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国政:在沉默中走向孤独

 阳春白雪418 2019-01-14

QQ截图20190108161052

杨国政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教授


这个系列的讲座叫外国文学名著鉴赏,我今天所讲的《对话录》虽然不是名著,但它的作者很有名,就是卢梭。卢梭的大部分作品都很有名,像《忏悔录》《新爱洛伊丝》《爱弥儿》等,都是家喻户晓的,甚至是大众的必读书,但是《对话录》很多人都不知道。今天讲这本书,正是因为它没名,而且这本书还是一部比较奇特的书。

一、让-雅克·卢梭生平

现在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对话录》,以及从这本书出发,看一看卢梭晚年的心路历程。

卢梭全名:让-雅克·卢梭,是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的哲学家、作家。但如果今天卢梭坐在台下,或者听到了我今天这么介绍他,肯定会冲到台上,揪着我的衣领说,你是在骂我。为什么呢?因为我介绍他时,用了三个卢梭最不喜欢的词:法国人、哲学家、作家。

另外我们看一下他写作生涯中的几种身份。第一种身份是音乐家。在1750年之前,卢梭的作品主要是一些歌剧,比如《乡村卜师》《风流的缪斯》等。这时的他身份是音乐家,这一点大家知道得少一些。其实卢梭还自己创造了一套音乐记谱法。

第二种身份是哲学家和小说家。这两种身份奠定了卢梭在历史上的地位,是在1750到1762年间。卢梭最主要的代表作都是写于这个时期,比如《论科学与艺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新爱洛伊丝》《社会契约论》《爱弥儿》《论语言的起源》《政治经济学》等。

第三种身份,卢梭到了晚年,其实是一个自传家。比如《致马勒泽尔布先生的四封信》《忏悔录》《对话录》《漫步遐想录》等。

在谈《对话录》之前,不得不提一下《忏悔录》,或者说提一下卢梭生活中的一些重要事件。

卢梭活了六十六岁,成名很晚,在四十岁的时候才成名。他写作的时间只有十几年。那么卢梭为什么花那么长时间写自己呢?先来谈谈卢梭一生中的几个节点。第一个节点:1728年3月14号。卢梭是个孤儿,他生下来母亲就去世了,后来他父亲因为和别人发生纠纷跑了。卢梭等于是寄养在舅舅家的。舅舅对他的关心不够,把他送去当学徒,在当学徒时,他经常受到师傅的责骂,所以卢梭的童年过得非常不愉快。

1728年3月14号,卢梭16岁了。有一天卢梭外出到日内瓦城,晚上回来时发现门外的吊桥已经吊起来了,他决定不再回城。从此卢梭踏上了流浪的道路。他转辗于一些城市,像安纳西、都灵、里昂、威尼斯、巴黎等。这时卢梭主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吃饭。为了谋生,他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宗教信仰,而且还做过仆人、家庭教师、秘书、乐谱抄写员。这时的卢梭最渴望的是成名、发财,但是处处碰壁,一事无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