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一些家长反映,他们患了一种叫“恐辅症”的疾病。此病不定期发作。一到给孩子辅导作业就难忍。辅导完作业自动恢复。症状为:脸红发热,音量骤然变大,呼吸加快,瞳孔变大。甚至偶尔会出现打人等过激行为。 恐辅症是什么?是什么让冷静温柔的家长,一下子会变得脾气暴躁? 是什么让平日乖巧可爱的孩子,此刻会变得这么可气? 是什么让相亲相爱的父母,会互相借口推托,甚至反目? 是什么让和谐友爱的家庭氛围,会突然硝烟弥漫? 养孩子这么多年,什么难关我们没有遇到过?从怀孕时的孕吐开始,好不容易熬到孩子上学了,却遇到了“辅导作业”这个洪水猛兽。瞬间瓦解了我们的耐心。 图片来自西瓜视频《考不好 没关系?》节目 一辅导孩子做作业,就忍不住发脾气。 “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也不会!!” 甚至有的家长还会体罚孩子。事后又非常后悔。 “我知道这么做不对。可是我忍不住。” 其他事情,我们都可以对孩子耐心、宽容,一到写作业,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今日头条的西瓜视频 《考不好 没关系?》节目中,首次将这种行为定义为“恐辅症”。我认为是非常贴切的了。 图片来自西瓜视频节目《考不好 没关系?》 为什么会有恐辅症?恨铁不成钢:对孩子期待太高 对于我们悉心养育的小生命,我们充满了期待。宝宝刚出生,哪个家长没有幻想过孩子是牛顿、爱因斯坦?我们希望他是聪明的,智慧的,不落后于人的。 是什么把我们拉回了现实? 一个简单的成语填空,你讲了10遍,他还是不会填。 一个最基础的数学题,你就差把答案告诉他了,他还是不明白。 期待落空的落差感让你感到愤怒和焦虑。 这和家长把孩子送去很多兴趣班一样。虽然明明知道孩子的业余时间奉献给兴趣班,未必是好的,但是看到别人都这么做,我们就忍不住了。 作为父母我们有很多这样焦虑的时刻,辅导作业刚好提供了类似的情境。我们对孩子的期待,一旦面临现实的冲击,就不敢面对。觉得一切都是孩子的错。 “是孩子太笨了!” 也许我们心里觉得发脾气未必是好的,但就是忍不住那样做了。 发脾气为我们的恐惧和焦虑找到一个出口,却让孩子承担了后果。 当出现恐辅症的时候,会发生什么?1. 花式吼娃 “你怎么生出你这么笨的孩子?” “你这孩子怎么回事,教了这么多遍都不会?” 甚至有更厉害的: “你怎么笨得跟猪一样?” 都涉及到人 身 攻 击 了。 2. 自备武器 家长准备戒尺等惩罚的工具,等辅导作业的过程中忍不住时,就拿起工具惩罚孩子。 这难道不是体罚? 每个父母的恐辅症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恐辅症对家长和孩子都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也并不能解决孩子做作业的问题。那么,到底该如何摆脱这种疾病呢? 如何缓解恐辅症?只要孩子还在,孩子还要做作业,恐辅症就不能消除,只能缓解。 1. 对孩子有同理心,学会换位思考 不要把小孩当成人看,你觉得简单孩子未必觉得 “这个题这么简单,你怎么就是教不会?” 学习本来就需要一个过程。你也许忘了作为家长的我们,小时候也是从不会到会的。 小孩子的认知,当然比不上作为成人的我们。我们看起来很简单的东西,他们刚刚接触的时候,就是看起来很难啊。 如果以大人的认知来看待孩子,难免会觉得失望。 2. 辅导作业的正确方式,是在适当的时候学会放手 作业到底是家长的事情,还是孩子的事情? 所以辅导作业,家长要做的到底是什么?辅导作业如果是教会孩子每一道题,家长当然会心累。 实际上,辅导作业,起到的更多是指导和督促的作用。而不是代替孩子去思考。 告诉孩子解题的思路,一起讨论如果下次遇到类似的题该怎么去做。 当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拉回孩子的注意力。 当孩子坚持不下去的时候,陪孩子一起坚持。 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好了,做作业的时候自然不会差。 3. 父母的情绪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你知道吗?当你觉得辅导孩子作业是一件痛苦的事,孩子也不会好受,他也会觉得痛苦。 当你发脾气的时候, 用奚落、嘲笑来贬低孩子,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其实是非常有害的。 小孩子对于自己的认知很多都是来自于身边的父母、家长、同伴,你在发脾气的同时,他们会否定自己,对自己不自信。更不相信自己能好好完成作业了。 相反,我们给孩子鼓励,多给他们加油,他们会更自信,更容易学会自己动手。 4. 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父母要做的是耐心守候 孩子的成长最怕的就是急于求成。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它们可能早点绽放,也可能会稍晚一点。这并不影响它们生命的精彩。 我们做父母的,只要给足孩子成长所需要的养分,陪伴着他,然后耐心等待就足够了。 当然,对于恐辅症,今日头条的西瓜视频《考不好 没关系?》这个节目特地邀请了奇葩说的BBking 陈铭,还有心理专家、教育专家给出实用的建议。 节目中,家长和孩子互换身份,孩子出题考家长。很多家长由此学会了换位思考。 不管你家孩子还有没有到要写作业的程度,都可以看一看这个节目预防和治疗一下。妈妈记得拉上爸爸一起看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