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文字文明契约论”公众号自选集

 海纳和皮冬 2019-01-15


一位朋友想转载本公众号内的文章,让我把最希望被转的列个单子,我就挑选了一下,也算是我的“自选集”吧。感谢祝兄!也敦促我对近一年多的工作进行一次总结。


1、从货币史看市场及中国文明的古老且先进性


就我个人而言,这篇文章具备历史意义,我正是从货币研究史中发现了独立的信用符号“双排契齿文”,从“双排契齿文”发现了书契符号,进而发现了书契机制。最终发现了甲骨文中的书契符号。其顺序是从贝币到仿贝币,从仿贝币到玉器,从玉器到书契,从书契到甲骨文。然后从甲骨文中的书契符号,再到结绳符号。最终发现甲骨文是造字基础是契约符号。写本文时,尚未发现结绳符号。


我认为这篇文章已经打开一个尚不为人知的学术领域,引领学术研究进入一个新高度。


2、在道义政治面前,民主政治太小儿科


这篇是对中国政治模式的开创性分析,提出中国的政治是专业政治、道义政治,西方政治则是不专业政治、利益政治。解释中国的政治模式,探索对未来整个人类的合适的政治模式是本公众号的基本出发点。


3、追溯文字的道义起源,发现中国文明的道义本质(一)

4、揭秘七千年前的书契时代,揭秘文字、文明之本源(文系二)


这两篇文字正式对“字”的前身“文”进行揭示。但此时尚未注意到结绳符号。


5、图解玉器、鼎、旌旗等礼仪器物的道义本质

6、玉礼器、礼制形成的“书契-道义”原理


这篇是考察玉器中的书契符号,揭露玉器的书契本质、契约本质。非常有意思,当然也是开创性的。


7、中文在人类所有文字中既是最先进的也是最古老的


首次系统性论述汉字的性质,提出了道义文字的概念:


“文”是“文以载道”之文,其本质在“道”不在“文”。也可以说“文”即“道”。因此,文字不是“文”字,而是“道”字;文章不是“文”章,而是“道”章;文化不是“文”化,而是“道”化;文明不是“文”明,而是“道”明。


8、重释甲骨文“尹、聿、律、君、史、吏、事、干”(一)


对甲骨文“尹”的解析,“尹”是一个非常基础和重要的书契文字,是“君”、“聿”、“律”、“笔”、“史”、“吏”、“事”等字的基础结构。


9、从象数到白话:万年汉字发展简史


第一次尝试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史进行系统总结。本文的开创之处是,从“文”以及“文”和语言的结合程度,去把握整个文、字演变史。


10、重释甲骨文“干”,揭秘干爹与华表之密切“干”系


对甲骨文干的解释。“干”也是基础的书契文字。对每个字的破译成功,都会经过很长时间的思考。破译成功后,会有很大的喜悦感,成就感。


11、解析甲骨文“德、直”,认识道德之本真,领略中华文明之精深


对甲骨文“德”和“直”的解析。“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备轴心地位,对“德”的解释至关重要。


12、“戚”与“祼”:五帝时期中国对外来暴力和多神教文明的同化


对“戚”和“祼”的解释。这两字涉及到4、5千年前中西文化冲突和融合问题,即战争和宗教的起源、传播,以及中国对战争和宗教的改造问题。没有深厚的全球文明的知识积累和深刻理解,就无法正确理解和解释这两个字。


13、穷究“券”字渊源,深挖证券、信用及货币的起源和本质,兼谈区块链


我的甲骨文研究始于金融、货币,这篇文章是用在甲骨文上的研究,反过来再研究金融、证券。也绝对是开创性的。


“证券、货币都是书契之右契,本质上都是书契。支撑书契机制的是人内在的诚信和道义,而非外在的书契技术、机制和材质。换句话说,证券、货币的本质是人内在的诚信和道义,外在的书契技术和形式,只是帮助人发挥诚信和道义的工具。”


基于甲骨文研究的,对金融危机的新解释:

金融技术必须与道德水平相匹配,如果金融技术超越道德水平,必然会导致金融神学的出现,导致对金融工具的神话和过渡追求,从而导致金融泡沫和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本质是金融技术超越道德水平的结果。金融技术超越道德水平,是西方现代社会的现状,因此周期性的金融危机就成为西方现代社会之常态。”


14、数学与文字、道义的关系,人类文明史中五种形态的数学


此篇讨论了数、文、道之间的关系,并对人类历史中的五种数学形态、以及数学的本质,进行了总结。我认为这篇文章也必将成为基石性的经典。可惜现在很少人能够看明白,因为超出现代的常识太多,我很能理解何谓高处不胜寒。


15、“结绳而治”在汉字字形中的存留,暨汉字的结绳渊源(一)


这时,我已经意识到甲骨文中还存在结绳符号、结绳系统。实际上,结绳符号在甲骨文中比书契更基础。


16、中国文字真相:文以载道的本质,文与字的两个阶段两套系统


对汉字的属性和历史进行再总结,正式提出“文系统”和“字系统”两系统、两阶段。


17、认识“爻”字:易经内涵,爻与万字符,爻与神,实证与义证

18、从甲骨字形看“吉凶”之本义,易经“逢凶化吉”之妙招


这两篇是第一次将甲骨文和易经结合起来研究。实质上易经的八卦和甲骨文是互联互通的,甲骨文本身就具备卦象的特征,卦象也具备甲骨文的特征。易学中关于象数的讨论也适用于甲骨文、汉字。


19、交朋二字为何皆有货币之古义,金钱与朋友何以在古代同源一体


这篇是将书契符号和结绳符合对比研究,“交”基于结绳、“朋”基于书契。实际上汉字中还有很多书契和结绳字相对应的字例,譬如“尹”、“卿”,“责”与“要”、“索”等。


20、人类历史上的所有文字中为何唯独中文有文言文

21、既然是“文明”而非“字明”,标准就应是“文”而非“字”


这两篇在讨论中国文字的独特性在“文”。在字之前,中国早已存在一个成熟的文系统,而字正是由文所孳乳,字是文之子。要理解中国文化必须理解中国的文,而非字。现代人却只知字,而不知文。识字不识文,就是“文盲”。


22、“女、母”考释:源自结绳之右绳,义取能生息,而非能生子


发现“女”、“母”、“卩”是结绳之右绳对自己也是很震撼的,这不仅再次证明甲骨文造字的契约原理,汉字是契约文字,而且还说明,在上古时代,中国对契约的重视重于对父母血缘关系的重视。实际上“父”的甲骨文就是“尹”,这是一个书契文字。这意味着契约比孝在中国文明中更基础,实际上对父的“孝”,与对君的“忠”都是后起。荀子就说“从道不从君, 从义不从父”,道义重于君父,而道义则源于契约。即便《孝经》也强调儿子对父亲的诤谏。


23、汉字的契约密码:全新视角,中国文字、文明的内核及起源史


这篇是对汉字的内涵和历史的系统性总结,长达三万字。实际上也是一次对此前从货币、玉器、陶器、书契结绳到甲骨文研究的一个总结。


24、“同、合、凡、兴”考释:“大同”本质上是契约秩序


对“合同”二字甲骨文字形的解释,解释了为何“合同”就是“契约”。“合同”也是两个基本的结绳符号,作为其他字例的基本结构,但,往往去掉“口”。譬如,“命”、“令”的甲骨字形就是“合”加“卩”。


25、“子、巳”考释:儿子之子为何又是尊称?子、巳为何同字

26、“命、令”考释:揭露命运之奥秘和权威之本质

27、“乡、卿”考释(一):甲骨文乡卿同字的政治和文明内涵

28、“见、监”考释:探源中国心学式的认识观、宇宙观


这四篇是对结绳字“子、巳、命、令、乡、卿、见、监”的破解。再说一遍,每一个字的解释实际上都一道难题的攻破,每个字都会苦苦思索好几天。每次破解,都会带来豁然开朗、别有洞天的欣喜和震撼。


29、我在甲骨文字源考释上的方法论:“义证法”


对我在历史、文明、文字研究上方法论“义证法”的说明。研究中国的历史和文明,必须使用“义证法”,而不仅仅是“实证法”。因为“义”在中国历史和文明中,相对独立,这是中国之外的文明所无。


30、考释“辛”:“新、辛苦、罪”看似无关的义项皆源自书契

31、释“章”


对书契字“辛、章”的考释。“辛”是一个书契符号,也是一个基础字,构成其他字的结构。譬如“龙、风(凤)”,现代字形已经看不出来了。随着研究的深入,会逐渐发现一些新的契约符号,有些还没有写出来,譬如“戈”“丙”“石”都是书契符号,以后会陆续写出来。


32、文字文明契约论之一:现存的三种契约论


对人类文明中三种契约论的总结。其实漏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契约论,应该是四种。


33、甲骨文中隐藏的文字文明的重大秘密,再说文字文明契约论


这篇是在阐释契约在中国,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基石地位,以契约解文明,解文明的重要元素和现象。这是一个尚不为人所知的新天地。


34、用甲骨文“直、见”解“格物、致知”,探源中国传统知识观


用甲骨文字形资料解《大学》。其实,甲骨文字形与《五经四书》和《老庄》都是想通的,通过甲骨文字形资料,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这些经典,甚至解决2000千年来难以说清的难题。在以后的文章中会有更多的展示。


35、中国的政治和文化模式: “道义-心性-契约”三位一体模式


解释中国文化的第一版的三位一体,这是五个月前的。现在我又提出了一个版本:“儒、文、道”三位一体。我的整个研究已经持续了8年多,专职的、独立的研究。这8年的过去,现在感觉是一眨眼的功夫。之所以会持续那么长,我自己却“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原因在于,这是一个充满新发现的旅程,不断在突破自己,不断升级自己的看法。这是一次充满“义理之乐”的跋涉。


36、当今中国最大的问题是“道义行业”的消失


用基于“道义行业”的分工理论分析当下。只有传统的中国存在独立的的“道义行业”。


37、陶器、医学、音乐的历史显示中国是人类文明的总源头


这是三年前的旧文。


38、现代对“道义”所流行的的十大误解,我的辨析


辨析道义,重回“义利之辨”。中国文化的复兴就是道义的复兴,义利之辨的复兴。


39、健全的社会分工体系应经济与道义并存,且以道义为本

40、人类历史中最重要的革命莫过于“道义革命”(一)

41、人类历史中最重要的革命莫过于“道义革命”(二)


这三篇是对道义的更深入的解读,从分工的角度,以及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文化模式的角度。道义是中国文明、文化的灵魂、精神,也是内核,道义其实就是“意”,由人心所发出的“意”,不过不是个体的“私意”,而是一切人的“公意”,一切人不仅包括活着的人,也包括逝去的古人,即包含历史。中国文明是唯一实现“意”独立的文明,唯一实现“意”的自由的文明。


42、再三读经典2:《大学》

43、再三读经典3:《中庸》

44、经典再三读4:《近思录》


本来打算写个重读经典的系列,但只写了这三篇。以后有时间再继续吧。


45、蔡氏意学:续程朱理学、阳明心学,心物双破,唯意真实⑴

46、蔡氏意学:接续宋明理学,心物双破,唯意真实(二)

47、蔡氏意学:接续程朱理学、阳明心学,心物双破,唯意真实㈢


“意学”是我提出的继程朱“理学”,阳明“心学”之后的新的学术理念和学术形态。我相信假以时日,“意学”可能取得”理学“和”心血“同样的地位。


48、清朝学术与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字和学术简史(一)

49、清朝学术与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字和学术简史(二)

50、清朝学术与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字和学术简史(三)

51、清儒清学要为近代中国文化自信的崩溃负主要责任

52、中国文明中的“道统、文统、政统、学统”

53、孔孟之道比《五经》更能代表中华道统

54、《春秋》为何“大义”?请看其历史渊源

55、《春秋》的微言大义,文言文之前的“微言文”

56、《公羊春秋》和《周易》是中国学术和历史的双轴心

57、清朝学术让《五经》的先天缺陷充分暴露

58、康有为这个晚清“网红”是中国文化自信崩溃的罪魁

59、新文化运动并非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起点,清朝考据学才是

60、清汉两朝学术中的两阶段间为何逆向对应


这13篇文章是一个系列,讲述中国学术史。本来只想写新文化运动的清学渊源,但是,要弄明白清学,就势必要弄清楚汉学,而要弄清楚汉学,就势必要弄清楚周秦之变,要弄清楚周秦之变,就势必要弄清楚三代及三代之前的历史。就这样,一路追溯,弄成了整部的中国学术史。相信是绝对具备冲击力的与众不同的学术史。


61、用甲骨文和《易经》追溯“儒”的起源和真义(一)

62、说文解道:用甲骨文和《易经》追溯儒的起源和真义(二)

63、说文解道|用甲骨文和《易经》追溯儒的起源和真义(三)

64、“尹、君、律、史”甲骨字形中所隐藏的上古史和儒家内涵

65、从甲骨文“逆、奇、疾”来反向理解何谓“儒”

66、通过《易经》乾卦来认识“大人”、“儒”

67、《周易》卦序和需卦中所记录的“儒”

68、易经阴阳符号来自甲骨文水


这8篇也是一个系列,用甲骨文字形资料以及易经资料,去解读儒。提出了儒就是”大人“,其最初的主要职责是契约中介。


69、“全历史”的“儒”的演变简史(一)


这是我正在着手写的一个新系列,用结合甲骨文字形等资料,对“儒”的演变史进行追溯和解释,更一步理解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