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潯古鎮的古橋【圖文】

 還舊樓主. 2019-01-14
 
 南浔古镇的古桥
 
南浔古镇的古桥
南浔洪济桥和通津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在江南六大古镇中,南浔古镇曾是丝绸集散地,最具商业经济实力,南浔的私家豪宅也最具规模。

南浔镇现为湖州市南浔区政府所在地。

南浔古镇地处杭嘉湖平原腹地,北濒太湖,东与江苏吴江的震泽镇交界。南浔古镇水陆交通便捷,318国道、长湖申航道横贯东西,距上海、苏州、杭州均在百公里上下。南浔古镇旅游区1991年,南浔名列浙江省15个历史文化名镇之首。

初唐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曾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来赞颂洪都,如果借用此语概述南浔镇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也相当贴切。南宋以来,南浔已是“水陆要冲之地”;“耕桑之富,甲于浙右”;南浔之名因浔溪河而得,由于浔溪之南商贾云集,屋宇林立,曾有南林之名。淳佑季年(1252)建镇时,取当时的“南林”、“浔溪”两名首字而改名南浔。

明万历至清中叶是南浔经济繁荣鼎盛时期,民间曾有“湖州一个城,不及南得半个镇”之说。南浔成为江浙雄镇,是因为蚕丝业的兴起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当时南浔附近“遍地皆桑,家家养蚕,户户缫丝织绸”,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时曾由升南浔为市的设想。

南浔是中国近代史上罕见的一个巨富之镇,在南浔这个熙熙攘攘的古镇上,有着号称“四象”“八牛”“七十二金狗”的江南富商和豪门、财主。

南浔是“辑里湖丝”的故乡,文化悠久,人才辈出,风景优美。

南浔古镇区现有面积3.2平方公里。南浔古镇名园古迹甚多,南浔古镇因地处长湖申运河的要冲,河道密布,水系丰富,桥梁众多,民间有“十步一桥”之说,至今尚存古桥十多座,文物价值极高,其中洪济、通津和广惠三桥,是湖州市乃至浙江省普负盛名的三大古桥,1989年3月,通津桥、洪济桥、广惠桥同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为游人必访之处。
 
南浔古镇的古桥
南浔古镇区水系走向和桥梁分布图
 
南浔古镇的古桥
南浔洪济桥
 
南浔古镇的古桥
南浔通津桥
 
南浔古镇的古桥
南浔三庆桥
 
南浔古镇的古桥
南浔泰安桥

南浔古镇的古桥
南浔广惠桥

南浔古镇的古桥

南浔古镇的古桥
 
南浔古镇的古桥
南浔西界坝桥

南浔古镇的古桥
 
南浔古镇的古桥
南浔兴福桥
 
南浔古镇的古桥
南浔通利桥
 
南浔古镇的古桥
南浔蒋家桥
 
南浔古镇的古桥
南浔通利桥和蒋家桥
 
南浔古镇的古桥
南浔莲花庄的五曲桥
 
南浔古镇的古桥
南浔东吊桥
 
南浔古镇的古桥
南浔南安桥
 
南浔古镇的古桥
南浔百老桥
 
南浔古镇的古桥
南浔新民桥
 
通津桥

通津桥位于南浔古镇中心十字形水系的交叉点,单孔石拱桥,南北向跨迪塘古运河上。通津桥初建于宋代(具体年代己失考),原名浔溪桥,后改名通津桥,俗称大桥。清嘉庆三年(1798)重建,咸丰五年(1855),七年(1857)整修,同治五年(1866)又修。桥长28米,宽4米,拱矢高7.6米,上下各有踏步33级,拱卷石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法。肩墙用靴钉式砌置,肩墙中有两对系石加固外伸,其中一对凿有兽头,仰天石凿枭。桥侧置护栏间嵌方形望柱,桥顶为吴王靠,供行人坐憩。该桥如驼峰高耸,形胜壮观,古桥与两岸民房、桥下穿织舟楫,组成了江南水乡古镇南浔的特有景观。

1989年3月被列为湖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通津桥是南浔三大古桥之首桥,堪称“南浔第一桥” 。通津桥的出典是“通济行人”之意。清嘉庆三年1798)湖州府通判时敏见桥渐塌,行人艰难。他主持重建,并勒石《重建通津桥记》。

明清时期,通津桥畔成为繁华的丝市。桥南面有一条小街名叫丝行垛,素以经营蚕丝业著称,曾是历史上“辑里湖丝”的集散中心。

这些都是当时通津桥头、丝行垛一带繁华盛况的最好反映。

南浔因南浔地界江、浙、沪三省市,水上交通便捷,南宋起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通津桥一带是南浔镇中心,特别是“辑里湖丝”从该桥堍运丝上船,经水路运往上海销往海内外。

清道光年间(1821 1850)里人温丰《南浔地》中写道:“蚕丝乍罢丝市起,乡人卖丝争赴市。市中人塞不得行,千言万语袭入耳。低牌高揭丝市广,沿门挨门想接连。喧哗鼎沸晨午至,骈肩累迹不得前。”真实地记载了通津桥畔的繁荣景象。里人邢典《南林杂咏》诗曰:“万户周遭见,千艘日夜通。至今碑是口,重建有时公。”当时通津桥为繁华之地,正是诗中所描绘那样桥畔民舍毗连,行人济济桥下千舟竞发百舸争流。

又如清代文人曹仁虎来到通津桥上,举目眺望,桥堍丝行垛确实人头济济,热闹非凡。他顿时写了《浔溪竹枝词》对此桥记载:“红蚕上簇四眠过,金茧成来欲化蛾。听道今年丝价好,通津桥口贩船多。”

按近人周庆云《南浔镇志》记载,“通津霁雪”是南浔十大古景之一,“通津桥外驻兰桡雁齿攀登趁雪朝。不惮新寒透罗袜香尘满路印琼瑶。”是《浔溪棹歌》诗中对通津桥风景的描绘。

又据周庆云《南浔镇志》记载 “通津桥下有巨蛇横亘,如木舟不得行,居人或逢於路或蟠於市楼第不伤人。见《涌幢小品》相会曾大雾时,有客宿于家金粟山房。月夜闻风雨声,出视见一蛇首垂檐际;如三斗栲栳。急掩户屏息伺之,俄有声从西北去;屋瓦皆振殆;即此蛇耶。”

南浔通津桥畔既有商贾贩丝的忙碌场景,又有文人墨客在桥上对酒当歌,吟诗作画的足迹,还有美丽动听的神话故事。可见其桥文化颇浓。

洪济桥

洪济桥是湖州南浔的三大古桥之二,坐落于南浔镇东栅,雄跨迪塘古运河,因西侧原有通津桥,故俗称新桥。单孔石拱桥,南堍在下塘东街,北堍在东大街,为标准市井桥梁。建造年代不详。明万历年间(1573—1619)《湖州府志》已有洪挤桥的记载。按周庆云《南浔镇志》曰:“洪济桥北堍有闻涛阁,嘉庆十年(1805)重建,并设四巷礄埠。”民国26年(1937)11月15日,国民党军队为阻击日本侵略军进攻湖州,曾炸毁桥面。洪济桥全长28米宽3.5米高7.2米。上下各有踏步33级,拱券采用纵联分节并列法砌筑,肩墙用靴钉砌置法。肩墙中有两对长系梁加固。拱卷两侧上方的长系梁顶刻有石曾,圆眼、凸额、大嘴、高鼻、翘耳。无流水吐状,形象逼真,工艺精湛。桥面两侧用条石为护栏,不设望柱。桥顶凿成吴王靠,供行人憩息。护栏末端与素面抱鼓石联接。南北两堍各有台阶33级,供人上下,为利于自行车过桥之便,在台阶中间浇筑水泥便道。站在桥上眺望,四周风景一览无余,高低错落的民居、整齐的浜岸、狭长的弄堂,伸延于水中的桥埠、清清河水东流、舟楫桨声如歌,为古桥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广惠桥

广惠桥为南浔三大古桥之三,位于南浔镇南栅,东西向跨南北市河,单孔石拱桥。广惠宫又名张王庙,相传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曾在此修建粮仓,占广惠宫为行宫,故称张王庙桥。广惠桥始建年代无考,清嘉庆五年(1800)重修。清同治五年(1866)重修。广惠桥长18米,宽3.3米高5.3米,拱券采用纵联分节并列法砌置,小巧玲珑、结构精美。东西两坡各为24级台阶,两侧石栏简朴,桥顶置4根望柱。桥东堍北侧有一对石狮引人注目,这对石狮是南浔丝商请著名青田石雕匠一家三代、用三年时间琢磨而成的。雌狮子怀抱幼子、雅态可掬,雄狮子口中有镂空锈球,其雕刻手法独特,线条流畅,形态逼真,为古桥添了几分阳刚之气,令人赞不绝口。

广惠桥之美不仅在于秀气,它与周围自然景观十分融合,河岸垂柳飘拂,水中桥影如环,高低错落民居,浔溪舟楫穿梭……自古以来这里是游客向往之地。

广惠桥正对南浔丝业会馆。清同治初年,南浔始仿上海设立丝公所,清同治四年(1865)春,南浔镇丝商庄祖绶、李桂声等人禀请藩司蒋某批准,设立丝公所。光绪28年(1902),又置地扩建了丝业会馆,宣统二年(1910)南浔丝商合资白银8万两,在广惠桥堍再建丝业会馆,又名丝业公馆。此为南浔最大的丝行业组织,每年4月全镇数百名丝业人员召开蚕王会,同祭蚕神,祝祷蚕业兴旺,使广惠桥人流如潮,声誉大振。

广惠桥的由来,因桥东有广惠宫,桥在广惠宫前,所以称广惠桥。广惠宫又称张王庙,张王即张士诚,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曾占广惠为行宫,南浔人都称张王庙。

通利桥

位于南浔镇南栅的通利桥俗名华家桥,东西向横架南浔南市河。据《南浔镇志》记载,通利桥由南宋嘉熙中(1237-1240)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参军华文胜创建,原为三孔石梁桥,故名华家桥。清康熙初年(1662)重修,乾隆四年(1739)重建,乾隆五十年(1785)重修,有董汉策《重修通利桥碑记》。咸丰八年(1858)改建为单孔石梁桥,桥长14.5米,宽2.5米,高4.4米,跨度5.2米。现桥保存良好。桥柱刻有对联:条水南来,壤接乌青之逶;文峰西峙,波涵奎壁之光。

通利桥虽不大,但桥型结构精美,历史悠久,历经八百余年的风风雨雨,现仍屹立在市河上。由于桥的地理位置等因素,有不少文人来此桥上观光。如清代文学家董蠡舟《浔溪棹歌》中对通利桥四周优美风景的描述,又对建桥创始人华文胜参军的凭吊。诗云:“新开河口路初分,南下永安未夕曛。笮解青丝度通利,临流酾酒酹参军。”

通利桥于2003年8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点。

为增加古镇的观赏性,在通利桥西堍又新置了一座南北向的单孔石拱桥,名蒋家桥,使古镇南浔也有了自己的双桥。

百老桥

百老桥位于南浔镇南栅苏鲁桥东南侧,为3孔有栏石梁桥,南北走向,始建年代不详,清喜含有四年(1799年)重建,据传该桥由百位老人集资建造,故而取名百老桥,以颂其德。另据该桥西侧桥联“往吴江来浙江迷津普渡,前百老后一老好善同心”所示,重建时得益于一位老人的资助,这是南浔淳朴民风的见证,其功效不亚于一座牌坊。百老桥长30米,宽1。8米,高6米,中孔跨度6。1米,上下各有踏步11级,桥墩为3块长方形花岗石竖式并列,有系梁3对,肩墙为靴钉式砌置法。两侧桥台内壁均刻有“奉宪严禁灌渔”的告示。

2003年8月,被湖州市文物局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点。

兴福桥

兴福桥在南浔镇南栅,跨南市河,为单孔有栏石梁桥。始建年代失考,清乾隆、同治年间重修,光绪三年(1877年)里人重建时改原三孔为单孔石梁桥。该桥长20米,宽2米,桥高4米,桥孔宽5。2米,东西走向,东侧有踏步18级,西侧有踏步19级。桥栏外侧刻有“奉宪永禁捕鱼化神模放百河”的告示。

2003年8月,被湖州市文物局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点。

新民桥

新民桥位于南浔镇东栅马家港,跨马家港口,俗称马家桥,原桥上建圣帝祖师庙,旧名祖师桥。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重建,庙已毁,改建小亭,称新民桥,原为颇具特色的亭桥,惜小亭毁于掂抗战初期。该桥为单孔石拱桥,东西走向,长16米,宽2。7米,高4。2米,单孔跨径7。7米,东西各有踏步16级,素面栏板。拱券为纵联分节并列砌置,肩墙错缝平砌,有长系石梁2对。

2003年8月,被湖州市文物局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