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孩子有情绪困扰吗?

 木香草堂 2019-01-14

你的孩子有情绪困扰吗? - 南海美丽 - 南海美丽的教育博客
 

很多父母经常担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情绪困扰,或经常因为孩子爱哭闹、爱发脾气、过度别扭、固执等,让父母变得更为辛苦,甚至很多书上教导的方法和策略都难以用得上。

家里如果有一个爱闹脾气或固执别扭的孩子,会让父母的情绪、生活,甚至全家的生活作息都受到严重的影响。尤其听到坊间很多情绪困扰或情绪障碍等相关报导,更是让父母担心。面对孩子的情绪问题,好像不仅是接纳、包容就可以了事,自己的孩子现在的情绪问题会不会是情绪障碍,或会不会演变出将来的情绪障碍?如何帮助孩子或家人解决情绪的问题、如何避免孩子将来出现情绪障碍,应该先有下列的认识和行动。

调适情绪的能力是重点

每个人难免都有情绪困扰,有情绪困扰常常是因为需求没有获得满足,遇到受挫或压力过大的情况,很直接的表达情绪,对于一个小学生或青少年而言,这种情绪困扰应该是正常的。目前对大脑的研究,发现人在受挫或压力情境下,可以适当的调适情绪,不会采取冲动的反应,可能要等到二十余岁,前额叶成熟之后,才能做得到。

如果小孩过度压抑自己的情绪,或不会表达自己的需求,才是大人应该担心的事。所以,年纪小的孩子有情绪困扰,应该不是父母担心的重点,但怎样让孩子学习其他适当的表达情绪方法,让孩子顺利发展出应有的情绪,而不要一直停留在自我的观点、原始的情绪反应,也不要一直用直接、原始的哭闹或肢体动作来表达,那才是父母要期待的目标。

情绪困扰的两大核心问题


一般情绪可分为正向情绪,如高兴;和负向情绪,如生气、难过、害怕。这些也是一般三岁以前的孩子就有的原始情绪。

1.情绪发展不成熟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以及成长的经验,孩子慢慢也会发展出一些社会化的情绪,例如喜悦、幸福、紧张、嫉妒等。因此,父母首先应该观察孩子在生活中是否有不同的情绪表现出来,或是对于不同的情绪是否会有不同的行为、表情来表达。如果进到学校,他所感受和表达的情绪仍停留在原始的状态,像个三、四岁的孩子,对不同情绪的表达也非常单一,例如高兴就是拍手、大笑,生气、不高兴的情境就以哭闹、摔东西或找妈妈等固定的行为来表达,这时候,孩子的情绪问题就值得父母担心了。因为这表示孩子的情绪发展和表达,比他应有的年纪较为不成熟,也就是一般所谓的“这个人很幼稚”。

情绪困扰的问题除了要关注发展是否正常之外,很多父母、师长比较会注意到干扰到别人的情绪问题,例如哭闹、生气,也就是说如果孩子出现外向性的问题,家长比较会注意到这样的情绪问题。所谓的外向性问题,是指攻击、破坏、违规等个人少控制且对外界具干扰的行为问题。一般仅会认为这些行为主要是因为孩子生气或愤怒,但研究发现,很多小学生可能在焦虑、压力大、忧郁、失望时,也会出现这些外向性的行为问题。

2.内向情绪的不当压抑

有些孩子表达情绪的方式比较内隐、不会干扰他人,甚至仅会在安全的环境才爆发,这样的问题比较会被父母或老师忽略。这些内向性的问题表现方式可能是沉默、退缩、被动的拒绝,甚至是一个人孤立起来,这些行为在不敏感的家长或小学的大班级中,很容易被忽略。很多研究证实,家长和教师都比较容易注意到外向性的问题,可以在早期就介入,而内向性问题比较容易被忽略,所以一旦变成被注意到的问题,通常状况已经比较严重了。

例如一个被父母期待很高的小男生,经常在功课、才艺都要有很好的表现,虽然家长非常鼓励他的好表现,但家长没觉察他对于失败的恐惧,以及没有观察到孩子在长期压力下,对于学习活动已经出现缓慢、退缩,早期的热诚、主动已不在了,导致家长看到孩子出现偷窃、说谎行为时,才开始处理外向性的问题。不过,偷窃、说谎的处理效果通常不好,因为家长所看到和处理的问题,都仅是冰山的一角。真正的问题是潜伏于孩子内心的情绪,但因很多孩子不会直接表达内向的情绪,仅以不明显的方式间接表达,多数不敏感的家长或忙碌的家长,可能因此忽略了注意孩子行为背后的意义。

目前经常报导成人的偷窃欲、恋物狂甚至强迫症等,部分原因是童年内向情绪的压抑和不当表现,以及长年的问题未被正确发现和导正所致。这样的问题累积到青春期或成人,以其他疾病的病征或症状显现,处理起来就会费时又成效不彰。所以,情绪问题应该是冰山的一角,真正的问题是在情绪能力的发展迟缓、内向情绪不当的表达且被忽视,才是家长真正需要正视的情绪困扰问题。

影响情绪表达三要素


发现孩子可能是情绪发展幼稚或不成熟,或是内向情绪表达不当等问题时,先不要断言孩子是情绪障碍。毕竟一个人要有适当、成熟的表达,需要有些条件配合。

1.智力或口语发展

首先,应先了解孩子的特质,孩子的智力、口语、人际互动能力是否跟一般同龄的孩子差不多,因为智力和口语能力会影响孩子对于情境的了解,也影响孩子对情绪的概念和正确表达情绪的方式。如果孩子是属于智力、口语、人际互动能力较差的,出现上述的情绪困扰应该是可预期的。

所以,建议家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明白示范情境和情绪的连结,以及正确、多元的情绪表达方式。例如妈妈看到孩子又犯错生气了,可以直接说出来:“你又做错了,让妈妈很伤心,好像是妈妈教不好。妈妈不想再说了,你自己先想想错在哪里?”“你这么大声吵,让妈妈心很烦,我不想说话了,我等一下再帮你。”经常明白的示范说明情境、个人心情、情绪表达的行为这三者的关系,如“情境”就是“你又做错”、“你这么大声吵”,心情就是“妈妈伤心”、“妈妈心烦”,结果的行为是“妈妈不想再说了”、“不想说话”;或是帮忙把孩子的行为也利用上述的语言表达,让他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关系,可以协助孩子渐渐学习到如何适当的表达情绪。

2.先天气质差异

除了能力之外,孩子的气质也可能影响情绪表达,根据理论,每个孩子的气质有九个向度:活动性、规律性、趋避性、适应度、反应强度、情绪本质、坚持度、注意力分散度、反应阈等。有些孩子的气质本质就是比较喜悦的;有些是比较忧郁负向的;有的孩子固执坚持力很高;有的孩子有弹性,容易被改变;有的孩子反应比较强,一点情绪就大惊小怪;有的孩子反应强度较低,经常会低估了他所感受的情绪,例如他回家之后,沉默不说话半天,直到晚上才说出“放学途中被人抢了钱包,手臂被打伤了”。有的孩子遇到新环境或是刺激会采趋近的态度;有的孩子对于新的情境、事物都会先退缩、逃避,容易变成“不”先生╲小姐;有的孩子很敏感,一点小刺激他就会觉察到;有的孩子对周围环境比较鲁钝,爸爸妈妈的声调语气已经变得高扬大声了,甚至是打下去了,他才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生气。

因为孩子的气质不一样,可能出现的情绪表现、困扰也不一样,如果父母不了解孩子的表现可能跟他的气质有关,把孩子这些问题拿去找医师,可能得到的答案是“这些行为问题和孩子气质有关,你可以……(一些因材施教的管教方法)。”医师或专家顶多认为孩子仅是适应障碍或适应问题,而建议父母采取一些适合孩子气质的管教方法。

3.情绪表达的学习环境

家庭是不是一个心理健康的环境,也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很多父母本身有压力,在家里经常情绪失控;或是婚姻出现问题,父母或家人经常争吵;甚至有些父母对于情绪、冲突的处理方式,也采取哭闹、打骂、威胁等不成熟的方式。因此,父母看到孩子的情绪问题时,不妨检查一下自己或家人是否也有类似的情绪表达方式,如果是的话,孩子的问题也仅是如镜子般反映出家里的问题。这时候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还不如先改变大人表达情绪的方式,如果父母面临压力、挫折、冲突,可以用比较成熟的方式处理,就可以降低孩子受到的伤害,也不会助长孩子的情绪困扰。

改善情绪问题DIY:语言示范、避免错误鼓励、善用角色扮演

很多孩子的情绪困扰问题可以在父母、家人或师长的引导下,逐渐改善。家长或老师可以尝试去协助孩子正向发展情绪,前述的语言示范就是方法之一。其次,父母可能要观察一下,孩子不当表达情绪的行为是否被鼓励,很多家长常因受不了孩子的吵闹,在孩子大吵哭闹之后让步,这就是错误的鼓励孩子不当的行为。如果父母或周围的人不停止这种错误的鼓励,很难改善孩子的情绪困扰。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利用故事书、戏剧、生活事件与孩子讨论不同角色的不同观点,让孩子学习如何利用不同角度看问题。如妈妈拒绝孩子,可能是妈妈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让孩子学习从自我为中心、以我独尊的思维,慢慢学习以弹性角度看问题。父母或大人也应利用机会,示范或角色扮演如何正向的表达情绪,例如好朋友不愿意借你玩具,让孩子学习从好友和自己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同时跟孩子扮演自己和好友等不同的角色,去思考这个问题。所以,如果家里的客厅是剧场的话,孩子将有机会学习不同的角色和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文/洪俪瑜)

编后语:

孩子出现情绪困扰的问题如果不是发展迟缓、能力或气质所致,而且也尝试过上述方法仍未见改善;甚至参加很多坊间所谓的EQ训练工作坊或接受咨商心理治疗等,仍成效不佳,且尚未接受过小儿神经科或精神科医师的任何诊断,建议父母尽快带孩子去就医。及早就诊,虽然可能会得到一个标记,但很多研究发现,愈早正确诊断和正确疗育,可以提高孩子恢复正常的机会。

遗憾的是,国内家长常碍于面子,也因小学阶段出现的问题还不严重,一再拖延,等到中学,问题变严重之后才开始紧张,急着找医生,已错过黄金介入期,当然也就延宕了孩子的恢复。顺利的情绪发展是在增加孩子对压力和困境的抵抗力,期待家长给孩子机会学习、发展正确的情绪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