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梯田之母”刘丽莉讲述:用相机和梯田“恋爱”14载

 山地之仔 2019-01-14

云和梯田“定妆照”

在浙西南瓯江上游的丽水云和县,海拔超过千米的山峰就有100余座。自唐代以来,汉民、畲民以及客家人,在苍莽的大山里开辟了一片云上梯田。他们用锄头为大山的脊梁纹身,用犁耙在山岭上雕刻,不经意间创造了华东地区最大的梯田群。

云和梯田的盛名从何而来?有人称为“三千”:千年历史、千米落差和千块田畴。但在云和,被大家津津乐道的还有刘丽莉这样的摄影师,她用相机镜头定格了云和梯田风格迥异的美丽瞬间,也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最美梯田”的姿态。

有网友叫她“神仙姐姐”,也有人称她“梯田之母”。但刘丽莉却说,她觉得梯田更像是她的“恋人”。云和梯田因她而锦上添花,而她也因为云和梯田成就了自己的摄影事业。

云和梯田之春

与梯田的“不解之缘”

作为云和县最早拍摄云和梯田的摄影师,刘丽莉用相机一页页打开了云和梯田这本奇妙无比的书。

2004年,因为工作调动,刘丽莉来到了县文联工作。“当时文联会员中有很多摄影爱好者,时任市文联主席吴品禾还兼任省摄影协会主席,因为摄影采风活动的举办和日常的工作交流,我便和摄影结下了缘分。”说起和摄影的渊源,刘丽莉打开了话匣子。

之后,她拿着理光胶卷相机尝试拍摄梯田,抱着纯粹练手的心态。“那次正好下完雨,原本凝结在一起的云雾迅速散开,似一锅煮沸的开水在山谷中翻滚,冒着腾腾水汽。”刘丽莉回忆,须臾间,太阳从云雾间喷薄而出,金光掠来,乱红飞渡,梯田呈现出千娇百媚的瑰丽姿态,变幻出万花筒般的图案。正是这一次的“视觉冲击”,让她彻底爱上梯田,爱上了摄影。

云和梯田之夏

“风光不与四时同”

在刘丽莉眼中,每年5月的梯田最为动人,“田农6月要插秧,整个5月都要往田里注水,高空俯视犹如镜面,煞是好看。”

从“一眼钟情”到“无法自拔”,从摄影“小白”到摄影“大神”,刘丽莉的秘诀就是扛着相机,一年四季都蹲点梯田。起初,她把拍完的作品都发在专业摄影论坛上,等着业界“老司机”给她指导和点评,比如片子怎么调色,什么角度构图,后期如何处理等,她说:“好照片就是这么一点点‘扣’出来的。”就这样,相同的地点,相同的景物,她用整整14年时间拍到了极致,直到大家都说“这梯田拍得绝了”,她知道自己成功了。

云和梯田之秋

今年上半年,刘丽莉又换了“新玩法”,她不再满足白天拍、四季拍,就连夜晚也不愿放过。“白天的梯田已经拍了太多,夜晚又是怎样一番景色?”她怀揣着好奇心,又在夜晚整装出发,眼前的月亮和星星在梯田的水里倒映成趣,萤火虫在镜头里飞舞,夜色下的天与地仿佛浑然一体。

得益于长期专注拍梯田,刘丽莉在业内“红”了,云和梯田在她的镜头下羽化蝶变,从名不见经传到美名远扬,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一睹梯田风采。云和县也逐步重视这个天赐的自然资源,景区打造、土地流转、荒田复垦、梯田复种、移动基站转移、开犁节非遗申报……2011年,云和梯田4A级景区创建成功,目前正着手创建5A级景区。

云和梯田之冬

14年时间,尽管期间也拍摄过别的风景,但刘丽莉最爱的还是梯田。“梯田的美,在于一年四季都变幻着迥然相异的色彩,每次都给我不一样的感受。”她说,和一位不停创造新鲜感的“恋人”相处,又如何会厌倦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