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点执业救不了民营医院!卫健委主任有新观点

 秋月无边1030 2019-01-14

1月6日,在中国社会办医品牌高峰论坛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邬惊雷发表《打造多元办医格局促进上海健康服务业发展》主题演讲,回应业内关心的社会办医问题,并对《关于推进健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一流医学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简称“健康服务业50条”)进行阐述和讲解。(以下内容根据现场演讲内容整理而成)。



作者丨陈朝阳

来源丨医学界智库



上海社会办医门急诊量占比远低于全国水平



截止到2017年,上海全市共有社会办医医疗机构2200家,占全市医疗机构总数42.77%,门急诊服务量占全市的6.3%,出院人数占全市的5.1%,手术书占全市4.8%。


同期全国社会办医机构门急诊占比为22%,上海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2015年、2016年相比,全市社会办医机构数量增加,门急诊量占比没有太大变化。


是什么原因,导致上海尚未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成为困扰上海发展的瓶颈?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网底功能强大:网点密集,中医服务特别强大,社会声誉特别好。

  • 公立医院服务可及性好:上海市16个市辖区,划分成若干个医疗区,民众15分钟能到公立医院获得医疗服务。

  • 公立医院技术能级高:拥有多家高水平三甲医院。

  • 公立医院服务改善意愿强:通过流程改变、信息化改造、支付手段变革,提升效率和就医体验。

  • 医务人员职业前景和保障特别好:社会办医机构挖不到需要的人。



社会办医不能过度依赖多点执业


社会办医机构有几个问题要引起重视。一是缺乏品牌、核心团队、领先技术,另外就是服务诚信问题,现在对于民营医院很多负面认识都是因为诚信问题。


很多医院过度解读、依赖多点执业,认为依靠多点执业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仔细研究多点执业政策其实是有严格的限制,这个需要重视。


多点执业是双向的,公立医院的医生可以去社会办医机构执业,社会办医机构的高水平医生同样可以到公立医院执业,推动医疗人才资源合理共享,除了多点执业,还应该加快人事政策改革,上海在这方面也有突破,社会办医机构人员职称晋升没有障碍。



最近上海社会办医办医出现新趋势,从小型化到规模化、集团化,一般专科到特色专科、综合,低技术到高技术,普通服务到高端个性化服务,大量专业化服务机构出现,涌现出德达、冬雷脑科、道培等多家高水平、高口碑民营医院。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完善医疗市场退出机制


上海将通过“放管服”改革,优化政策支持体系和营商环境,支持社会办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市场退出机制。



主要突破性政策


  • 鼓励公立医院与社会办医机构在人才、管理、技术等方面建立协议合作关系,鼓励社会办医机构参加医疗联合体建设。

  • 支持高水平社会办医机构成为医学院校教学基地,并作为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支持有条件的高水平社会办医机构举办临床医学院校。

  • 符合条件的社会办医机构经认定后可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或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的优惠政策。

  • 医保接入,支持注册全科医生自主执业开办全科医生诊所,实行备案制。

  • 在公立医院推行全职、兼职等不同的医师执业方式,健全劳动人事管理制度。



社会办医讲品牌求水平


做好多元办医,发展健康服务业,是上海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打响上海服务品牌,加快建设亚洲医学中心城市,助推上海制造的要求。



上海要打造5+x医疗服务格局、培育和发展社会办医品牌、促进家庭医生服务市场发展、有序发展前沿医疗服务、推动中医药服务高质量发展,构建以健康医疗、健康服务、健康保险为重点,健康信息为支撑,新兴健康服务业为新动能的健康服务业体系。


上海支持社会力量深入专科细分领域,投资建立品牌化和专科医疗集团,培育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专科医疗品牌。


以名医、名术为核心,鼓励发展各类医生集团和特色诊所。


发展与国际接轨、商业健康保险支撑的家庭医生服务市场,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全科诊所,鼓励发展家庭医生集团,培育一批连锁品牌。


支持发展高水平、国际化、集团化的医学检验、病理诊断、医学影像、消毒供应、血液净化、安宁疗护等第三方专业机构,推动专业技术资源集约共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