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银锭中的霸者,超喜庆!深受藏友热捧!

 天宇楼33 2019-01-14

        吉语银锭,是银锭家族中的特殊一员,以其吉利祥和的铭文给冷冰冰的白色金属披上了一层温馨的外衣,令人见而生喜。


       银锭自登上历史舞台,即有吉语银锭以贺节、进奉等面目出现。随着时代播迁,社会经济的发展,银锭包括各类吉语银锭,便逐渐深入社会的各个角落。


      上至天子贵胄,下至普罗大众,处处可见其身影。及至明清,各种重量,各种质地,各种形状,各种铭文的吉语银锭(银锭形)出现在各种不同的场合。


        清代至民国初年由于大量银楼的参与,吉语银锭的制作和工艺水平,都达到了新的高度,是吉语银锭的巅峰,留存至今的各种吉语银锭实物,就是最好的见证。


       存世的各种反映民俗的吉语银锭,也是历史文化的实物遗存,影响在当下社会依然存在。


▲福、禄、寿、喜,吉语银锭


福、禄、寿、喜,是最为常见的吉语银锭铭文,一些类似但铭文、形制不同的吉语银锭则相对少见。


今天来给大家介绍几种吉语银锭。


成家


婚姻不仅是人生大事,更是成家的前提和必需。因此人们从不吝惜给予最吉祥,最美好的祝愿。


古今中外,莫不如是,也形成了各地不同的婚俗。


▲寿、喜吉语银锭


与此有关的民俗遗物,俗称“压箱元宝”,是旧时女子出嫁时的压箱之物,铭文饱含浓浓的亲情与祝福。这种风俗至今仍然继续着,惟形式稍异。此类元宝还有其他等等不同形制,虽外形有别,但真情如一。


江浙地区富庶,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各种手工艺品是传统的优势产业,金银加工水平在国内更是首屈一指。


目前所见的民俗银锭,就以江浙所制最为精美。


▲马蹄形压箱元宝


这件马蹄形的压箱元宝是江浙地区的产品,且为著名银楼“裘天宝”所出,工艺极为精美。锭面阴刻双囍,只为婚嫁所用。


有些锭面另焊接有交叉的毛笔和如意,在如意的柄尾刻有卍字,寓此如意为“万事如意”。笔谐音必,锭和定同音,整个银锭包括文字部件就呈现出浓浓的祝福——“双喜临门、必定如意”。


立业


立业,在封建时代,只能是男性的专属。士、农、工、商,各行各业,都渴望有一番作为,体现在银锭上很多则是为了求财。


▲清五十两吉语银锭


如清代刻有“利市仙官来”铭文的银锭,利市仙官是汉族民间流传的一位小财神,是赵公明的徒弟,姚少司,因此其有迎接财神的意思。


我国科举制度源于隋,完备于唐,盛于明,没亡于清。


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选拔人才的最重要途径,也是寒门士子改变人生命运,实现自我价值的最重要途径。金榜题名,是每个士子的梦想。“三元及第”更是梦想中的梦想。这种愿望更是直观的反映在这件清代的吉语锭上。


▲浙江五两吉语银锭-三元


三元指的是解元,会元,状元。


封建时代,童生要经过重重考试才能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三元”就是指乡试、会试、殿试皆为头名,又称“连中三元”。


关于科举的吉语银锭有专门的铭文,例如“喜报”,“喜报”是枚首见的五两川锭,制作规整大气,颇有官锭风范。古时士子赶考试毕,中式的通知文书有称“喜报”者,有称“捷报”者。因是孤例,故亦将其归入于科举有关的吉语银锭中。


正是因为吉语银锭能带给人们视觉、心理上的愉悦感受,所以各类吉语银锭一直是藏家和爱好者竞相追逐的热门品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