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谷峰距县城以西30公里的金溪、临川两县交界之处,可见一山巍然耸立抚河之滨,群峰环抱如嶂,这便是历史名山灵谷峰。灵谷峰寺则坐落在海拔320.6米的灵谷峰巅上。 《太平寰宇记》载:灵谷峰坐落于临川之东南三十里,山中有石灵像,是以为名。南北朝时,临川内史、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见灵谷峰自然景色优美,便加以人工修葺,开辟了十大胜景:洗墨池、瀑布泉、棋坪石、漉酒泉、南北井、文印峰、退心石、驻云亭、石门关、古牛石。灵谷峰因石灵而得名,逢灵运而生辉。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为其三舅吴藩的《灵谷诗集》作序云:“吾州之东南有灵谷者,江南之名山也”。 灵谷峰寺原为道观,名隐真观,始建于东晋末年。不少名家诗人如王羲之、戴叔伦、颜真卿、晏殊、晏几道、曾巩、王安石、陆九渊、陆游、汤显祖等都曾游览过并留下了千古遗墨。宋仁宗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13岁的王安石因祖父王用之病故,随父王益回乡守孝,曾寄读观中三年,为隐真观内的斗姥宫题写了门匾。 90年代初,临川籍台胞郑其庭为首,倡议重建隐真观并主持重建重任,1997年秋竣工。重建后的隐真观改名为灵谷峰寺,并将王安石手迹“灵谷峰”三字刻成石匾,镶嵌在前殿山门正中。 内容来自腾讯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