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维:禅声,透彻千年的呼唤

 如水138 2019-01-14

王维:禅声,透彻千年的呼唤

一千年前,如来下世,释教盛传。一千年后,佛烟袅袅,在遥远的大唐见证了一位“诗佛”的缘生缘灭。王维,这位来自官宦世家的翩翩公子,甫出生便注定了修炼的因果。

一千多年前的魏晋出了一位东篱采菊、南山种豆的隐者,而其400年之后的大唐,在长安城外的秦岭北麓在过起忘情山水、忘身尘世的隔世生活。从他的眼睛看见的是一幅悠然自足的田园风光,展现在他诗中的,有人间烟火,而无人间疾苦。平常郊野,寻常村落,在他的描摹下,伊然是桃源胜景。

王维,年轻时标准一浊世翩翩佳公子,连见多识广阅人无数的岐王和玉真公主都对他推崇备至,可谓出尽风头,中年时经历了安史之乱,突然对官场仕途灰了心,买下宋之问的辋川别墅,隐居其间,吟诗作画,也没有人责怪他光拿俸禄不干活,尸位素餐。从此半仕半隐,做一个带发修行的僧。

王维:禅声,透彻千年的呼唤

当我想起王维时,他曾在暮游郊野的时候,吟出:“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維雄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王维这个天生的完美理想主义者,他以他天性中的冲淡清和举重若轻地拂去了《式微》上的汗水和泥土,让愤懑变得宁静。

竹径从初地,莲峰出化城。

窗中三楚尽,林上九江平。

软草承趺坐,长松响梵声。

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

——《登辩觉寺》

这首《登辩觉寺》是我每次去到杭州法云安缦都会想起的,许是在参禅人的眼中,清幽的竹林,峻拔的山峰,包括诵经的声音,一切都是化境。他的心灵飘扬在松林和云层之上,参悟着佛法的奥义,连这短暂领悟的寂灭欢喜,也是心的幻化所得,并不是究竟。王维的诗是“无我之境”。就如六祖慧能和神秀,其实是各臻其妙。

从他的眼睛看见的,是一幅悠然自足的田园风光,展现在他诗中的,有人间烟火,而无人间疾苦。平常郊野,寻常村落,在他的描摹下,伊然是桃源胜景。郁达夫有个很精辟的论断,他说,中国古代的城市兼有城市和乡野的风貌。城市和乡村之间诸多元素交相混杂。

王维:禅声,透彻千年的呼唤

王维不是刻意要去美化什么,这实在是天性所致,温暖闲逸是他所最能迅速感知的。一样的田园,如果站在那里看的人是杜甫他吟出的诗必定是另一番景象。在王维的诗中,环境是热闹的,生机盎然,人却成为观察者,趋于更为彻底的无为和清静。

王维自言:“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如果点评王维,类似于苏东坡肯定能胜任,在所有关于王维的点评里,亦只有他切中要义“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子瞻也是天资绝代,风度惹人怀想,他儒佛兼修,并且也是天性豁达,穷通物理,这样的人解王维是当得知音二字的。

如你我等俗人,还是算了吧。不要东施效颦,要说,也只能扬长避短,说一说他早年那些烟火气尚存的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