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是最早就是最好:元旦山西古建纪行

 伟天英 2019-01-14

不是最早就是最好:元旦山西古建纪行

作者简介

58个设区市与县级政区,222处古建筑、古遗址与博物馆,这是一年前的寒鲲所想不到的,想不到在短短一年内,能参访如此之多的地点与古迹,幸甚至哉。更想不到的是,寒鲲会以【三大唐构】联逛的方式度过元旦假期,赶在2019年到来以前,刷齐了国内现存且确证的3.5座唐构。

此次访古是应 晋行记研学中心之邀随团前往的,全程聆听了冀瑞宝老师的精彩讲解,高质量的深度研学真是令人赞叹,体验非常之好。下面,我就结合本次行程中的所见所感,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山西省境内的三大唐构,以及运城地区此行涉及到的元明清时期古建筑。

一、最早木构看山西

以木结构为主、土石为辅的建筑材料组合,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乃至于整个东亚文化圈传统建筑的基本特性,可以说东亚文化圈内的绝大多数功能性建筑,大多都是【木主土辅】。其中木结构负责【受力】与【空间】,砖石夯土则负责【地基】与【外墙】。所以,若论其某个古建筑的年代,也往往以负责【受力】的梁架、斗拱、立柱等【大木作】为准,并不负责受力的【土石结构】与装饰性的【小木作】即便有后世修缮的部分,也并不影响对于整体年份的断代,只是会在细讲【重修】年岁史,提上一句。

由于王朝更迭的战乱破坏以及三武一宗的数次灭佛,以宫殿建筑、佛寺建筑、行政官署为主的古建筑,存留下来的往往以明清时期的为主。唐宋辽金元五朝的【高古建筑】,虽有遗存,但总体数量即便以【大木作】部分断代,也还是不超过800座的。其中,山西一省便独占580座,冠绝全国。其中,唐代的木构建筑,可以确证的只有3.75处,其中,又有3座在山西。

  • 山西省五台县阳白乡南禅寺大殿(大木作部分、计1座)
  • 山西省芮城县广仁王庙大殿(大木作部分、计1座)
  • 山西省五台县豆村镇佛光寺东大殿(大部分、计1座)
  • 河北省正定县开元寺钟楼(下半部分、计0.5座)
  • 甘肃省敦煌市莫高窟196号窟窟檐(一个屋檐、计0.25座)

论起年份,此行所参访的三座唐构中,南禅寺大殿最早,算是中唐造物,其余两座均是晚唐造物,它们之间区隔着一次【会昌法难】(唐武宗灭佛)。三者均是可通过题记、碑文确定的现存最早的三座唐构。

不是最早就是最好:元旦山西古建纪行

南禅寺大殿

南禅寺我已经是第三次拜访了,前两次分别是秋晴微霾之日与夏阴小宇之时,这次有凑上了一次冬寒晴朗之景,下次再去就趁个春日吧。南禅寺之所以能在规模较大的会昌法难中存续下来,完全是因为它在当时的等级较低,是一个乡里层级的小寺院,与它同时存在的还有一个北禅寺,二者的命名完全就是以当时在乡里的位置而定的【方位+禅寺】之格式。而且,南禅寺所在的阳白乡处于五台县与五台山区的西缘,既不在去往五台山的要道上,也不在通过滹沱河东下真定的要道上,更不在自忻州(新兴)北上代州(雁门)的晋北干道上,处于一个完完全全的山间乡里支线上,也便逃过了一劫。当然,梁林夫妇当年也没有注意到它,毕竟佛光寺是在敦煌石窟壁画里有表现的大寺,即便晚唐重修也是按照【殿堂级】造的大家伙,唐朝时某个乡里南部的禅寺自然在民国时期是无从检索得知的,所以南禅寺直到建国以后才被文物保护工作者在普查过程中被发现。

不是最早就是最好:元旦山西古建纪行

佛光寺东大殿

对于佛光寺,寒鲲是二次拜访,对于这个古建爱好者必去的“近水楼台”,作为一个常居山西的票友,不知未来还会去多少次。但,【出檐深远、斗拱硕大、比例协调、殿堂气势】等充沛的唐代建筑风格,还是会令我次次为之动容的,何况还有寺犬金毛“提提”,唐塑、唐塔、唐题记,以及另一座典型的金代建筑、壁画、彩塑集成的文殊殿。唐风要素最全的莫过于此了,虽然这种唐风从时代上看已然是迟暮之年,已然不如晋北辽西的四处辽构那样更加气势恢宏。但,它终究还是一处绝大多数大木作与部分小木作都是来自晚唐的唐构,虽经后世改动,却也不减当年风华,甚至还能让人回想起盛唐,这样的壁下观,怎么能不多来几次呢?

二、修旧如旧:如哪一代的旧?

广仁王庙虽然在建造年份上早于佛光寺东大殿,但它看着其实并不像一个唐构,尤其是在经过最近的一次【修旧如旧】以后,这次【修旧如旧】也是引起比较大的争议,褒贬不一的。其实,【广仁王庙】与【南禅寺】乃至【开元寺钟楼】都是在【修旧如旧】,三者的大原则是一致的,只不过三者所【如的那个旧】并不相同。

不是最早就是最好:元旦山西古建纪行

等看门人开门时从院墙外侧照到的广仁王庙正殿

广仁王庙的【修旧如旧】并没有像【南禅寺大殿】与【开元寺钟楼】那样,不考虑历代修缮之痕迹便一下子“旧”回了唐代。【广仁王庙大殿】则与之相反,它保留了自唐及清历代修缮的样貌,并没有“冒然”剥离掉【唐以降】的痕迹,去换上一个个新做旧的仿唐构建,而是把历代的匠心都保留了下来。虽然看外貌,不似唐风,但还是能从梁架与斗拱上看出唐风的。两种思路,如果以【追慕唐风的审美格调】来看,自然是【南禅寺】路线更好,但【广仁王庙】路线则更容易保留历代信息,私以为是更符合文物修复原则的。

三、古今:在古今干道上飞驰而过

幸亏有了高铁,可以实现两小时便南北向跨越半个山西省的进度,也为此行在24小时之内看齐山西省内的3座唐构提供了可能。值得一提的是,此行所经过的要道,无论是自太原往北翻越石岭关抵达忻定盆地的大运高速(二广高速山西段),还是沿滹沱河东进参访两寺的滹沱河谷道,还是顺着大西高铁南下的这条被我称为人字一撇的干道,都是自古以来的交通干道。

不是最早就是最好:元旦山西古建纪行

限于山西高原的地形,山西高原内部自古以来便以人字形干道及其河谷支线,为主要交通路线,这一点和其他地方大体一致,都是古今一致的。当然,山西高原由于内部的山地、高原、盆地结构而在古今要道的重合性上更加明显,三千年来几无变化。

太原向北有三关:石岭关、天门关、赤塘关,均位于如今的阳曲县境内,是系舟山区与吕梁山区之间的谷道,其中,尤以石岭关为古今通达之要害。在古代,石岭关便是太原盆地与忻定盆地之间相互沟通的要道,也是中原经山西高原来往塞北的主干道,在宋太宗灭北汉的过程中,此地还爆发了一次围点打援的石岭关之战。如今纵贯山西南北的北同蒲线、大运高速(二广高速)、108国道(京昆线)、大西高铁均通行此关附近。

不是最早就是最好:元旦山西古建纪行

沿着滹沱河东进,便是山西高原除了著名的太行八陉以外的一条重要支线型古道,姑且把它称作【滹沱道】吧,当然也可以根据五台县与平山县之间的那个【黑山森林公园】,而把它戏称为【黑山道】,没错,就是汉末张燕黑山军的那个黑山,当然,这里的黑山只是一个点,而张燕黑山军则是一个在整个东太行山区的武装割据势力。另外,根据李零老爷子的考证,赵武灵王灭中山国以后,迁徙中山贵族的那个目的地肤施,可能不是今天的延安,而是当时的虒虑,也即今天的五台山一带,毕竟虒虑与肤施(甚至滹沱)在上古时期的读音与字形上都是相近的,而且虒虑离中山国核心所在的灵寿也很近,通过滹沱道便可到达。

太原向南、沿汾河谷地而下,经由侯马转入涑水流域抵达永济蒲津,这是山西省境内第一条高铁——大西高铁的最早通车线路,也是大运高速南段、南同蒲铁路通行的主要地段,更是自古以来太原与【关洛核心】(关中与河洛)之间通行的【晋南干道】,以至于山西省内称呼【晋南】时,都不会算上明明也在山西南部长治、晋城,而只把这条干道旁的临汾、运城视为【晋南】。

寒鲲之所以要强调这次行程所经过的古道,是因为寒鲲一贯主张要在访古过程中结合地理形势去看待所访古迹的历史,并且将历史上曾经在这片地域发生的重要事件、在这条古道上发生过的重要行进(战役、巡游、迁徙等)融汇到观者的历史认知之中,建构起一种“大空间”感,从而更好地把握古迹所在的“小空间”以及古迹背后涉及到的历史掌故,把历史上的人、事、物,都安置到这个大框架之中,这样的历史知识才是三维立体的。

四、追慕:当绝代风华等了一千年之后

我们访古,除了是在访问中提取,那一丝一缕透过时光筛选而遗存下来的历史讯息,其实也是在观赏那久经岁月风尘打磨的绝代风华,如果说历史讯息是历史学的、考古学的,那么这曾经在一千年前便是当时之巅峰的作品,则是艺术的、文学的。

不是最早就是最好:元旦山西古建纪行

翻拍自东方博古系列丛书:《永乐宫壁画:朝元图释文及人物图示说明》

坐拥四座元代建筑的永乐宫,无疑是此行之中最具艺术气质的,而且也是全山西九处元代壁画中唯一的一处道教宫观壁画。其中,大体出自晋南朱好古画派之手的三清殿朝元图,无疑是永乐宫壁画中最仙逸的部分,不论是从画幅大小、走笔手法、人物造型、沥粉贴金那个角度看,都是山西古代壁画艺术的冠冕王者之所在。另外,在永乐宫中轴线西侧的永乐宫搬迁资料陈列馆也很值得一看,毕竟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相当成功的一次经典级搬迁,建国初期的老一辈文保工作者,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仍旧能在极其简陋的工具配合下,完成这样一次近乎完美的搬迁,其精神也是很值得我们后人追慕的。

不是最早就是最好:元旦山西古建纪行

刚刚进行完冬日消防演练的永乐宫三清殿

冀瑞宝老师在讲解永乐宫纯阳殿壁画

五、层累:任何一处古迹都是历代信念与遗存的叠压

【层累】是古史辨派率先创制的一个语词,用于概括中国传统历史上对于悠远古史的层累式建构之现象,寒鲲这里就要把它稍微套用一下了。其实,不仅仅是在古史编排上有层累现象,就是在任何一个古迹上也会有不同朝代的层累,作为一个访古行者,我们在观瞻一处古迹之时,不仅要去看它的空间布局,更要学会去区分“历代层累”,通过现场展板、随行讲解与相关资料,去“阅读”累积在一处古迹上的不同年代层,这样方能更加清晰地明白一处的古迹的来龙去脉,以及不同时代的不同风格。

不是最早就是最好:元旦山西古建纪行

解州关帝祖庙正门

就拿本次行程所参访到的解州关帝庙举例:被祭祀的关羽本身是东汉末年人物,从关羽到关公的形象变化,在宋元明清诸帝的不断加封与《三国演义》的逐步成型过程中,早已面目全非,以至于关羽的美髯、赤脸、偃月刀、赤兔马、绿袍乃至掌刀的周仓,都是宋明附会的产物,桃园结义、温酒斩华雄、义斩文丑、千里走单骑等经典桥段也都是后世的编排。

不是最早就是最好:元旦山西古建纪行

解州关帝庙崇宁殿

我们能因为这些形象都是子虚乌有,所以就是没有价值且需要彻底剔除的么?不尽然,因为这些元素虽然不是汉末三国历史上正儿八经出现的,却也是宋元明清时人在关公信仰的造神活动中,所映射到关羽身上的思想信念,这种宋元明清时人的思想观念,反而是真的。甚至解州当地给关公编排出的战蚩尤、冤枉村,以及在乡犯事逃亡的理由,其实都是当地百姓朴素的关公信仰的反映,是具有民俗学价值的,我们不能因为这些素材并不符合史实,便忽视它们所饱含着的思想史、民俗史价值。

毕竟那些和现存关帝庙内的大部分清代建筑同期的思想史与民俗史素材,也是我们了解当地明清史的一条条重要线索。我们大可在保持对于关羽史相的批判性认识的同时,去了解关公信仰在明清时期的河东地区乃至晋商所至,究竟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关帝又是如何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成为武财神的。

不是最早就是最好:元旦山西古建纪行

寒鲲在永乐宫龙虎殿拍摄三清殿远景的背影

我想,这种以【层累】的眼光看古迹的视角,才是更加合宜的,毕竟这样的视角是可以给观者还原出不同年代对于一处古迹的“分层”作用的,这样我们就会获得一个在时间轴上更加丰富的古迹,来与这个古迹所在的小空间、大空间相结合,进而实现与历代古人的神会,这样的壁下观岂不妙哉?

六、守望:楼阁可以是对远处的眺望,也可以是对历史的守望

不是最早就是最好:元旦山西古建纪行

万荣县解店镇东岳庙飞云楼

不论是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所构成的江南三大名楼,还是凑上鹳雀楼组成的中国四大名楼,其实都已经是装配了电梯(除岳阳楼)的近现代建筑,实在算不得古。作为地上古建大省的山西,虽然没有称得上高古建筑的楼阁,却也有三处清代楼阁,虽然已是清代作法,但依然可以算作尚有古风,它们分别是:介休祆神楼、万荣汾阴后土祠秋风楼、万荣解店东岳庙飞云楼,并称为山西三大名楼。本次行程便参访了其中的秋风楼与飞云楼。

不是最早就是最好:元旦山西古建纪行

汾阴后土祠秋风楼

寒鲲在这里重点谈一下后土祠秋风楼,【后土】与【秋风】两个词都是与汉武帝紧密相关的,【后土】祭祀本身就是从汉武帝时期走向正规化并逐渐兴旺的,汾阴后土祠由于恰好位于汾水入河处南部的一处黄土之上,而成为汉武帝以来直到明初历代祭祀后土的中心所在。【秋风】则得名自武帝五次祭祀后土中唯一的一次秋季来访时候所赋的那首《秋风辞》,也算是汉武帝的第一代表作了。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不知道汉武帝当年五次来后土祠并在秋天的那次歌咏《秋风辞》的时候,知不知道后土祠紧邻的黄河对岸便是太史公司马迁的故乡——夏阳芝川(韩城市芝川镇)之所在,现在尚有司马迁祠墓遗存,天气晴朗的话,或可望到,2015年的清明,寒鲲曾在韩城访古时一并拜谒。

不是最早就是最好:元旦山西古建纪行

启功老先生所题之司马迁祠墓匾额

这位被后世尊为“史圣”的一代大家,就这样与汉武帝感慨时光飞逝的地点遥遥相望,一边是写下记录了两三千年历史的《太史公书》作者,一边是咏叹着时光飞逝感慨一生功业的《秋风辞》作者。而且,汉武帝对司马迁一生的影响时巨大的,司马迁对汉武帝身后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这对儿君臣之间的关系实在是微妙之极。在2019年元旦当天,寒鲲便身处在这样一个隔河就是太史公故里的地方,望着静静流淌的冬日汾河与黄河,除了孔夫子的“逝者如斯夫”,又还能感叹什么呢?

不是最早就是最好:元旦山西古建纪行

冬日多霾条件下所远眺到的汾水入河口

或许,【秋风楼】之所以如此命名,也是为了感慨时光之飞快与历史之诡谲吧?黄河岸边秋风楼的矗立,又何尝不是某种呼应或守望呢?既是与司马迁祠墓的呼应,也是对历史长河的守望。

不是最早就是最好:元旦山西古建纪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