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来耳鸣、耳聋是由以下这六点造成的

 昼三夜二205 2019-01-14

发病在耳与脑,与多种原因引起耳窍失养或耳窍闭塞有关。除先天性耳窍失聪外,一般多由急性热病,反复感冒,以致邪热蒙窍;或因痰火、肝热上扰,或瘀血内阻宗脉,以及体虚久病,肾之精气不足,或气血亏虚,不能上濡清窍所致,与肝胆、脾肾有关,尤其与肾的关系更为密切。现分述如下:

(一)肾虚精亏

病后精血衰少;或恣情纵欲,耗伤肾精,髓海空虚,不能濡养清窍,而无根之火上浮,引起耳中鸣声,甚至听觉丧失,发为耳鸣耳聋

(二)脾虚气陷

劳累过度,或病后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之源不足,经脉空虚,不能上奉于耳;或脾虚阳气不振,清气不升,而致耳鸣、耳聋。

(三)肝火上扰

情志抑郁,肝气失于疏泄,郁而化火;或暴怒气逆,肝胆之火循经上扰,壅塞清窍,发为耳鸣、耳聋。

(四)痰火郁结

平素嗜烟好酒,恣食厚味,饮食所伤,湿热内蕴,成痰化火,痰火上升,壅塞清窍,以致耳鸣时作,甚则气闭,渐成耳聋。

(五)瘀血阻脉

耳为宗脉之所聚 ,为十二经宗脉所灌注,经脉瘀阻,经气不通于耳,致使耳失经气滋养;或因血瘀于耳道,失润失聪,产生耳鸣、耳聋。

(六)风热外乘

外感风热邪气,郁遏不泄,循经上扰,壅闭清窍;或热病余热未清,清气不通,或反复感冒,邪蒙清窍,均能引起耳鸣、耳聋。

总之,耳鸣耳聋病位在耳与脑,与肾脾、肝胆关系较为密切。因耳为肾之窍,为十二经宗脉之所灌,内通于脑,脑为髓之海,肾精充沛,髓海得濡则听觉正常;肾精耗损,则髓海空虚,发为耳鸣、耳聋。少阳经脉上人于耳,肝胆之火,循经上壅,易成耳鸣、聋。脾主输精,功在升运,脾弱则清气不能上奉于耳,耳窍反为浊气所蒙;同时,脾虚则运化不健,湿浊内生,蕴痰生热,上壅清窍而为鸣、为聋。耳鸣耳聋的病因较为复杂,但其发生可以归纳为风、火、痰、虚、瘀五个方面。肾亏脾虚为本,风、火、痰、瘀为标。一般急性发病者,多由风、火痰、瘀而致,与肝胆有关;慢性发病者,多因脾虚、肾亏所致,二者有一定的联系。精气不足,是导致外感、内伤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