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性情处见本源 ——简述卫明珠其人其书

 首阳山与人为善 2019-01-14

于性情处见本源 ——简述卫明珠其人其书

蕊子
2018-07-15 阅读435

于性情处见本源

——简述卫明珠其人其书


杨孟冬


现在,社会上流行一种现象——学书法。

这当然是件好事。因为,我们扔掉毛笔已有些年头了。

但是,书法毕竟是一门艺术。要想深入进去,还得费些功夫。我之所以用“功夫”二字,就是想告诉学人,那可不是简单的事儿。

——那是个苦差事。

首先,你得有坐功;其次,你得有臂功;再次,你得有文化;最后,你得有悟性。

说得简单些,书法不是写字。把书法当写字,你只是个“写家”。把写字当书法,你只是个“写匠”。只有把书法当作文学艺术的重要门类,去认知,去研习,去体悟,去实践,去书写个人情感,去抒发心灵性情,你才能担当起书法家的称号。

  卫明珠爱书法,常常来和我交流。他的本职工作,是新闻记者。什么时候,他都很忙。但他很会调剂,每天总会挤出点时间写书法。我喜欢他的原因,说简单些是同道。说得复杂些,他是个非常个性的人。光光的头,胖胖的身,端端的坐,直直的走,就连说话也像钉钉子一样。

这样的人,常被称为“规矩”。这,当然也是我的特点。我们喜欢在一起探讨提高,这是最关键的因素。

“认识”卫明珠,是二十年前的事了。那年,他就在市里举办了书法个展。一百多幅作品,挂满展厅,墨香流溢,参观者络绎不绝,都说“咱市里还有这样一个艺术人才”!从那个时候起,我虽然不认识他,但在心里记住了他。

后来,我在文物部门上班,他也调入了新闻单位,接触的机会多了,渐渐就成了熟人。以至于现在的楼上楼下办公,见面的机会就更多了。

我时常想,一个人如果没有高雅的情趣和爱好,精神层面的生活是缺乏色彩的。卫明珠爱书法,就有着突出鲜明的表现。别看他一天忙于公务,其实什么时候都显得沉静、镇定和自若。就像他喜欢楷书一样,以欧体为宗,点横撇捺,方方正正,笔笔到位。学书法,不能随性,要临帖,要读帖,要实践,要体悟。从卫明珠的楷书作品里,我看到了这些特点。唐代,是书法艺术的成熟期,选择楷书入门,惟“颜、柳、欧”三家。这是路子的问题。路子对了,书法艺术之门自然也就开了。这也是基础的问题,就像建房子,基础打好了,房子才会盖得坚固而高大。这就需要真功夫,需要锻炼你的坐功。你坐不到那儿,定不下神来,静不下心来,写楷书就“入木不了三分”,就会满纸浮躁。

近两年来,卫明珠忽然写起了小楷。一行行,一排排,密密匝匝,很是精到。细看,如活字版印刷的一样。远看,若神手造就的一般。我曾惊诧的问他:“让我看看你的毛笔!”其实,这不是笔不笔的问题。而是功力的体现,运笔的灵巧,气韵的把握,文化的沉淀所使然的结果。我也曾庄重的说他:“若在古代,以你这样的艺术作品参加科考,不是状元,起码是个榜眼或者探花。”见我表情严肃和隆重,卫明珠只是笑。他的笑,很真诚,因为他知道,我不是在调侃,也不是在恭维,而是对艺术的尊敬。我们多数写书法的人,一般会认为楷书的面目就是“静”。如果这样理解,那就错了。好的楷书,应该是充满了灵动气象。所谓“要把字写活”,就是这个道理。欣赏卫明珠的小楷书法,整体气象就具备这一特点。

  卫明珠爱书法,当然很注重文化修养的提高。他从不乱读书,而是有选择地去阅读。每每到得他的办公所在,案头不是《论语》《孟子》,就是《史记》《资治通鉴》。再看他的书柜,虽然只有简单的一个组合,里面却摆满了有关文化方面的书籍。难怪他在写书法作品时,既能做到顺手拈来,又能呈现丰富广博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说,一个艺术家掌握技法很重要,但文化储备不够,其作品的艺术魅力就会弱些。就好像不同瓦数的灯泡,亮照度当然也就不一样了。

  当然,所有书法家都不是靠刻苦和用功来取得成功的。这里面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看你最终能不能突破“顿悟”二字。我们常说,某某人悟性高,指的就是这一点。这就好像释家修行,看似都在吃斋、入定、念佛,人家灵光一闪成了真佛,而你迟迟顿悟不了,顶多是个头陀。卫明珠这两年的书法作品,进步得让人惊叹和诧异。其法古而不泥古,作品包含的信息量很大。有欧体的规整,有颜体的正大,有瘦金体的钢骨,又有现代书法的意识和美感。前段时间,他邀我欣赏新近创作的一幅四尺整张行草作品,又让我大吃一惊。整幅作品,干练利落,似铁笔走动,提摁有致,一气呵成,如赏音乐般给人以强烈的节奏感。看似笔走龙蛇,实则动中有静。他说,这是我学习书法家启功先生的。我说,你不是在学,而是在读,读到了一位书法大家的灵魂深处。卫明珠又笑了,还是那样真诚的笑。

  卫明珠常和我探讨一个话题,就是如今书法的乱象问题。我说,他乱你不乱,历史会检验。就像余秋雨,什么头衔都没有,人家不还是大名鼎鼎的著名学者、著名作家吗?

  文如其人。卫明珠就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他的步履稳重而坚定,他的书法艺术逐日在提高。相信,具备如此的定力和素养,卫明珠的艺术之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