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悟空问答

 出弥远知弥少 2019-01-14

首先,有书君来说明一下为什么孩子到了初二有逆反心理:

根据个人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男孩在13~16岁和女孩在12~14岁期间,自我意识的发展将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按照我国儿童正常的入学年龄计算,也就是初二左右。

在这个时期,孩子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中,都开始有独立意识。

在社会生活中觉得自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活动的能力,在家庭中,会觉得自己应该被当成一个正式成员对待,而不是可以随意打发的、附属性质的小屁孩。

由于孩子们在这一时期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迅速发展,因此对于成人不在完全盲目服从。

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即使对老师和家长的意见不敢当面或直接反对,也会持有自己的看法。

如果老师和家长还按照小时候的标准约束孩子,必然会使孩子们体验到外在压力,内心开始反抗。

身处反抗期的少年,他们的情绪体验迅速丰富,他们寻找友谊、同情和理解,甚至少部分少年会萌发性爱。

这些复杂的体验同他们身心发生的重大变化成正相关,比如性机能的初步成熟,第二性征的出现等等。

随着孩子的长大,其实社会和家庭对他们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和多样化,不在是年幼时单纯的快乐生活和学习。

还包含了对于他们承担部分社会和家庭责任的期盼,以及对道德责任的担当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的要求。

随着情绪结构的复杂化,社会期望的不断提高,此时的孩子,内心体验会变得多种多样,情绪反应方式也可能表现出对抗性行为,也就是家长们所认为的“逆反”。

正因为这个时期是孩子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人,尤其是成人的态度,对他心理与个性顺利发展,至关重要。

所以,我们有必要学习一些处理这一特殊时期“逆反心理”的办法:

第一,努力构建相对宽松、信任的亲子或师生关系。

处在“迷茫地青春期”中的孩子,需要家长更多的包容、理解。

明智的家长应该对孩子给予其充分的信任,但同时保持关心关注,以便在其迷惘求助时予以及时的引导。

建议家长和老师在这个阶段多用正面鼓励,激发正面积极性,尤其注意不要伤害孩子自尊心,引导孩子树立对自己的积极地、正向的认知,以便孩子能自发地控制不良行为。

第二,正确对待孩子在这一时期的“逆反”表现。

家长要充分考虑到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像照顾感冒的孩子一样,悉心照顾孩子的情绪体验。

即使孩子有时表现出的“自以为是、目中无人、不服管”等逆反行为,家长也应保持理性。

比如自以为是如经正确引导,可以发展成成人期的自信心,当然如果引导不当(盲目鼓励或盲目压制激发深层逆反)也可能发展成成人期的狂妄。

建议给孩子保留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各自的活动中发展自己、树立自信。

第三,正视孩子的生理发育,尽早对少年进行必须的性科学教育辅导。

少年期身心经历的重大变化,包括性机能的初步成熟、第二性征的出现、自我意识的疯狂增长等都可以使少年处于困惑不解的状态。

在少女初潮和少年遗精出现后,会大大加深他们对性的好奇和体验。

如此时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刺激,会引起较强的性冲动,甚至会酿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因此,对少年及早进行科学的性教育和辅导,对于少年正确对待性成熟和防止性过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且,生理困惑的解决也有助于少年缕清心理困惑,从而减少烦躁和焦虑的情绪,降低“逆反”行为出现的概率。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