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美国学校的天才班:意义不在于超前学习,在于因材施教、拓宽眼界

 yanrulu2004 2019-01-14


这两天,不断有朋友发来一篇关于美国家长推娃的文章,问我:你们这儿真的这么拼?


先给结论:


学习从来就没有简单轻松愉快的事情,这点哪里都一样;

推娃要推得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在美国,推娃的复杂程度可能比在中国更大。


需要指出的是,美国低年级的考试评分制度和所谓Gift and Talented Program的选拔制度,这篇文章有些出入,当然,美国各州各市各学区可能都有不同的做法,只说我了解的部分。



首先,我所知道的纽约、旧金山或休斯顿的公立小学低年级是没有期末考试这种说法的,一学年分为四个学期,每学期为九周,以约10次左右小测试和平时作业的分数作为最终成绩,这样一来孩子一次测验的失利不会严重影响到总成绩,每次评分,家长都可以在学校内部系统中查到自家娃的得分和班级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对于孩子的成绩家长是一直可以做到心中有数的。


如果小朋友始终表现得比较努力,但成绩低于班平均,家长和老师也都能及时总结:是学习方法不对,是孩子注意力有问题,需要获得专业医生的帮助,甚至是不是视力不好,影响了上课的听课效率?


其次,重点聊下Gift and Talented Program,这个项目港台人一般译作“资优班”,大陆移民称作“天才班”,我觉得说成天才班实在太浮夸了,所以倾向于用英文缩写,叫它GT班。这类项目大约在90年代开始出现,最早是为了补充公立教育的不足:有些孩子在智力上发展较早,或者显现出了较好的天资,一直在常规班级里跟着学,反而有可能让他们产生厌学情绪,所以许多学区开始对进入公立小学幼儿园(5-6岁)的孩子进行一次摸底测试,把表现优异的孩子分入专门的GT学校、GT班或者GT项目中。


绝大多数学区,GT项目采用的是以CogAT、OLSAT、NNAT为代表,综合考察孩子们在语言、数量、非语言等项目上的认知能力的考试。举个例子,语言题可能是这样的,考察词汇的类比关系:



数量题可以以此为例,了解孩子对数量的基本概念:



非语言类题,个人认为难度较大的是折纸题,对孩子的空间思维能力有一定的挑战:



有些家长将这类考试称为智商测试,我觉得并非如此,因为这当中的很多能力是可以培养和提高的。比如折纸题,初次接触这类题型,有些孩子会发懵的,但如果老师或者家长给孩子一张纸,让他们自己试着在上面扎个眼,折一折,很多问题能迎刃而解,这就导致在好学区,你能看到不少GT考前辅导班。



最先追逐GT项目、至今追得仍然最为疯狂的,并不是咱们华人家长,而是纽约非富即贵的白人家庭,孩子两三岁时便聘请收费每小时400美元的私教做GT应试辅导,在进入这门考试前已经花去了上万美元私教费的,主要也是住在曼哈顿或者长岛的富贵家庭。


为了避免富裕家庭的孩子通过辅导拔得头筹,纽约已经几度改革试卷题型,比如在纯机考之余又加上了心理专家面试这类环节,但是然并卵,对于这些家庭来说,孩子三岁考上最精英的私立幼儿园,GT考试考到99百分位,这些都是证明家族实力的硬件,让他们放弃应试准备,眼睁睁看着孩子“只能”考到95百分位,他们也是做不到啊。在这些Old Money心中,哪里会有“失败”二字。


随着多年的应试辅导愈演愈烈,各个学区的GT门槛也越来越高,有些竞争一般的学区,只进行一次摸底考,达到95或97百分位的孩子可以自动入选。但有些学区不同,一次考试出来能有25-35%的孩子达线,“天才”娃太多,有辅导天才资质的老师不够用了,有些最猛的小学,甚至出现了一个年级五个班,有两三个班的小孩达线的情况。那么怎么办,再加测一次类似ITBS这样的学术考试,同时辅以家长和老师的推荐,这样才能最终筛选出10%左右的娃。


这么拼,进了GT班有什么好处没?


具体看地方。在纽约部分区域,分数没问题、报考志愿得高(纽约家长可怜啊,孩子这么小就要琢磨填报志愿),可以进入排名极高的GT学校,即使家里没买学区房也可以进市里最好的学校,而且是12年直升,省心极了。


有的学区则提供了专门的GT班,一个班的娃未必智商都极高,但起码都出自非常重视教育的家庭,后勤队伍比较整齐、高度配合,因此教学进度较快。很多白人和印度裔家长在这方面尤其有经验,会定期去班上做义工,对孩子在班上的表现和水平因此了如指掌,要说推娃,她们不比华人“虎妈”们逊色,只是大家用力的方式不同。


但还有些学区因为经费或师资不足,对于GT学生,老师要么是给予“学业加速”,也就是把比如应该读1年级的娃,安排读2年级的英文、3年级的数学,要么开点小灶,每周多给一两页纸的作业,要么是把一个年级的GT小朋友定期凑到一块儿做个项目,这类项目一般较为开放,让每个孩子都有发挥自己天赋的空间,比如一起排个童话剧,有领导力的孩子做总导演,有语言天赋的孩子写剧本,有音乐天赋的孩子写歌填词,擅长工程的孩子则可以包揽从搭景到道具的各种活计,大家忙一个学期做一次汇演,家长可能腹诽孩子啥都没学到,但其实也算是润物细无声地培养了综合素质。


总的来说,可以看出,GT项目并不只是为了机械地培养孩子在数学和英文这些课程上的学术表现,不在于超前学习,其意义一在于因材施教,二在于拓宽眼界。


在我家小诺考完CogAT后,得到了一个详细的分数和评估报告,报告对孩子的优势给出了很好的建议。看起来,孩子在语言上要略逊一筹,但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很好,这也与我们平时的观察比较一致。有了这个测试作为支持,老师和家长都知道该如何强化孩子的长处,同时也会注意不要让缺点太扯后腿——这也就是我们此前支持她参加spelling bee拼写比赛的原因之一。



在了解到孩子的潜力后,我们也和她接触了机器人、编程、飞行器制造这些初步的兴趣课程,重要的不是为了让她掌握知识,而是培养兴趣,同时接触这方面的良师益友——世界这么大,如果只把视野局限在做数学题、抄生字方面未免太枯燥,太浪费孩子的大好时间了,总是押着孩子做题,也真的蛮伤害母女情的,但一起学编程情况就会好很多,因为我们在这方面都是一张白纸。


参加了一些兴趣班后,我们发现身处休斯顿传统的优秀学区,果然是人才济济,不仅能接触到一流老师(好些老师曾拿到过国际奥赛金牌),很多娃也确实是博鉴群书,思维活跃。经过一年的摸索,孩子仍然对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类课程兴趣满满,还已经想好了夏令营要读哪些项目,这就算是阶段性的成功了。



在美国大都会地区的优秀学区,补习的风气是颇为盛行的。我数了数,我家周边方面五六英里,就有十来所补习班,比如专精数学的日式补习班公文(Kumon)、针对阅读的SpiderSmart,中文学校、SAT应试辅导就更多了,不过算算总时间,在美国很鸡血的娃,应该比不上在海淀黄庄的平均水平。


学业上的“推”,只是美式推娃很小的一部分,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尤其如此。


美国小学生课余主要做什么?体育、艺术和各类社团。


比如我女儿班上,大半白人女生练习体操,为的是高中能进拉拉队。进拉拉队,为的又是提高孩子在学校的受欢迎程度,美其名曰,发展社交能力。


大部分小孩在学习钢琴和其他乐器,初中以后每个小孩都会进学校乐团,很多人熟练不止一种乐器。进乐团,培养的是团队协作能力。


很多男生女生,还会参加教堂合唱团、童子军活动,小小年纪挨家挨户敲门卖饼干筹集善款,有的鸟枪换炮,已经发展到在社交媒体上卖饼干了,这培养社交能力和领导力,嗯,还有运用高科技的能力。


小诺参加朋友的泳池生日派对,20几个女生,全部会游泳,这也是需要从小学起,每周至少一节课练出来的。此外,本地花样滑冰、冰球、足球、网球等运动也非常流行。统计起来,每个孩子似乎都从事至少一种运动,“足球妈妈”正得名于此:很多家庭有多个孩子,每个小孩要从事两项以上运动,既有训练又有比赛,家长只能疲于奔命。当然,运动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体魄,有助于孩子将来为祖国勤奋工作50年,另一方面比赛成绩对于升学也大有助益,成绩特别好还能拿运动奖学金。


任何运动想要练得专精,当然都需要孩子的天赋、兴趣、专注和家长的坚持,每次我进本地溜冰场的更衣室,闻到一股浓浓的薄荷脑的味道都会感慨: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啊,这种运动需要无数次的摔打碰撞,十几岁的孩子也难免有时要带着伤病练习。


学业是考入名校的必要非充分条件,也是未来工作与人生中很小的一部分。对此,家长们心知肚明,早已经下着一盘很大很大的棋,但说到底,每个家庭囿于其经济地位、文化背景和自身的见识,也只能照着“像自己又优于自己”的路线规划子女的升学路,但又不能将目标仅设定为升学。


未来的路,还长着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