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粗艾条是泻,细艾条是补?艾灸手法大于天,补泻不对,努力白费!

 竹林雨蝶 2019-01-14

一位灸友私信老师,她说:某公众号上有文章说“粗艾条是泻,细艾条是补”。她有些担心,因为她经常使用粗艾条,照这样说,岂不是都白灸了?

 

事实果真如此吗? 

 

补泻:与艾条粗细无关

 


首先,请这位灸友放心,通常所说的“补泻”,主要指手法,与艾条无关。所以,“粗艾条是泻,细艾条是补”,这种说法没有道理。


 

中医的治病养生原则在于“平衡”二字,这是中医发展几千年的精华所在。故而,灸法的补泻原理可归纳为四个字:双重调节。即,让“阴”与“阳”、“虚”与“实”、“寒”与“热”的状态由不平衡趋于平衡。

 

“补”有受纳之意,多用于虚证、寒证,以补益气血、扶阳补元;“泻”有排出之意,多用于实证、热证,以引邪外出、消瘀散结。

 

灸疗的“补虚”与“泻实”,实际上就是借助艾灸通利经络的治病前提,激发机体本身的调节功能,使虚者补、实者泻、寒者温、热者凉,从而达到“虚者灸之正气得扶,实者灸之邪气得祛”的效果。 

 

什么是补法泻法?

 


这就要用古人的思维来思考问题了。

 

古人认为,人体有十二正经,它们就像大河一样流走全身。经水为营血行于脉中,河流上面有一层气,这层气行于脉外为卫气。卫气入里则化为营血,营血外出则化为卫气。


所以,补法就是将卫气导入到营血中,泻法就是将营血引出到卫气中。

 

那么,一补一泻,在艾灸的手法方面是如何做到的呢? 


《灵枢·背腧》曰:「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以火补者,毋吹其人,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
 
《针灸大成·艾灸补泻》曰:「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待自灭,即按其穴;以火泻者,速吹其火,开其穴也。」


从这两段文字可以得知,艾柱灸补泻的操作手法如下:

 

艾炷灸补法——点燃艾炷后,不吹旺艾火,等待它缓慢地燃烧,直至自己熄灭。这样火力温和,热力缓缓透人深层,以补虚扶羸,温阳起陷。灸治完毕后再用手按其施灸穴位,使真气聚而不散。
 
艾炷灸泻法——点燃艾炷后,以口迅速吹旺其火,促其快燃,火力较猛,燃烧速度快,不燃至皮肉,当患者感觉局部烧烫时,即迅速更换艾炷再灸,施灸完毕后不按其穴,是谓开其穴而消散邪气。


需要注意的是,《黄帝内经》成书时是没有艾条的,艾条的广泛使用是最近一百年左右的事。那么,在使用艾条施灸时,补泻操作手法又是怎样的呢?

 

多位艾灸名家建议如下:


 

艾条灸补法——艾条点燃艾条后,不吹旺艾火,等待它缓慢地燃烧,像温和灸法那样施灸,使火力缓缓透人深层,灸治完毕后用手按住施灸穴位,再移开艾条,使真气聚而不散。
 
艾条灸泻法——点燃艾条后,用嘴不断吹旺艾火,像温和灸法样那施灸(或像雀啄灸法那样施灸),火力较猛,艾条燃烧速度快,施灸完毕后不按其穴,移开艾条即是。

 

补泻:取穴、用材、手法不同

 

1

取穴

 

⑴取穴原则


补法:主要通过补其本经、补其表里经、虚则补其母的方法选穴配伍,达到“补”的目的;

 

泻法:主要通过泻其本经、泻其表里经、实则泻其子的方法选穴配伍,达到“泻”的目的。

 

举例如下:

 

脾阳虚:补虚可以选择脾经本经的穴位,如太白;还可以选其表里经胃经的穴位,如足三里;火生土,肾属火,故而还可以选择肾经的穴位,如腹通谷。

 

⑵腧穴特性


腧穴的特异性与补泻效果也有直接的关系。

 

比如,气海为补气穴,气虚患者行补法,则补益之效倍增;肺俞为解表散寒穴,风寒表证者行泻法,则可疏风解表、宣肺散寒。

 

2

灸材


隔物灸里,间隔物的功能也决定补泻作用。

 

补法:选择偏重于补的药物进行隔物灸或敷灸,如隔附子灸补虚助阳,治厥逆、阳痿、遗精;隔姜灸温经散寒。

 

泻法:选用偏重于泻的药物进行隔物灸或敷灸,如隔蒜灸解毒消肿,泻火止血,治痈疽、疖肿、癣疮、咯血、鼻衄等症;隔甘遂灸散泻毒邪。

 

3

手法



补法:多选用艾条雀啄灸、温和灸、回旋灸。

 

泻法:多采用直接灸、灯火灸、局部灸等刺激性较强的方法。 


艾灸:必须补泻结合

 


在这里要注意,“补”和“泻”不是绝对的,无论什么体质的人,都应补泻结合。



比如,虽说虚寒之症要补,实热之症要泻,但千万不要认为虚的人就不能泻。我们知道“久虚必瘀”,虚寒之人往往体内有寒湿、痰浊、瘀血等瘀堵之物,如果瘀堵在中下焦,只补不泻,阳气就不能循环到下焦,就会虚火上浮,出现上火、失眠、烦躁等症状。

 

此时,就需要艾灸来泻通。因为艾灸的本质是一种能量疗法。经络如同江河,上游堵塞,下游一定缺水。上游堵塞地段就是能量堆积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艾灸能量堵塞区,又没有灸通的话,就容易增加堆积能量加重堵塞,从而出现上火等常见副作用。

 

经常艾灸的人,建议定期(比如每周)局部泻火,否则也易上火,虚不受补。 

 

哪些情况用补或泻?

 


总的说来:



 

补法:多用于调理慢性病。如:慢性腹泻、慢性结肠炎、胃下垂等气虚证、气脱证、气不摄血证、血虚证、精髓之虚证、心阳暴脱证、中气下陷证、中医虚寒证、脾肾阳虚证、肾不纳气证、肾阳之虚证、冲任虚损证等。

 

像三四十岁还长痘的、乳房胀痛的、乳腺增生的、虚胖的、月经不调的、子宫肌瘤的、脾虚的、肝气郁结的、肾虚的、下焦寒凉的、腿酸胀的、手脚经常冰凉的、失眠的、抑郁的、焦虑的,用补法。



 

泻法:多见于治疗疔疮痈疽、犬蛇咬伤之类,可用于调理外感风寒发热、风湿病、外伤瘀血等,多采用直接灸;扁桃体炎、腮腺炎、淋巴腺炎等急性炎症,多采用灯火灸;神经性皮炎、带状宽大疱疹、鸡眼等,多采用局部灸。

 

像20多岁满脸出油长痘的、有黑鼻头的、实胖想减肥的、胃火大有口气的、突然便秘的、吃东西不对腹胀的、舌苔黄而干口苦无味的、光是额头长痘的、心火旺脾气大的,用泻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