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父母没有做好这两件事,孩子才会自卑、抑郁、缺乏安全感

 十三月安谨 2019-01-14
心理学:父母没有做好这两件事,孩子才会自卑、抑郁、缺乏安全感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经提出了著名的潜意识理论,从此揭开了人类自我意识无法撼动的另一半人性,而发展心理学近年来的研究也表明,一个人生命最初的时间就是他潜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因为在这个时期,孩子是不会表达,没有语言能力的,于是发生在他身上的绝大部分情感、体验是没有办法进入思维,进而进入意识的,所以会自动化地进入潜意识。

于是父母在这个时期的养育就显得至关重要,因为父母在这个时期给孩子传递的情感和行为极有可能会内化为他们人格的一部分,在潜意识层面发挥作用,影响他们后来的心理,甚至影响他们一生。

心理学:父母没有做好这两件事,孩子才会自卑、抑郁、缺乏安全感

既然养育一个孩子这么重要,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1、给孩子被爱的感觉,以及家里很安全的感觉

“给孩子被爱的感觉,以及家里很安全的感觉”,这句话听起来很简单,可是从咨询的实际案例来看,诸多的心理问题莫不与此相关,比如自卑、缺乏安全感、人际关系糟糕、亲密关系无法建立等。

有一大部分孩子,他们在童年时期会经常体验到来自父母言语上的贬低或打击、情感上的忽视、行为上的体罚,这些行为给孩子传递了父母不爱他或者不够爱他,他在家里也是不安全的信息,当然站在大人的角度,理性的思考,事实不是这样的,可我们面对的是孩子,面对的是孩子的心理感受,其一,他们的理性思维并未完全发展起来,其二,人类这个物种绝大多数情况下就是感性的,理性只是我们的一种工具罢了。

所以让孩子体验到被爱的感觉很重要,而不是大人感觉自己做到了,那些对孩子经常贬低、忽视、体罚的行为,是给孩子将来的自卑、焦虑、抑郁埋下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会发芽、会长大,会成为羁绊他们一生的心理问题。最可怕的是成年之后的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但却总是让他们很不舒服,因此为人父母,应该慎重对待孩子的心理感受。

心理学:父母没有做好这两件事,孩子才会自卑、抑郁、缺乏安全感

给予孩子很重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心理现状也很重要。

2、生命的力量之源乃是自信,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自信(自我效能感)

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认为生命的力量之源就是自信,自信是滋养一个人的重要能量,那不妨就从培养孩子的自信开始。在讲述怎么样培养孩子的自信之前,我们先解释一个心理学术语——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心理学家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自我效能是感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来的理论,被广泛用运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各个领域,班杜拉认为每个人的自我效能感是不一样的,一个人在各方面的自我效能感也是不同的,更重要的是自我效能感是可以训练的。

比如,在一个小婴儿几米远的地方有个玩具,孩子想要,如果这时候大人快步走过去拿给孩子,那么孩子会认为大人太厉害了,可是如果让孩子自己慢慢爬过去,自己拿到那个玩具,那么在孩子的意识里,他就会觉得自己很厉害,他的自我效能感就会增强。

孩子越小,越是训练、增强他的自我效能感的好时机,而当无数次较强的自我效能感汇集一起的时候,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就会出现一股汹涌而出的生命力,这股生命力将是他人生路上的面对困难的重要动力。

为人父母,是一场修行,更是一次父母的重生。心理学上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照见的是父母内心,愿我们能慎重对待这一次重生,照出镜中理想的自己。

作者简介:心理相先生,一名温暖的心理咨询师,关系助推者,心理健康教师,致力于探索心理,让有缘人成长和发展的更好。微信公众号:心理相先生,可免费咨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