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汉双星和汉匈战争(21)·封狼居胥:霍去病的千古奇功

 陆一2 2019-01-14

第五章·马踏匈奴封狼胥

5
封狼居胥

卫青大军在进行西线战事的同时,霍去病正在东线打一场令所有人惊叹的战斗。

按照皇帝原本的剧本,霍去病部此役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伊稚斜单于本人。但不管是不是因为匈奴人的谎报,皇帝在这次最重要的决战里做出了错误的选择,让霍去病和卫青部互换了攻击方向。于是霍去病所面临的匈奴人,变成了匈奴的二把手左贤王所率领的军队。这对伊稚斜而言当然是幸运的事,但对匈奴人来说能算是幸运吗?

霍去病的远征

虽然司马迁对卫霍二人的战斗记录极为精简,但从事后的诏书中,我们也能大致看到霍去病军队的大致行军路线。

霍去病主力率五万骑兵自定襄出征后,先是在“兴城”与从右北平出征的友军顺利会和。这支友军当然不会是霍去病作战的主力,但他们为霍去病带来的应该也不仅仅是辎重补给那么简单。考虑到这其实是霍去病作为司令官第一次在东线出征,这支友军因常年驻守右北平,很可能也为主力部队带来了相当有用的地理风土等情报。而率领这支部队的将领,数年后将会在平定南越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成为汉武帝开拓疆土的又一位得力将领,他的名字叫路博德

兴城会师后,霍去病率军继续北上,进入大漠戈壁之中。在今蒙古国境内克鲁伦河畔,汉军开始遇到匈奴人的阻击。无论霍去病此前抱着怎样的战略目的,一旦与匈奴左贤王部接触,他就应该已经意识到自己错过了匈奴单于。我们无法判断年轻的霍去病在得到这个消息后会是怎样的懊恼或者愤怒,只是从后来战事的发展来看,他为了弥补这个遗憾,开始了真正的“暴走”。既然无法擒获伊稚斜单于,那么他所可以做的,他能够立下的战功,就只剩下一样:最大程度地摧毁匈奴人的有生力量,让匈奴人在此后再难与汉帝国为敌。

决定性的胜利

承受霍去病怒火的自然是在大漠东侧的左贤王部,这也是匈奴这个草原联盟国家中实力仅次于单于本部的部落。汉军轻松击溃了在难侯山阻击的敌军后,继续向西北推进,渡过弓卢水,最终距离汉北境两千里的梼余山与左贤王部展开了决战。

即使是出塞两千里之后,在霍去病的指挥之下,汉军的战力也丝毫未减。这一战,霍去病取得了汉匈战争以来最为辉煌的空前战果:以损失三成兵力(约一万五千骑兵)为代价,斩首俘虏共计七万零四百四十三级!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即使是在匈奴最为强盛的时期,匈奴举国的兵力一共也不过四十万,这还是要考虑到匈奴草原部落“全民皆兵”的特点。在龙城之战后,经过汉帝国对匈奴人连年的反击作战,匈奴的实力早已不复当年之勇,光是作战损失的兵士就已经达到数万之巨;漠北之战时,匈奴右臂已断,漠南大片领地也近乎放弃,匈奴人此时能够动员起的“控弦之士”,恐怕最多只能达到二十万左右。——换句话说,霍去病这一仗,不仅仅是把左贤王部打得近乎灭族,还打掉了匈奴人大概三分之一的有生力量,如果再考虑他此前在河西的战果,我们几乎可以这么说:

霍去病一个人所率领的军队,就把匈奴打成了残废。

天才的资本

那么,为什么是霍去病?为什么一个二十来岁的小将,可以完成如此伟大甚至可以说是不朽的功业?

我们应该看到,自小被卫青带去宫中培养的霍去病,幼年从没有经历过乃舅那样的艰难时光,成长经历的一帆风顺,也造就了他虽然少言寡语、却依然任气果敢的性格魄力。即使已经成为一军主帅,霍去病也依然不改少年本色。与常人所理解的那些“名将”不同,霍去病既不像周亚夫那样以军纪严明著称,也不像卫青、李广那样与兵士同甘共苦,司马迁甚至直白地在史书中写道:霍去病不体恤士卒。

根据他的讲述,每次出征时,刘彻都会派遣太官赠送他几十车的食物随军,而霍去病回来路上就把剩下的食物丢了,全然不管军士中尚有人腹中饥饿。在塞外驻军时,有的士兵因缺乏粮草已经饿得站不起来,而霍去病居然还能在营中画块场子蹴鞠为乐。这当真是少年脾性,不知下层疾苦。

如果这样的习性在普通将领身上,这基本已经判了他职业生涯的死刑了。可霍去病非但没有遭到手下将士的背弃,相反,有越来越多的军官士卒死心塌地地跟随着这个少年。这其实说穿了也很好理解,作为一个将领,无论霍去病有多少问题,他的KPI始终是最突出的:能打胜仗,而且是打大胜仗。将士们跟着他,自然更容易立下军功,获得拜将封侯的机会。这不仅仅是在当世,即使是数百上千年后,霍去病依然是无数书生、游侠想要效命的偶像:“男儿怀壮节,何不事嫖姚?”

至于霍去病为什么一直能打胜仗,能打大胜仗,恐怕我们还是只能拿出“天才”二字来解释。固然,汉武帝刘彻在兵力资源上给了霍去病最大程度的倾斜,可这也是因为霍去病此前已经证明了自己值得皇帝这样做。在军事指挥、骑兵战术等方面,霍去病相对卫青几乎可以算是“青出于蓝”;而比之卫青的稳重带狠,霍去病军队的风格更加泼辣果敢:军队指挥权集中于一人之手,霍去病之下不设高级军官;更加大胆地任用匈奴将领,更熟悉匈奴的风土地理;更聪明地取食于敌,支撑更远的长途奔袭作战。正是因此,在漠北决战中,霍去病的军队比卫青多跑了数百里,也多收获了五万级首虏,几倍于乃舅。

对此,我们除了赞叹以外还是只能赞叹——天生霍去病!

封狼居胥山

在收获如此旷世奇功之后,霍去病自己应该也已经认识到了这一仗的价值所在。带着汉武帝临行前的使命,他决定做一件让后世两千年来一直为之神往的举动。

霍去病登上了匈奴人的“圣山”——狼居胥山,并在这座高峰上举行了汉人的祭天仪式;随后,他又登上附近的姑衍山,在那里完成了祭祀土地的典礼。在古代,“封禅”一向是国之大事,霍去病之所以在军中举行这样的典礼,一定是临行前受了汉武帝的托付。祭祀天地,告慰军中亡魂,同时也是向天下宣布:汉朝对匈奴大仇得报,七十年来曾经受过的屈辱和压迫,在今天宣告终结——经过多少年来的征战和无数军人的牺牲,汉人终于取得了对匈奴的决定性胜利,大汉北境已平!

这就是所谓“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也就是后人一直传唱的“封狼居胥”

当代画家石崴所画《封狼居胥》

完成了如此千古伟业的霍去病,时年二十二岁。



至于狼居胥山的位置,如今一般都认为位于蒙古国肯特山脉,那么姑衍山应该也在离肯特山不远的位置,据后人推测,应该是在乌兰巴托南部的博格达汗山。需要注意的是在对“登临瀚海”的解释之中,不少后人认为“瀚海”就是指今天俄罗斯境内的贝加尔湖,这或许多少是因为在北境唯有贝加尔湖当得起“浩瀚之海”的语义吧。但这其实是一个理解上的错误,稍微一想就能明白,霍去病完全没有必要在获得大胜之后继续往北追击千里到贝加尔湖畔。所以这里的瀚海,应该只是指北地浩瀚的戈壁滩

漠北之战示意图

在狼胥高山之上,俯瞰着茫茫的戈壁,彼时彼刻,在年轻的霍去病和从行的军人心中,一定升起了无限的豪情和感慨,或许正如毛主席诗中所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