为邻。深刻的思想来自于对现实世界的细致观察、深入思考、敏感体验。在闹市、超市或者人群聚集的地方,只有热闹与喧嚷,只有恭维与顺从,只有庸俗与浅薄,哪有直指灵魂的深刻?所以,追求深刻的人,或者对一豆孤灯,或者挑一肩明月,或者招一天雁唳。在安静的窗前,在幽静的庭院,在寂静的楼头,孤独悄然而至,深刻也悄然而至。那枯坐如佛的身影,是“韦编三绝”的孔子,是“悬梁刺股”的苏秦,是“凿壁偷光”的匡衡,是“读书破万卷”的杜甫,是“立志读尽天下书”的苏轼……他们那响亮的名声,那辉煌的成就,那流芳百世的影响,就是对“孤独”的最佳诠释。他们,因为年青时能充分地享受孤独,所以才拥有了走出家门后“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逍遥与快乐,才拥有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才情与灵感,才拥有了脍炙人口、泽被后世的锦绣文章!

孤独与追求为友。凡是志向远大的人,在年轻时就能够深刻地认识孤独的宝贵价值,并能够充分地享受孤独。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辛弃疾说:“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曹雪芹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鲁迅说:“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古今中外的名家、哲人,哪一个不是在孤独中追求,在追求中享受孤独的?当然,他们追求的一定是远大的理想、宏伟的抱负,是济世、救国的雄图大略,而绝不是蝇营狗苟的金钱名利,绝不是灯红酒绿的庸俗享乐。

孤独不是孤单,不是远离集体,逃避现实,而是进行超越时空的独立思考和追求创新的一种审美心态。孤独不是自闭,不是消极失落、身心寂寥,而是思绪亢奋所带来的深刻、愉悦、高尚的心理体验。浅俗的快乐远不如享受孤独来得幸福,孤独有利于人的创造与对自我的认识。对于一名中学生来说,不仅要体验孤独,感悟孤独,更应在孤独中造就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人格。

爱因斯坦说:“我实在是一个孤独的旅客。”海明威说:“写作,在最成功的时候,是一种孤独的生涯。”卢梭说,他喜欢沉浸于“孤独散步中迷人的沉思默想”。

我说,孤独是一种沐浴灵魂、升华精神、完善道德的绝美境界,是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的美妙散步,是脱离红尘、飞升仙界的奇妙旅行。只有首先学会享受孤独,才能最终享受精彩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