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家乡风景三——行走在双龙峡

 卧听风铃 2019-01-14

本文参加了【背起行囊去旅行】有奖征文活动

 

  晨阳晕染苍茫大地,四野茫茫。透过车窗,秋的色彩,时而露出红点点,时而黄,时而绿,时而褐。峡谷情牵,天空纤尘不染,似乎双手一掬,就能捧个满怀的蓝。一路上,秋色入眼,被秋色撞了满怀,那婀娜多姿的草木,被金风细细裁剪,终于露出了真实的面目。

  你看簇簇红叶,渲染了满山的秋景,使我瞬间睁大了眼睛,想找个词来形容深秋大山的美,色彩斑斓显然是轻描淡写;惊喜,是在预料之中;诧异,又在预料之内,搜肠刮肚之时,不由地想起苏轼当年为九仙山提笔留下的“九仙今已压京东”。每每记起这个句子,心中便微微颤栗,有一种自豪感自心头涌动,这是我们的家乡,我们五莲的旅游圣地。

  一束束阳光透过树的罅隙洒下斑驳的影子,凉爽的风亲吻着面颊。丛林里随处可见的是已经红透了的秋叶,不是红装,艳胜红装,漫山秋韵,醉意浓浓。走在旷野里眺望株株的红叶树,燃起一束束炽热的情感,血液慢慢沸腾,驻扎在灵魂深处。

  新修的蜿蜒小径迂回着游人惊诧的表情,一直延伸到玻璃栈道。白龙潭瀑布唱响,撕裂着峡谷的幽静。登高送目,目光轻柔掠过平静的湖水,水天一色的温顺秋光,如抖落的画轴,豁然铺展;眸光穿越灌木丛林,层林尽染,色带分明。这浓淡幽雅或动或静的景致,心中怦然跳动出几个浅拙的文字,洇染一首小诗:

  平湖秋水波粼粼,满目斑斓曲径深。

  水韵悠长十里画,山川色带层层分。

  千人栈道抬望眼,一醉长空不染尘。

  秋韵叠重天地阔,客船静默载游人。

 
 
 
 

  在幽长曲径上碎步轻移,两壁对峙,一抹秋阳涂染峭壁,满壁金黄。流水争喧,曲径流碧,被扑朔迷离的景致左右吸引着,同时被大自然浑然天成的创造力再次震憾。抬头仰望那簇生长在岩石上的红叶,它们的根如爪如须紧紧地攥住岩石的缝隙,仿佛透过岩石完全显露出来。这山、这水、这草、这木,该历经多少个年头,它们朝朝暮暮相守相伴,这也许是大千世界的另一种缘分吧?不经意间千回百转相聚在一起,为彼此付出一生,无怨无悔。

  倾听峡谷里的流水,或缓或急,沉稳如渊,激流成环,飞流成瀑,玉珠四溅,汩汩喧唱,不曾停歇,日夜奔流,向着她的目标,融入大海,奔流不息。涌动不止的水呀,你该流经多少山谷,淌过多少河流,最终才投入大海的怀抱。

  岁月流转,穿越历史的烟云,隔世之叹,我仿佛隐约能听见当年峡谷里的笑语喧哗,似乎嗅着掩藏在唐诗里的韵味,又闻到了宋词里无尘染的旋律。不禁想起张若虚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是啊,模仿学写张若虚的名句:峡谷何人初涉足?何年何月复还来?正因为有了先人踏出一条履痕小道,于是便抵挡不住后人的脚步,一波一波的游人,前来寻幽探秘,以及后来的“龙潭峡谷”,再后来的“双龙峡”。现在,一年四季,游人慕名前来,人头攒动,接踵而至。

  一阵风袭来,丛林万千秋叶喧哗。深秋,叶子以最美的姿态展现给世人,即将完成生命的轮回。从不招蜂引蝶,彰显独特的品性。没有桃花的夭夭,也没有莲花的清幽香气,更没有牡丹的雍荣华贵,却又有青松的傲骨,夏天奉献葱茏绿色,历经寒霜洗礼,用火红点燃秋的韵味,给山野纹上了靓丽的花纹,惊艳游人眼眸,荡涤人的灵魂,谁说它一生伤悲!

  不时,凋零的落叶,由于风势不同,每次坠落的数量也不同。静静地站在一边,收集落叶的音符,可以分辨落叶的高度、落叶的沉重、落叶的大小。落叶随风而坠,落叶的去向才感知无形风的存在,风的流向,是风把落叶带到它该去的地方,落叶划落的那一瞬,不仅舞起曼妙蝴蝶般的扇动舞姿,还留下美妙的声音,有了落叶,才真真实实地感觉到风的存在。所有落叶合奏的声音都撒落在这峡谷里,尔后一起涌动,喧闹起来,这峡谷便更热闹起来,澎湃的心胸荡漾起伏。不知道哪位哲人说过,笑看花开是一种美好的心境,静赏落叶何尝不也是从容?

  回眸峡谷,水波含笑,那一湾澄碧里的浅浅倒影,被微风吹皱,影子也随即摇晃。与之相邻,细细的涟漪里闪烁着碎碎银光,一圈一圈,渐渐荡漾开来。满目的秋意,满目的秋水,满目的波光,满目的长天一碧,令人久久沉醉。

返程中,几簇野生枸杞,劫掠了我们的眼眸,驻足,小心翼翼把颗颗红红的玛瑙吊坠收入囊中。今天收获的不仅是晚秋定格在心中的风景,还有这天然的野生枸杞,如同淘到宝一样,满怀喜悦。

 
 

  峡谷依旧,景致却千变万化,如同人的一生,谁也无法预料前面该会遇到什么样的风景,随着四季的更替,每一处风景各异,只能边走边赏,有的边走边忘。些许我以前来过,对这里初见时的惊鸿一瞥,念念不忘的情愫一直蔓延。五莲最美的峡谷,我心所向美在诗情画意里,待到何时,我们再次想见?(1808

写于2017.11.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