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始写文章的时候,就是想到一个点,然后直接开写,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这也是大部分新手的习惯。 但这样存在几个问题: 1、你状态好、灵感强的时候,可能一篇文章一气呵成了,而实际中多数情况要糟糕,所以会导致你写的慢,甚至写不下去; 2、你很容易写跑偏,写到最后和你初衷大相径庭,甚至逻辑混乱,没有中心思想。 那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你开始写文章之前,先搭建好你的写作框架,你可以理解为书的目录。 作者写书的时候,是直接提笔就写,然后从头一直到尾吗?不会的,你看目录就知道了,都是分几个章节。 还有就像建一座大楼,你不能不看设计图,直接开始砌砖建墙,所以写文章也一样,写作框架就是你的设计图。 那如何搭建你的写作框架,就3个步骤: 1、确定主题 主题其实就是你的标题,你想写什么,主要表达一个什么观点或思想,通常情况下,你会先想到一个大概方向。 比如粥左罗的《我见过情商最低的行为,就是不停地讲道理》这篇文章,这个主题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就来自于一段话引起的共鸣:管人的本质,就是管理情绪,很多创业者管人的能力很差,因为他们只会一招——不停地讲道理。 通过这段话,你首先可以确定大方向: 管理的本质,就是管理情绪 管人的能力差,是因为只会讲道理 根据这两个你再梳理下逻辑:管理的本质,就是管理情绪,不会管理情绪导致管人能力差,管人能力差所以只会不停地讲道理! 那么总结出来就是:不会管理情绪,造成不停地讲道理。为了使立意更加吸引人,你换种表达方式就可以,所以最终确定的主题是:我见过情商最低的行为,就是不停地讲道理。 2、列出提纲 既然你想写,有共鸣,那说明你有自己的一些理解或思考,不管对错,先把它全列出来。 比如,可能是你公司老板经常开会讲道理,所以你才体会深刻,因为自己经历过。而通过这个提纲,你还能联想到与父母讲道理、夫妻讲道理、朋友讲道理.... 注意,我这里用的就是“并列”的思考方式,其他思考方式还有:分解、递进、关联、对比、转折等等。 掌握这些模型,你就可以轻松列出很多提纲,然后选几个最有价值、最有代表性的写就可以了。 3、完善提纲 列提纲就是观点,你的观点怎么来的,就是通过你的思考,而所有的思考都不是凭空来的,是基于对以往认知的理解。 所以,在第二部分你联想的几个提纲,可能没有太多经历感悟,必须调动外部资源来弥补。 调动的方法就是多渠道、多关键词的搜索素材,不同的素材又会给你新的启发,让你的提纲更完善。 以上写作框架更适用于议论文题材,其他题材也有不同的框架或者模型,你可以直接拿去套用,让写作就像填空一样简单。 比如: 万能写作模型 问答式写作模型 排行榜式写作模型 ...... 这些模型以后再分享,那么,你的写作框架是什么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