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水画的这几个技法,你真的理解透了吗?(上)

 maoxiaoh 2019-01-14

学山水画,我们的态度要端正,对技法的理解也要讲究。


因为我们要“心随笔运”,去读懂一张山水画里所包含的古人的心境,如此才得以师古人之迹。


所以我们着手开始作画,勾皴染点擦,每一项的运用都不能只求形似,而是要“见古人之心”!

山水技法(一)丨 勾

无论是山、石、云、水、树木、人物,我们都要用笔锋勾勒出它们的轮廓,因此“勾”其实就可直接视为是线条的练习。


我们一直强调,线条就是作画者内在气息的表现,不能“浮、燥、飘、火”,否则可认为其根本没做到“笔干气和”,更别提去画好一张山水。


对许多初学者来说,我们常点评出的“描、涂、做”等缺点反而在初期是可谅解的,因为这只是技术上的一个修正过程,会随着路子的走对、境界的达到而规避。

山水技法(二)丨 皴

知道如何“皴”之前,我们要先理解皴是为了表现山石的纹理,而不同的山有不同的外在纹理表现,因其土质、石质不一,或是丘陵与高岭有别。


皴还是一种比较自由的技法,从古代传统山水画作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的画家有各自对山石皴法的偏爱,例如王蒙的“解索皴”、倪瓒的“折带皴”,等等……


所以我们亦不能生搬硬套,应该从理解画作及其元素的表现原理出发,活学活用才能真正将山石画好。

山水技法(三)丨 染

在传统山水基础课程中,于少平老师也专门提及了“明暗和云气”的状态与表现,“染”就是为此而服务的。


中国山水画不表现山石的光影,而是表现物体的本来面貌,通过山石的“上淡下深”来体现出立体感。平时我们多用湿而淡的墨染在山石的下半部分,同时要做到 “清、润、沉、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